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风卷云舒雾里看花 > 第8章 欢度春节
    世事应随缘,青春莫等闲。

    人生无理想,岁月巨艰难。

    凡事不可逆天而行,要顺应发展规律。人年轻时是好好学习奋发图强的时候,不能荒废。只有树立奋斗目标为之努力,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非常幸运,上官宇庭签转的很顺利,晚上十点不到便上了车。这趟车还不算拥挤,至少厕所里已经没有挤人,旅客可以轻松方便了。

    一路顺畅,列车以平均每小时五六十公里的速度长驱直入,直达合肥。

    待上官宇庭坐上由合肥回舒城的大巴已经接近中午,一路上的爆竹声更是催得人归心似箭。到了县城,没赶上由县城到镇上的大巴车,只得在县城租了辆三轮车先到千人桥,再转车。这千人桥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地方,高中在此生活了整整三年之久。

    仅一年多时光,这里已经有了较大变化,千人桥中学因为上官宇庭那届高考升学率冒了个尖,受到了县里各级的高度重视,对学校进行了扩张与翻新,特别是那大门更是气派,弄得上官宇庭在校前经过时竟然恁是没有认出来。

    此时已经中午,路上的行人寥寥无几,更是没有去村里的车,还好赶上了辆去百神庙镇的大巴车。

    从镇上到家还有七八里路程,没办法,只能租了辆小型三轮。说来也巧,这位开三轮的竟然是上官宇庭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的儿媳,邻村的女人,而且她认出了上官。

    “回来过年啊。”女人热情洋溢地迎了上去。

    “哦。”上官宇庭应了声,“是你啊。生意不错吧。”

    “还凑合吧。把你送回家我也该回家过年了。”女人接过行李放到车里。

    车在坑坑凹洼的泥土路上颠簸了近半小时,再穿过几户人家的门前场地便直接到了上官宇庭的家门。

    “多少钱?”上官取下行李。

    “都是老熟人了,还要什么钱啊。算了吧。”那人道。

    上官宇庭心里很清楚这只不过是句客套话而已,是不能当真的,如果真的不给,她也没啥说的,但是很快就会飞出流言。“油钱总不能让你自己掏的。”

    “那就十块吧。”那人显得很诚恳。

    上官宇庭付了钱,那人开车走了。

    大哥从屋里快步出来,接过包裹提着就进屋了。

    “给了多少钱啊?”母亲迎出来,看到车走远了便问。

    “十块。”

    “别人都是八块呢。”母亲咕嘟了一下,“总算是回来了。”

    母亲的这句话让上官宇庭想起农村人常说的“熟人恶鬼”的话来,就是说熟人与恶鬼一般坑人为商量。

    见到出外近两年未见的儿子,父亲激动得泪光闪闪,他那张瘦削而又泛白的笑脸让上官宇庭看着很是心疼。

    三个哥哥都已从外地回来了,二嫂和侄女也在家,这是全家人三年来的第一次大团圆。去年上官宇庭的缺席让这个家庭少了许多欢乐,前年则是因为二哥和三哥在外打工未能赶回来而让家中缺少了欢笑。

    侄女已经6岁了,她见到上官宇庭则更是快乐,拉着上官宇庭的手不停地叫着“小大”,上官宇庭则一下子把侄女抱起来,扔了起来。孩子已经不象两年前那样扔起来轻巧了,差点儿没有滑落,吓得上官宇庭赶紧放下。

    上官宇庭从包中拿出了东北的特产分发给大家,并拿出袋松子和榛子分给孩子们吃。

    听说上官家的高才生从东北回来了,隔壁的小孩子都跑来看热闹,其实是大人让他们来蹭点新鲜东西吃的。在农村,农家户户都是这样,谁家有新鲜玩意,全村人都能见识到,有啥好吃的大家都去品尝,这是朴实的传统。

    几种干果让大家很是新奇,那些都是第一次见到,而且吃起来味道也很好,特别是那榛子吃起来嘎嘣脆,更是稀罕。最让大家惊讶的是上官宇庭带回来的大量人参,因为人参在人们的心中是非常昂贵的高档补品,平常百姓如何得以见到?而上官宇庭却成袋带回,那该花多少银两啊!

