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黄帝内经故事版 > 第90章 终始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黄帝召见了岐伯,准备就针刺之道进行深入的探讨。岐伯是当时的医学大师,精通医术,尤其擅长针灸治疗。黄帝深知岐伯的医术精湛,故有此一问。

    黄帝:“岐伯先生,听闻你对针刺之道有着深厚的造诣,今日特地请教。请问,针刺之道的关键何在?”

    岐伯:“陛下,针刺之道,其核心在于《终始》一篇。掌握了《终始》的精髓,便能明了五脏的纪纲,阴阳的定则。”

    黄帝:“何为阴阳定则?”

    岐伯:“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气通过四肢末梢得到滋养,阴气则由五脏所生发。在治疗时,若需泻邪,则采用迎法;若需补虚,则采用随法。迎随之间,气可调和。”

    黄帝:“那么,如何判断阴阳的虚实呢?”

    岐伯:“通过观察脉口人迎的脉象,可以知晓阴阳的虚实情况。脉象平和,则表明阴阳平衡;脉象偏颇,则表明阴阳失调。”

    黄帝:“那对于阴阳失调的病人,应该如何施针呢?”

    岐伯:“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人迎一盛,说明病在足少阳,可以采用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的方法。以此类推,根据人迎和脉口的脉象变化,可以制定相应的针刺方案。”

    黄帝:“那么,对于平人(健康人)的脉象,又有何特点呢?”

    岐伯:“平人的脉象,应与人迎和脉口相应,四时调和,上下相应而俱往来。六经之脉不结动,形肉血气必相称。这便是平人的脉象特点。”

    黄帝:“若遇到少气的病人,脉象如何呢?”

    岐伯:“少气的病人,脉口人迎俱少,不称尺寸。此时,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治疗时,应采用甘药调和,不可过用峻猛之剂。若病情不减,则可适当采用泻法,但需注意不可过度,以免五脏气坏。”

    黄帝:“那对于人迎和脉口俱盛的病人,又该如何施针呢?”

    岐伯:“人迎和脉口俱盛的病人,说明阴阳俱溢。此时,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治疗时,需根据具体脉象变化,采用相应的泻补之法。同时,需注意灸法的使用,以免变易为他病。”

    黄帝:“那么,在施针过程中,如何判断气至(针刺效果)呢?”

    岐伯:“在施针过程中,需时刻留意病人的反应。若泻法后脉象益虚(脉大而不坚),则说明邪气已去;补法后脉象益实(脉大而坚),则说明正气已充。这便是气至的表现。若病人感到疼痛虽未随针减轻,但病情已有所缓解,也说明针刺有效。”

    黄帝:“那对于阴阳失衡的病人,应如何调和阴阳呢?”

    岐伯:“对于阴阳失衡的病人,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和。若阴盛而阳虚,则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若阴虚而阳盛,则先补其阴后泻其阳。如此方能调和阴阳失衡之症。”

    黄帝:“最后,我想请教一下关于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的问题。”

    岐伯:“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是指阳明、厥阴、少阴三脉在此处交汇。在施针时,需仔细审察其实虚情况。若虚而泻之,则为重虚之症,病情将益甚。因此,在施针前需以指按之,观察脉象的虚实变化。实而疾者疾泻之,虚而徐者则补之。如此方能确保针刺之效。”

    黄帝听后频频点头,对岐伯的医术和见解深感敬佩。他深知针刺之道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其精髓。于是,他决定将岐伯的医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他也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进取,以造福苍生。

    黄帝与岐伯的对话:深入讨论针刺之道

    黄帝:“岐伯先生,我们之前讨论了针刺的基本原则,今天能否继续深入,谈谈具体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岐伯:“陛下,当然可以。首先,我们谈谈取穴的原则。在胸前,我们取膺俞的穴位,而在背部,则取背俞的穴位。当遇到肩膊虚弱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在肩膊上方取穴。”

    黄帝:“那么对于重舌(舌体肿大)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岐伯:“对于重舌,我们应使用铍针(一种古代医疗工具)来刺舌柱,以减轻舌体的肿大。”

    黄帝:“关于手部的屈伸问题,我听说其中涉及到了筋和骨的病变。您能详细说说吗?”

    岐伯:“是的,陛下。如果手屈而不伸,那么其病变在筋;如果伸而不屈,则病变在骨。治疗时,应当根据病变的部位,选择在筋或骨上施针。”

    黄帝:“那么,补泻的手法有何讲究?”

    岐伯:“补法适用于一方虚损的情况,需深刺之,并轻按针孔,以最大限度地引出邪气。而泻法则用于一方实盛的情况,需浅刺之,并快速按压针孔,防止邪气进入。”

    黄帝:“那么在治疗时,我们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呢?”

    岐伯:“一般来说,从腰部以上的疾病,我们主要选用手太阴和手阳明经的穴位;而从腰部以下的疾病,则主要选用足太阴和足阳明经的穴位。同时,根据病变的部位,我们可以采取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头病足治、腰病腘治的原则。”

    黄帝:“我听说针刺的深浅和时机也有讲究,能否详细说说?”

    岐伯:“是的,陛下。春天气在毫毛,夏天气在皮肤,秋天气在分肉,冬天气在筋骨。因此,在治疗时,我们应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针刺深度。对于肥胖的人,我们应在秋冬季节针刺得深一些;而对于瘦削的人,则应在春夏季节针刺得浅一些。”

    黄帝:“关于病情的阴阳属性,我们如何判断呢?”

    岐伯:“一般来说,病痛属阴,痛而按之不得的也属阴,需要深刺。而病在上属阳,病在下属阴。痒感属阳,应浅刺。在治疗时,如果病情先从阴分开始,我们应先治阴分再治阳分;如果病情先从阳分开始,则先治阳分再治阴分。”

    黄帝:“关于针刺的禁忌,您有何建议?”

    岐伯:“陛下,针刺的禁忌有很多。例如,刚有性生活的人不宜针刺,刚针刺完的人也不宜有性生活;醉酒的人不宜针刺,刚针刺完的人也不宜饮酒;大怒、刚劳作完、刚吃饱、刚饥饿、刚口渴的人都不宜立即针刺。此外,如果病人受到惊吓或恐惧,必须等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针刺。对于乘车或步行来的人,也应让他们稍作休息后再进行针刺。如果不遵守这些禁忌,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

    黄帝:“关于五脏经脉的终绝表现,您能否详细说说?”

    岐伯:“当然可以。太阳经脉终绝时,病人会出现眼睛上翻、肢体反折、抽搐等症状,皮肤苍白无汗,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少阳经脉终绝时,病人会出现耳聋、关节松弛、目系断绝等症状,一日半后可能死亡。阳明经脉终绝时,病人会出现口眼动作异常、喜欢惊恐、妄言等症状,面色发黄。如果上下经脉盛而不通,也预示着生命的终结。少阴经脉终绝时,病人面色发黑、牙齿变长且有污垢、腹胀闭塞等症状。厥阴经脉终绝时,病人会出现内热、咽干、喜欢小便、心烦等症状,严重时舌头会卷曲、睾丸会上缩。太阴经脉终绝时,病人会出现腹胀、呼吸困难、嗳气、呕吐等症状,如果呕吐严重会导致面色发红或发黑,最终可能导致皮毛枯槁而死亡。”

    黄帝听后深感岐伯的医术之深,对针刺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决心将这些知识传承下去,造福苍生。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406/2829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