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38章 殷商:蒙卦中的文明启蒙(二)
    蒙卦六爻也讲述了一个懵懂孩童接受启蒙教育,慢慢学会很多知识、很多道理的成长过程。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启蒙教育,树立典范,给犯人脱去手铐脚镣。往前走,有困难。

    孩子们六七岁的时候,进入小学接收启蒙教育。蒙卦卦辞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老师不会追着要孩子入学接受教育,也不会像父母一样耐心地讲道理。

    《论语·述而》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育学生,不到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有所悟亟待突破时,不要去启发他。学习如果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就不用再教了。孩子学不学,学不学得好,关键在自己。若是不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遇到问题不多动脑筋多思考,而是什么都指望老师和家长,这样的孩子,成绩很难好到哪里去。

    蒙卦初六的爻辞至少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启蒙课要用那些受刑的罪犯为例,告诫孩子们要避免枷锁之灾,意指人生的第一堂课应该是道德启蒙,教育孩子们遵纪守法,崇德向善。另外一种解释是,树立一个典型和规范,鼓励孩子解除思想上的各种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学习。

    这两种解释都有道理。教育的首要之务,当然是培养孩子的品质和德性,这是治蒙之道。启蒙教育应“利用刑人”,树立典型和规范,教给孩子应该遵守的基本规矩。另一方面,启蒙教育也要解放孩子们的天性,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帮他们装上想象的翅膀,飞翔在知识的浩瀚海洋,看到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了解更多更新奇的知识。如果一味讲规矩,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孩子们学习起来束手束脚放不开,必然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有教无类,包容各种各样的受教育者,吉利。娶妻纳妾天经地义,吉利。人们接受教育成为君子后,才能修身治家。

    孩子们的天性各异,禀赋各有不同,老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包容每一个学生。比如孔子的学生中,曾参比较愚钝,颜回家境贫穷,子路的脾气比较冲,子夏则不重德而重术,孔子无论成绩好坏,家境贫富,一律耐心施教,认真指出他们的特长和优缺点,帮助他们成长。老师收徒弟,就跟娶妻纳妾一样。夫妻双方要彼此包容各自的缺点,相互扶持,才能家和万事兴。老师学生之间也要相互包容,老师因材施教,学生尊师重道,教学相长。如此教育出来的学生成材率会更高,将来更有机会“君子以经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不要娶那样的女人,她见到有钱的男人就不顾体统,这没有任何好处。

    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是感情非常要好的同学,他们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几乎形影不离。有一次,两人一起在院子里锄草,发现了一块金子。管宁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依旧挥着锄头锄草,华歆却高兴地捡起了金子,不过在看到管宁的脸色后又扔了它。又有一次,他们两人正在一起读书时,一位穿着礼服的官员坐着华丽的马车从门前经过。管宁充耳不闻,继续学习。而华歆却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等华歆回来后,管宁就把席子割成了两半,说:“你再也不是我的朋友了!”

    西汉经学家刘向在《列女传》中讲过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很聪明,学习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家最初在墓地附近,孟子就模仿葬礼的那一套玩游戏。孟母于是把家搬到城里,住在集市旁边,孟子就学着做买卖。孟母又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于是跟着学生们一起读书。孟子长大后,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老师学习知识,后来成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懵懂幼儿,就像一张白纸,纸上的颜色由着他们自己来涂抹。孟母深知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为了孟子不厌其烦搬了三次家。我们也要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孩子的道德观念教育,让他们学会分辨是非对错,亲君子,远小人。要引导他们结交良师益友,远离那些一味追求名利、见钱眼开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结交道德败坏的人,有害无利。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0_40759/12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