    上官宇庭解释道:“这人参啊,虽然说起来是宝贝,但是在东北到处都是,就像咱们家的萝卜,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便宜了。”话虽这么说,但是大家心里仍然认定这人参是贵重的稀罕货。

    三嫂挑了两枝较大品相较好的人参,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快乐:“这两个我拿走,初二回娘家带给我爸妈。”

    二嫂也挑了两枝。

    还有榛子和松子,这都是大家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是稀罕物,大家也分别拿了些许准备带给亲友分享或是自己享用。

    “老大,这个给你。”上官宇庭拿出一个纸盒来。

    那纸盒的盖子大半是透明的塑料膜,透过这层膜可以看清里面放置的东西。

    “啊,这是什么啊?”二嫂看了一眼,吓得大叫。

    “这是东北三宝,是用来泡酒喝的。”上官宇庭笑着解释,“东北三宝指的是人参、鹿茸、乌拉草,再加上这蛤蜊更是大有补益。这个可不是癞蛤蟆啊。瞧,这个是毒蛇,小银环蛇。”

    上官宇庭挨个指给大家看。

    大家看着那鲜艳花纹的小蛇,无不胆寒,三嫂伸了伸舌头没再敢看。

    “这东西得注意安全了,这小蛇可是剧毒。听说有人把小蛇泡酒里,竟然活了!看着好像是死的,其实是被酒醉晕了,在喝时不小心被蛇给咬了,差点没把命给丢掉。据说越毒的蛇泡的酒药效就越好。”上官宇庭的补充说明更是让大家咋舌。

    大伙三下五除二把上官宇庭带回的礼物瞬时瓜分完毕,便又将精力转回到欢度春节上来。

    因为农家平时的伙食没有那么多的油水,过年时则多是大鱼大肉,虽然可以让孩子们大享口福,但是容易造成暴食暴饮引发消化不良。因而,过年期间基本上是一日两餐。在农家这样的传统已经保持久远了。

    家里的对联向来都是大哥写的,大哥的毛笔字虽然并没有多高的水平,但他是家里第一个会写毛笔字的,所以自从大哥会写毛笔字便负责起家里每年的对联。老二的毛笔字也是一般般,没有什么优势,因而老二也懒得参与。老三的毛笔字相对而言要更有潜质,当时全家就老三的毛笔字描红薄上画的红圈最多。

    老师给学生批改毛笔字作业时,写的好的就用红色毛笔画个圆圈加以标出,这可能就是“可圈可点”之“圈”吧。只可惜老三过早结束了学业,没能好好接受后期教育,毛笔也就被早早扔掉。

    今年的对联并没有像往年那样早早就写好放那里以备张贴,原因很简单,家里出了个大学生,这种壮门面的活就应该由更适合的人来做。所以,大哥只是把纸张、毛笔以及墨水准备齐全了放在那里,等待上官回来完成。

    上官宇庭很是忐忑,因为他没有真正花功夫去练习过毛笔字,但是又没有任何充分理由去推辞,毕竟自己是全村墨水喝得最多的。只得硬着头皮,在大哥的协助下运笔挥毫完成了大门对联。

    今年为酉鸡之年,上联为“金鸡报晓辞旧岁”。门外刚好飘雪,便以“瑞雪飞扬兆丰年”作为下联。横批为“吉庆祥和”。

    上官宇庭面对着自己的作品,也是颇为惊讶,没料想自己竟然能有此潜力。要知道,自从小学毕业就再也没有执过毛笔了,刚才只不过是赶鸭子上架。

    大哥看了很是开心:“你瞧瞧,不是写的很漂亮嘛。”

    母亲看了一眼,也没作评价,只是说了一句“家里出了个大学生,要是连对联都写不好,还不让人笑掉大牙?”便乐呵呵地忙活饭菜去了。

    上官宇庭写完大门对联后就不再写了,把其它包括二哥和三哥家的所有对联都交由大哥完成。

    新年的对联与年画必须在大年三十吃早饭之前张贴完毕,这是一成不变的规矩。所以,大年三十早晨,兄弟四人一起分发了任务,拿好对联和年画,再带上熬制好的面糊,各自完成各自的张贴任务。

    年画与对联的张贴是用面糊黏贴的,面糊是用大麦面粉加水熬制,再用毛刷沾了刷在年画或对联背面进行粘贴。

    很快就完成任务,家里立即焕然一新,大红的对联加上鲜艳的年画便让家中呈现出了新年气息。

    农家大年三十的早餐是丰盛的,也是孩子们一年中最为期盼的。平时谁家能大鱼大肉?一个月能沾上点荤腥就算是相当富有了。但是,大年三十的早餐却是非常的美味,满满的一大锅肉汤无比鲜美,里面有一整只的鸡,一大块的猪肉,还有鸡杂、猪杂。鸡杂营养丰富,有鸡肠、鸡肝、鸡心,还有尚未成熟的像葡萄串似的金黄色鸡卵。

    大家伙每人一大碗肉汤,吃的喝的那个叫痛快!

