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西北农门种田发家记 >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钟百酒跟做贼一样掩着盘子,佝偻着身子去了东屋。

    何晓梅看着她闺女觉得好笑,心下也有了计较:在自己家还躲躲藏藏,还那么熟练,还不是因为不受重视。

    她把厨房收拾好就去了东屋。

    孩儿她爹和俩闺女收拾好已经上炕了,鸡蛋饼还放在炕头边。

    “怎么都没吃,刚不是说让你们赶紧吃吗?”何晓梅边脱鞋往炕上爬边看这父子几个。

    何晓梅可算来了,百乐的嘴里都快要兜不住口水了。

    “你还没来我们就没吃。爹,娘来了赶紧咱们分分,”二丫那个馋鬼说着就端起盘子先让钟喜拿了,再给了她娘,然后是姐姐,最后是她。

    虽然放了会,但因为如今七月也不冷,再加上放在炕头上,这饼子也还热乎着。鸡蛋饼软软的,嫩嫩的,虽是粗粮做的,但因为何晓梅放的油多,可别提多香了。甚至这次吃完手指头上还沾着点油。

    这都不能浪费,几个沾了油的手指头都要舔干净。

    真是好吃啊,感觉比下晌那会儿奶烙的都香。

    二丫感觉果然对生活不能失去希望,而且还有有念想。有了念想,总会实现。

    钟家一家四口是睡在一铺大炕上的。

    钟喜何晓梅头朝窗户,大丫二丫是朝炕里睡的。钟喜睡最外面,然后是何晓梅,二丫,然后是大丫。其实乡下讲究人女孩稍大一点就要和爹娘分开睡了,再不然也要在中间隔个板。

    可钟家就四间房,他们住东屋,对面是他娘和他小妹住的西屋,那个房子宽敞,大一点。另外还有一间房子,是之前几个姐姐住的房子。他和他哥蔺吉安之前都是睡在厨房的。厨房也有一铺炕,中间拿个板隔着。

    但现如今那一铺炕上面放着杂物啥的没住人。等到冬日的时候钟喜想着能挪过去。

    主要冬天厨房总是要比其他房子暖和点,让两闺女去厨房睡,他和媳妇在东屋睡。

    东屋这边几人都躺下了。

    可除了二丫那没心没肺的丫头,其余几个都睁着眼。

    “孩儿她娘,家里的银钱还有多少?”钟喜问他媳妇。

    “咱们自个藏得现在也就差不多二十两银钱。”何晓梅一下就答出来了。主要是就那点钱,她几乎每晚睡前点一遍,都记得不能再清楚了。

    这些银钱哪来的呢?

    一是何晓梅的嫁妆,何家姥爷随给了自家老三十两银钱。她一直存着没动过这笔钱,想着留着应急;

    二则是钟喜这些年攒下的钱。他二十上下的时候家里穷,就和哥哥两人在外面找活干。只要是出力气的,哥俩都去干,他和他哥商量好挣的钱给自己留点,不要全交给娘。因着出门在外,总有用钱的时候,不能身上一个铜板都没有,那算啥。

    再说都是大小伙子,干活太累买个饼子吃身上也是要带点钱的。

    所以他十四出门找活十七岁存了八两银子。

    可是到处都是花钱的,这八两银钱等到何晓梅进门就剩下三两了。

    再后来他也在家里农活不忙的时候就出去镇上找活干,攒了花,花了攒,到如今也就是和媳妇一样有个十两银钱。

    钱都是媳妇管的,他身上就留着七八个铜板,不去镇上也基本用不着。

    “明儿个正好逢集,你上镇上割点猪肉回来。”钟喜翻个身对着他媳妇说。

    “我晓得了,交代了几遍了。”

    -

    次日一大早,何晓梅就起身和隔壁媳妇结伴往镇上去,钟喜也起身准备下地。

    到了中午,钟喜和李昌平居然一起回来了,跟着回来的还有李昌平的好友宋观南。

    李昌平是钟百酒二姑母家的二儿子,打小是蔺氏养大的。说是长大后要念书,七岁的时候就被李家接了回去。

    但这李家对李昌平可没有蔺氏对他好,一是因为从小没养在身边,没有感情;二来李大宝和钟彩莲两口子关系早在很久之前就出了问题,李大宝带着大儿子去了府城,钟彩莲也只是为了争一口气就将李昌平带了回去。

    李昌平小名柱子,这次回来是因着放榜,他榜上有名,虽是将将巴巴够上,但钟彩莲允许他回乱石滩放松放松。

    这次回来带着的宋观南,是童生案首。

    宋观南,今年十七岁,百涛县人士。因着两家人住着近,钟彩莲常和宋氏往来,两家小子也就认识了。

    在没认识之前李昌平就听过宋观南的名字。不为什么,就是这人读书读得出名,他回到县城后他娘总在他耳边念叨这个名字,说人家读书有多么认真,学问有多好。

    明明白白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别人家孩子中最拔尖的那一个。长得好,学问好,家境也好,正经的“三好学生”。

