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西北农门种田发家记 >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百酒见她爹看见她了,对着她爹俏皮一笑,进了厨房。

    这不是家里来客,晚饭也得做嘛。她爹看见那一幕受刺激,她可不会,从小到大,见的次数多了。见得次数多了,自然就麻木了。甚至看见她奶给李昌平给点心,都想看他哥不设防吃了长毛点心的狼狈样。

    百乐是馋,可那点心都坏了,也就没了兴致,在灶火旁边帮她姐乖乖扇火。

    做饭的这会儿功夫何晓梅也从镇上回来了。

    晚饭照例是酸疙瘩,但有个肉菜。肉自然是蔺氏的,菜也是蔺氏炒的。外加一个炒鸡蛋。

    钟百酒往外端饭,想着果然家里还是要来人,这样可不就能吃上好的了?是不要感谢下李昌平和宋观南?

    想着她就想笑。

    宋观南虽是来了乡下,可也是家里端什么他就吃什么,面上一点嫌弃都看不出。不看吃食,还以为他们正在酒楼吃着什么美食佳肴呢。

    作陪在一起吃的钟喜对宋观南也愈加满意,谦虚,没那些酸文人的毛病,守礼,是个好孩子。

    “一一,明年是不是就要下场了?”钟喜算了下,李昌平和宋观南明年都该要参加秋试了。

    宋观南放下碗筷, “是的,伯父。”

    “有没有把握?”果然,钟喜还是问出了这句类似“能不能考一百分”的话。这对于李昌平来说简直就是魔咒,趁宋观南没回话,他舅舅暂时没问他,转移了话题。

    “舅舅,你说今年那赫苏国人会不会又来边境啊?”嗯,这个话题好,可有的唠。

    他们是大庆国,再往西走,就是赫苏国。赫苏国人不受教化,不会种地,只是养着牛羊。每到冬季,能吃的野菜什么的都没了,粮食短缺,就会来大庆国边境通过交换牛羊,来换粮食布匹以求过冬。

    之前朝廷没有明令禁止,赫苏国人和边境那边开了个小小的贸易市场,双方还算合作愉快。可后来上一任,就是流放了钟老爷子的那任皇帝,发现赫苏国送来的嫔妃给自己带了绿帽,一怒之下将市场给关了,不允许双方进行货物交换。后来这皇帝死了,儿子继位,也没有开放市场。

    问题就出来了。不能换东西,意味着会饿死,冻死了许多人。没办法,赫苏国干起了抢劫的事儿。规模呢,不大,就是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拿粮食。发兵,有点小题大做,不发兵吧,又有点憋屈。

    他们听说边境人民呢,一到入冬就有点人心惶惶,恨不得把粮食藏到什么找不到的地方。

    “要是朝廷还不管,今年赫苏还是会来边境的,毕竟那些人没粮食吃要饿死,光脚不怕穿鞋,自然会再来。”钟喜说起这事,有点严肃。当年他爹就是反对关闭那个小市场,极力劝阻皇上,希望皇帝三思。很明显,不让赫苏国来交换食物布匹,一定不会太平,甚至会有动乱,到时候遭殃的都是老百姓。

    可皇上在气头上,认为自己被带了绿帽,堂堂天子,那自尊心一下受挫,非得要找回,根本不听,甚至还流放了钟老爷子。

    宋观南点头, “没错,虽然边境的将士一到冬天守卫更加严格,可还是挡不住赫苏国人不要命地进来抢粮食。”顿了顿,接着说道, “朝廷没法有一个十分正当的理由去攻打赫苏,赫苏人也正是拿捏住这一点,屡屡来边境。”

    李昌平夹着菜,随口说道, “找理由不好找?我倒是觉得朝廷上都是老狐狸,要找理由肯定有,就看皇上什么意思。”

    “没错,可就算找到理由,可以攻打又有什么好处,不论输赢,苦的都是百姓。”钟喜也在叹息。

    赢,那也是老百姓拿自己的命去拼;输了,更不用说会被怎么对待。

    宋观男宽慰钟喜, “目前来看应该还没到打仗的时候,毕竟这科举没断,朝廷也还没有征兵,这么看来目前不会打起来。”

    “希望吧,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能想出办法,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其实媳妇家二姐就在边境,这么想也是为了家人平安。不然呢,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已。

    李昌平戏谑宋观南, “你给咱们努努力,给这事解决了,到时候我喊你叫哥。”

    这么一说,原本低迷的气氛被打破,钟喜也笑了出来, “对,你们好好读书,以后为官,造福一方百姓。”又敲了敲李昌平的头, “没个正行,你喊一一当大哥,真有骨气。”