    上官宇庭恁是喝了两大碗。

    中午十一点多,母亲和二位嫂嫂把年夜饭完全备好,十菜一汤摆满了餐桌。十样菜分别是炒鸡块、烧鱼块、炒白菜、炒豆腐干、冻谷、红烧鲤鱼、蒸咸肉、蒸咸鸭、豆皮圆子、油炸圆子,汤是电炉汤锅。汤锅里面放有豆腐和菠菜,还有清洗干净放在一边备用的豆腐、菠菜和香菜。香菜在城里通常只作为调料,价格昂贵,在农村则和青菜萝卜一样平常,可以当饭吃。为了汤味浓厚,汤里还会放上些许的油渣。油渣是用猪板油炼制的,板油中的油炼制出来,剩下的油渣金黄酥脆,口感好味道香。

    在以往,过年期间那盘鲤鱼是不能动的,它只是一个象征,仅仅为了求得个“年年有余”的好彩头。所以,这鱼要像道具一样,餐餐必上且不动丝毫直至整个春节结束。到春节结束时这鱼基本上就变味了,但是农家人肯定舍不得扔掉,基本上都是吃掉的。但是,在上官宇庭家里就不一样了,自从两年前被上官宇庭破坏了这个规矩后,父母在过年时便会多准备几条鱼,每餐的鱼只要端上桌面就可以食用。所以,爱吃鱼的侄儿侄女就不必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只能眼睁睁地盯着看了。

    此时,外面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说明很多人家已经开始吃年饭了。爆竹的噼里啪啦声让人兴奋,再呼吸到随风而来的火药味则更让人感到血脉喷张。这爆竹就像酒席不能没有酒一样,没有爆竹的新年也就失去了那份气氛与意味。

    三哥从里屋里搬出一盘成盘的鞭炮,放在门前地上,拆开了放在地上成8字形展开,8与发谐音,求个好兆头。然后用左手拿起引信,右手轻捏叼在嘴上的烟,两臂伸直了使引信尽可能远离身体,点燃后扔在地上迅速退到屋内。屋外顿时噼里啪啦地暴响起来,一股浓烟夹杂着厚重的火药味冲进了屋里。

    上官宇庭一见爆竹,便赶紧躲到屋后的厨房里去,他害怕爆竹。农村的孩子没有哪个不喜欢玩爆竹的,特别是男孩子,上官宇庭小时候也是如此。但是,自从十年前一次放爆竹时爆竹在手中还没来得及扔出去就爆炸了后,他再也没有胆量去点燃爆竹了,因为爆竹会随时唤醒曾经在手中爆炸时造成的剧痛与恐惧。

    今年的年夜饭是最为欢快的,因为今年是全家所有成员都按时回到家的完美聚会。父亲和母亲坐在上席,左侧坐二哥二嫂,还有侄女,右侧坐大哥和上官宇庭,下席坐三哥与三嫂。三哥为酒司令负责倒酒,刚两岁的侄子坐在三嫂身侧。

    全家老少十口,三代同堂,将桌子围了个水泄不通。父母看着大家,笑在眉里乐在心里。不过,当他们看到大哥时,还是难免有些许的惆怅,毕竟老大还是光棍一条,要是哪年解决了他的问题,那才是自己真正的成功与幸福。至于上官宇庭就不需要他们操心了,已经把他供上了大学,他自然会有解决自己生活问题的能力。