    和他这个整日上山捉兔逮鸡,爹不疼娘不爱,调皮捣蛋的完蛋玩意儿完全是两路人。

    他娘为了让他接受读书人的熏陶,掏腰包把他塞进宋观南在的学堂,第一日见,他内心腹诽:嚯,还真是个长的格外好看的小白脸。

    那人真是眉目如画,皮肤白净,那双眼睛因着眼角圆圆,看起来不算凌厉,但因着总冷着一张脸,在学堂里不怎么说话,倒是有几分不好接近的意思。

    现如今接触时间多了,他便知道,不过是假象罢了。这人和他一样贪玩。

    这不,这次听说他要回乡下,也跟着一起来了。

    “舅舅,这是我在县城的朋友,宋观南,童生案首呢,学问可好了。”李昌平勾着宋观南的肩膀,对着钟喜说道。

    钟喜是见过宋观南的,那日他带着百酒去他二姐家,是因着何晓梅刚生产完,没人照顾,就把百酒送到县城让他二姐帮忙照看,正好碰到宋氏带着宋观南串门。不过那时候宋观南就七八岁。 “一一如今这么大了?”案首他知道,他们这地方出一个不容易,自然是晓得的。

    宋观南向钟喜行了一礼,带了些笑意。 “见过伯父。”

    “别行什么礼了,赶紧进去,看你奶做的啥饭。”说着首先抬步向院子走去。

    李昌平人还没到,声音先到了: “奶,我回来了!”他也不想为什么钟喜能认识宋观南,匆匆进了门去找自己的亲亲奶奶。

    蔺氏一听,这不是我那亲亲大孙子吗?扔下锅铲,交代百酒: “把菜盛出来。”就匆匆在衣服下摆擦了下手,小跑出去了。

    这真是见了孙子就倒履相迎了。

    百酒没在意,盛出了饭来。

    将饭食端去堂屋,发现家里还多了个不认识的人。

    李昌平一看百酒进来,就笑道: “呀,这不是百酒嘛,今年长个没?”

    “你今年长个没?”又看了一眼李昌平旁边的宋观南。

    “你小子,哼”没长个的李昌平表示不和小孩计较,介绍起了自己朋友, “宋观南,今年我们县的童生案首,我兄弟。”

    听语气,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案首呢,那臭屁劲儿。

    宋观南见百酒进来,也赶忙起身,向百酒行了一礼。百酒看了眼,没在意,只对表哥说了句“知道了,赶紧吃饭。”

    “嚯,这小屁孩长大了怎么这么不待见我。”李昌平端起碗就吃,那宋观南也不在意百酒的态度,拿起碗筷也开始吃饭。

    如今有了外男,百酒和百乐不好出去吃饭,就蹲在厨房里吃。

    “姐,那个叫宋观南的有点好看。”百乐吃着饭,随意说道。

    百酒想起那人的样子,心想确实人模狗样的。穿得干干净净,没有西北这边人的粗矿,有些“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意思。

    没接茬,低头吃饭。

    “姐,奶前两天不是张罗要把你许给村尾那姓董的那家嘛。”百乐愁啊。自从她姐去年过了十四岁生辰,家里就总是有媒婆上门,她爹娘都没有想嫁人的意思,她奶却张罗地欢。

    “你个小不点还挺操心啊。”钟百酒放下饭碗,对着百乐说:“但你别管,爹不可能应,爹不答应,奶能怎么办,所以好好吃你的饭。”

    百乐想想也是,就没再说了。

    吃完饭,李昌平和宋观南略一休息,就去山上抓兔子了。

    这也是这次宋观南跟来的主要原因。

    李昌平是个乡下小子,就算后来去了城里,也改变不了打小上山玩的事实,套兔子也是一把好手。

    这不等到申时,两人就抱着三四只兔子回了家。

    蔺氏见李昌平回来,就张罗着给擦脸洗手,在东屋看书的钟百酒看了眼她哥,又瞧了眼旁边因为逮兔子鼻头有点汗津津,但带着笑意的宋观南,心里嗤了声:“傻子。”

    那副尘世与我无关的样子原来是装的,这不玩起来挺疯的。

    这会儿逮到兔子的宋观南早没了刚来的那股子读书人的迂腐劲,也不见那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咧着嘴笑的样子很有十七八岁少年的那种气儿。

    不知那百酒怎么就觉得人家是个傻子。

    钟喜今日也回来的早,刚来就见蔺氏鬼鬼祟祟地往李昌平手里塞东西。

    是镇上铺子的点心。

    老太太觉得柱子上山一趟指定累了,赶紧吃点好的补补。这不,就把平时藏藏摸摸不给百酒百乐吃的点心拿出来了。

    李昌平拿起一个给蔺氏指,“奶,你看这点心都发霉了,绿点儿。”又翻过去, “你看这背面,起毛了不能吃。”

    钟喜突然就觉得有点心寒。

    他不是小气人,再说蔺氏心疼自己大孙子,没问题,他也喜欢这个从小跟着他的外甥。可是,摆明了,蔺氏宁愿放坏,也不愿意给自己两个闺女吃。因为蔺氏拿出了一包,整整一包,都长毛了。

    原本以为自己在外干活,卖力气,挣银钱就行,家务事不用掺和,自有老娘。可,原来即使在面前尽孝,也换不来对自己孩子的公平对待吗?

    他是生了两个闺女,可怎么就不如那带把的。

    这么一转眼,刚巧看到了悄悄站着的,一脸无所谓的百酒。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0_40249/5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