    李昌平理不直气也壮, “谁有本事谁就是大哥,有本事的都是大哥哈哈。”

    宋观南听了这话,也笑起来,说不出的意气风发, “你到时候可别反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其实李昌平根本没把这当回事。就算宋观南是案首,以后也说不准能不能行。再说了,刚刚上去的人怎么有机会进入决策层,那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

    少年人总是满腔抱负,鲜活且热烈的。为国家大义,为民族兴亡,洋洋洒洒,说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粪土当年万户侯。可那又如何,李昌平认为,坐在一起说到兴头上,不过吹牛皮而已,仅此而已。

    殊不知,车轮滚滚而来,今日在西北乡间小屋所说在若干年后成了现实。

    他们风华正茂,带着蓬勃的书生意气,终将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吃完晚饭,李昌平和宋观南睡之前就住的那个屋子,在西屋隔壁。二人次日就会回县城。

    -

    东屋。

    一切收拾妥当,钟家四口已经睡下了,钟喜开口问道:“你们俩吃过你奶的点心没?”

    百乐傻不楞疼说道:“吃过啊,怎么了爹。”

    听闺女这么一说,他心里一松,有开口问道:“吃过几次啊?”

    “就一两次,奶说跳个舞,好看了就给吃。后来我给奶跳奶说没点心了,吃完了呢。”百乐翻个身,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可钟喜说不出话。他感觉自己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他娘喜欢他哥,她一直知道。他哥更是个不会说话的,比他还要憨厚,可是娘总是偏着哥,哥生小子他娘就赶上着走了,也不看看晓梅也是刚生下。可是自哥走后这十几年,都是他照顾娘的,哥哥和几位姐姐会给娘银钱,可也总不在娘身边。

    娘有个小疼小病都是他张罗的。可就因着晓梅生了俩闺女,他们一家都不受他娘待见。

    可是这偏心偏心,心是偏的,怎么可能能看到自己。以前他爹在的时候,他可是享了福的,可现如今,早就风水轮流转了。

    钟百酒听她爹问这话,就知道她爹心里难受,直接说道: “爹,娘,其他家里十几岁的姑娘已经帮着家里干了好几年的活了,你们一直没说要求我干啥,我也就一天看看书,带带小妹,顺便帮奶奶做做饭,处理一下院子周围的事。但是我长大了,我已经十四岁了。”

    钟喜听了发笑, “哟,十四岁了,这么大了哈哈哈哈哈,那你想干什么呀?”其实为啥百酒在家,是因为这孩子在她娘肚子里就没养好,再加上刚生下三天走了趟鬼门关身体比一般孩子虚,他和媳妇也就迁就她。后来老二出生,他俩一直在忙,是百酒带大的百乐。

    百酒看她爹笑了,也跟着她爹笑起来: “爹,娘,你们以后干啥带上我俩呗,我和百乐现在也能干点活了。其实爹,我觉得一直这么样总是没钱的,你们可以开个铺子做点什么营生吗?”

    其实今天在回家路上钟喜就琢磨这事情了,他虽说这些年田地没丢下,但也不是死脑筋,和家里吃不上好饭,孩子媳妇挨饿比起来,名声算个屁。但是他还没想好到底做什么,谁知道今晚孩子就提出来了。

    “你想着让你爹做买卖?这可不是个好干的事。”何晓梅早在这爷俩说起来就坐起来听了,但一直没插话。

    “是的,娘。其实我说起让我爹做买卖不是随口说的。你看总是要有存粮,要有银钱。那些家里地多的家里人也多,这干起活来自然是轻松一点的。可是我们家就只有你们俩下地干活,奶奶前两年还下地,这两年确是不下地了。那十亩地这一块,那一块的,真的吃力。既然咱们家人少干农活真的磋磨人,那我们就做买卖。”

    “我爹年轻的时候不是也总是往镇子上跑找活干,我觉得我爹肯定比那些一直在家种田的人有想法。看我爹觉得干那一方面比较挣钱,我相信爹。”百酒接着说。

    “你小子就骗你爹吧。等过段时间吧,我俩出门什么的带上你俩。”钟喜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有了点思量。

    钟百酒看她爹娘那沉思的表情就知道这两人都听下了她说的话,就躺下准备睡了。

    钟喜夫妻俩也确实过了心,但这不是说干就干的,得要有一定的章程,比方说要先进行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盈利如何啊,都需要提前操心。

    可第二日回家的钟喜两口子就下定了决心。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0_40249/5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