    大哥第一个端起酒杯站了起来,“又是一年了,祝爸妈身体健康。”一口干了。

    爸妈笑呵呵地端杯小呡了一口。

    “祝弟弟妹妹幸福美满,侄儿侄女快乐成长。”大哥又满上一杯端了起来。

    三兄弟和二嫂三嫂均应声站起,举起酒杯。

    “祝老大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兄弟仨异口同声。

    “祝大哥新年快乐!”二嫂道。虽然二嫂与大哥同岁,但是站在老二角度还是得叫大哥的。

    “祝大哥发大财!”三嫂道。

    大家举杯一饮而尽。

    接着是兄弟仨及二位嫂嫂分别给父母敬酒,兄弟及嫂嫂相互间敬酒。一团和气,好不热闹。父母坐在上席看着,颇感幸福。

    大年初一,上官宇庭和仨哥一道去邻居家拜年。这里的风俗如此,大年初一上午是乡邻间相互拜年,初一之后之后去亲戚家走动。初二是女儿回娘家女婿去给丈人丈母娘拜年,初三去舅舅家,初四初七不出门,初五到十五则是拜访其他亲友。拜新年都是上午去,午饭后回,下午不可以拜新年的。过完正月十五,春节也就结束了,该种地种地,该上班上班,该出去打工出去打工。

    邻居们见到上官宇庭都很热情,毕竟他是村里第一位高材生。不仅如此,上官宇庭的高中打破了村里人心中“穷人上不了大学”的魔障,让全村人看到了希望,他成了村里孩子们的学习榜样与奋斗目标。在他们眼中,上官宇庭那么清苦的家境,那般艰苦的条件都能成功考入大学,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的他们难道还不行?即使考不上重点,普通大学还是可以吧?

    上官宇庭的家庭经济状况在村里相对较差,虽然父母非常优秀,但是兄弟四人的上学给家庭造成了很大压力。即便后来只有上官宇庭一个人上学,由于身处农村没有出路,仅仅依靠种地和卖猪仔还是无法摆脱贫穷。后来全国改革开放,农村劳力外出打工才得以改观。

    上官宇庭在村民们的眼里是优秀的,除了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给他们最深印象还是他刻苦学习的身影。

    上官宇庭在村里孩子们的眼里则是值得崇拜的,有谁会对优秀的人产生反感呢?

    自从上官宇庭考上重点大学,他便彻彻底底成了村里村外孩子们的偶像和学习标杆,激励着孩子们不断成长。

    村民们没有啥知识,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不会讲啥大道理。但是,他们知道用事实说话,他们会活灵活现地描述上官宇庭的奋斗史,再以“他那么艰苦都能考上名牌大学,你这么好的条件还能差到哪里去”这句话作为总结,让自己的儿女亢奋起来。他们谈及最多的是上官宇庭在家放牛放鸭时都不忘看书学习的生活点滴。

    从此,大学生对于整个无为村而言就不再高不可攀了,几乎每年都有孩子考上大学,甚至还有进入较好一本学校的。当然,想考出上官宇庭那样的好成绩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由此可见,上官宇庭对全村孩子的激励与带动作用是相当显著的。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拥有坚强信念是多么的重要。还有就是不要轻视任何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拥有无比强悍潜质!

    大年初三,早晨起床的时候上官宇庭感觉手背处有点刺痒,仔细一看,发现手背侧边处有小小的水泡般红点。上官宇庭心里咯噔了一下,完了,冻疮又犯了!打初二开始,每个冬季他的双手都会起冻疮,溃烂,手指处甚至能看到白森森的骨头,年年如此。当时去东北上学时,母亲就满脸的担忧:儿啊,每年冬天你的手都冻烂那么狠,哈尔滨那么冷,你不得更受罪啊!他的心里也很担心,事实上他在东北并没有患上冻疮。也许是北方空气干燥南方空气潮湿的缘故。上官宇庭害怕冻疮溃烂,赶紧找个借口跟母亲说:妈,我明天就回学校,事情多。“好,你去吧。”母亲虽然不舍,但是强装快乐,笑呵呵的。父亲则将不舍写满了他那沧桑的脸。

    说走就走,吃完早饭,上官宇庭便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好在村里每天都有一趟中巴车去县城,比上学期间方便多了。

    送行时,母亲在他上车时便转身离去,但是,父亲则是现在路边一动不动,直到看不见远去的中巴车才转过身,用手背轻松擦拭了下双眼。

    事实上,上官宇庭返校后,手上的症状即刻消失了。看来,可能不是因为寒冷冻出来的毛病,而是一种与气候相关的病症。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686/2748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