王管事不动声色地瞥了坐在客座上的楼欣月一眼。

    看到这位姑娘,专心致志地品着茶,似乎一点也没觉得他在磨时间,王管事就老着脸皮,继续看下去。

    按着时下的套路,凡是要考科举的主角,前期的贫苦,最多也就写上几页,用不了多久,不是有慧眼识珠的富商,就是有怜才惜才的主官,给主角银钱资助,书信推荐。

    然而这本故事里的主角却并没有。

    他穷困艰难的时候,那是真难呀!

    寒冬腊月里两个人冻得手脚生冻疮,却还得想法子抄完了书挣那点工钱。

    在山里拾柴火遇上野猪,疯狂逃命失足摔下山坡,差点丢了小命。

    之前葬父母的时候,借了二两银子的外债,临到年根,债主太太上门来要债,胡生和崔氏还不出,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债主将他们养的鸡,灶房里的米都搜刮一空……

    才考中了秀才,日子好过了几日,两个人扯了块红布,买了对红烛,打了一壶酒,又请了四邻来自家吃了顿饭,就算是完婚了。

    洞房花烛日子才过,一场大洪水袭来,不但整个村子都陷入汪洋,就是半个县,都遭了灾。

    二人瞬间又一贫如洗。

    甚至还跟着本县的流民一道,蓬头垢面,破衣烂衫,步行上百里乞食。

    所幸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抱团取暖,最后也捱过了这段日子。

    而在流民群里,他们听到了一个消息。

    原来他们县的这场洪水,是因为上游的河堤决了。

    河堤又为什么会决口呢?

    是因为一个姓何的贪官,将修河堤的银子贪走了大头,只留下了个零头,修了个表面光鲜,可不遇上几日阴雨,水势稍大,就决堤了么?

    这一决堤,就害死了成千上万的百姓!

    胡家村近百的村民们,活下来的,也只有十来位青壮而已。

    王管事看到这儿,也忍不住要在心里摇头:这也太惨了!

    胡生因为义愤填膺,与本县另外四名秀才,一道写了诉状,告到了省府衙门,但当时的知府却正好跟姓何的是姻亲。

    一开始只是将五人诬为狂生,乱棍打出,后头又担心这五人还要进京去生事,索性寻了个罪名,将五人下了狱,同死囚们关在了一起。

    王管事再看到这一节,都已经不觉得奇怪了。

    他就想看看,还能再怎么惨吧!

    所幸,写这故事的大概也是知道再惨下去,主角就要归西了,来了个峰回路转。

    崔氏一心救夫,在省城的脚店寻了个灶娘的活计,一边做活,一边打听门路。

    听说朝廷派的三省巡按要来到省城,崔氏一咬牙,来了个拦轿告状,血写状书!

    幸好左巡按跟姓何的没啥姻亲,也正要寻几个不长眼的来立威。

    这般才算是揭开了何同知贪墨致河堤决口,陷下游数万百姓于泽国的滔天恶行。

    何贪官自然是锒铛入狱,最后抄家问斩,而他那姻亲知府也被牵连革职,罚没了家产,跟着人头落地,丢官罢职的,还有大大小小的十三名官员。

    而冒死揭发何贪官的五名秀才,也被旌表为五义士。

    可惜的是这五人被关在牢里,受了不少磋磨,已经有一人身子羸弱,感染风寒而亡。

    余下的四人里,只有两人的身体还能修养恢复,继续参加科举。

    到了此处,似乎胡生与崔氏才算是恶运尽消,否极泰来。

    四年后,胡生又考中了举人。

    这时候,当年驾车撞伤胡父的苟员外,在洪水冲来时,虽然全家都保全了,但家财也是折损了一半。

    听说他儿子撞伤的苦主家的儿子竟然考中了举人,还是朝廷旌表过的义士,苟员外也害怕了。

    万一要是这胡生考中了进士做了官,再翻起旧账来,他苟家岂不是要家破人亡?

    于是苟家托了许多中人前去说和。

    表示愿意献出一半的家财,只求胡生宽恕当初苟家少爷的年少鲁莽。

    这杀父之仇又怎么可能宽恕?

    胡生自然厉声呵斥,将一波波来人赶走。

    崔氏却提醒胡生,这苟家说和不成,又怕胡生将来做了官要报仇,必然会提前下手,他们夫妻两个再住在本县,定然凶多吉少,不如提前进京,让苟家鞭长莫及。

    胡生深以为然,于是夫妻俩连夜收拾收囊进京,果然还没出本县的半道上,遇上了要害胡生性命的劫匪。

    夫妻两个自然拼死抵抗,崔氏为护夫,小腹受伤,这才遇到了路过的商队相救。

    胡生崔氏也得以跟着商队远远地离开了老家,只是崔氏好不容易调养身子才怀上的身孕,却是流血见红,小产了。

    夫妻俩进了京城,胡生有义士的名号,又有举人的功名,这次很轻松地就进了高门府第中为西席,为杨公府里那个顽劣小公子启蒙。

    杨府的小公子,爬树玩蛇,撩猫逗狗,淘气非常。

    但这七岁的小公子的小把戏,对于从小就从最苦最惨的境遇里长大的胡生来说,压根都是见怪不怪的。

    他不过展示了一手烤活蛇的绝技,就镇住了杨府小公子,而这位小公子,之前已经赶走了三位老师了!

    也正是因此杨府对胡生十分地敬重,供养殷勤丰厚,甚至还给派了两个下人使唤。

    到了这时,胡生夫妻俩,也总算是不再用银钱炭米这些费心,过上了不必自家洗衣做饭的轻松日子。

    一次胡生和杨府小公子到府中花园里借物吟诗,无意中见着了一位年轻美貌的贵女,虽然只是惊鸿一瞥,却让胡生印象深刻,念念不忘。

    胡生不过是个举人,而且早就有元配。

    那位贵女却是杨国公府里二房嫡女,虽然是新寡归家的,那身份也不是胡生这样的外地穷举人能肖想的。

    胡生当然有自知之明,不过是暗自惊艳,回去跟崔氏提了一句而已。

    崔氏却是悚然心惊,感觉到了危机。

    崔氏与胡生成亲六年,虽然一年多前曾经怀过身孕,却因伤流产,此后再也没了消息,崔氏偷偷去看过了大夫,大夫说她当初受伤,波及了胞宫,日后恐难再孕。

    第二日,崔氏就去买了一个美貌使女回来,给胡生做妾。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9_9510/4620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