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黄帝内经故事版 > 第64章 四时刺逆从论
    黄帝与岐伯再次深入探讨了关于四季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缪刺法在其中的应用。

    黄帝感慨道:“岐伯,我深感四时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之大。比如,我听说厥阴经气有余时,容易引发阴痹,而不足时则可能导致热痹。你能详细说说其他经络在有余和不足时,会导致的病症吗?”

    岐伯点头称是,他娓娓道来:“黄帝,你提到的是非常准确的。除了厥阴经,其他经络在有余和不足时,也会有相应的病症。比如少阴经,在有余时可能导致皮肤痹痛和隐轸(一种皮肤疼痛),不足时则可能引发肺痹。少阴经的经气滑利时,可能出现肺风疝(一种因肺气不畅导致的病症),而经气涩滞时,则可能导致体内积气或尿血。

    再比如太阴经,在有余时可能导致肌肉痹痛和寒中(体内寒气过重),不足时则可能引发脾痹。太阴经的经气滑利时,可能出现脾风疝,而经气涩滞时,则可能导致体内积气或心腹时常感到满胀。

    阳明经在有余时可能导致脉痹和身热,不足时则可能引发心痹。阳明经的经气滑利时,可能出现心风疝,而经气涩滞时,则可能导致体内积气或时常感到惊恐。

    太阳经在有余时可能导致骨痹和身重,不足时则可能引发肾痹。太阳经的经气滑利时,可能出现肾风疝,而经气涩滞时,则可能导致体内积气或时常出现头痛。

    最后,少阳经在有余时可能导致筋痹和胁满,不足时则可能引发肝痹。少阳经的经气滑利时,可能出现肝风疝,而经气涩滞时,则可能导致体内积气或时常感到筋急和目痛。”

    黄帝听后,感慨万分:“岐伯,你的见解真是深刻。那么,这些经气的变化,是否与四季的气候变化有关呢?”

    岐伯微笑着回答:“正是如此,黄帝。春天气候开始温暖,地气开始上升,冰冻开始融化,水流开始畅通,人体的气血也开始在经脉中流动。所以,春天的气血主要集中在经脉中。到了夏天,气候炎热,经脉中的气血充满并溢出,进入孙络(细小的络脉)中,皮肤也因此变得充实。长夏时,经络中的气血都达到最盛,开始向内溢出到肌肉中。到了秋天,气候开始转凉,皮肤毛孔开始闭合,皮肤也变得紧张。而到了冬天,气候寒冷,人体的气血开始向内收敛,主要集中在骨髓中,并与五脏相通。

    因此,邪气也常常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侵入人体。虽然邪气的变化难以预测,但只要我们能够遵循四时经气的规律,就能有效地僻除邪气,防止疾病的发生。如果邪气得以清除,人体的气血就不会紊乱。”

    黄帝进一步追问:“那么,如果违反了四时的规律进行针刺治疗,会发生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违反了四时的规律进行针刺治疗,就会导致气血的紊乱和疾病的发生。比如,在春天针刺络脉,会使血气外溢,导致人体气虚;针刺肌肉,会使血气环逆,导致人体上气不接下气;针刺筋骨,会使血气内着,导致人体腹胀。夏天针刺经脉,会使血气枯竭,导致人体虚脱;针刺肌肉,会使血气内退,导致人体容易惊恐;针刺筋骨,会使血气上逆,导致人体容易发怒。秋天针刺经脉,会使血气上逆,导致人体健忘;针刺络脉,会使气血不外行,导致人体懒于动弹;针刺筋骨,会使血气内散,导致人体感到寒冷。冬天针刺经脉,会使血气完全脱失,导致人体视力模糊;针刺络脉,会使内气外泄,导致人体出现严重的痹痛;针刺肌肉,会使阳气完全竭绝,导致人体健忘。这些都是因为违反了四时的规律进行针刺治疗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黄帝听后,深以为然:“岐伯,你的教诲真是宝贵。我听说如果针刺误伤五脏,也会导致严重后果。你能详细说说吗?”

    岐伯点头说:“是的,黄帝。如果针刺误伤五脏,确实会导致严重后果。比如,如果误伤心脏,患者可能在一天内死亡,死前可能出现噫气(打嗝)的症状。如果误伤肝脏,患者可能在五天内死亡,死前可能出现胡言乱语的症状。如果误伤肺脏,患者可能在三天内死亡,死前可能出现咳嗽的症状。如果误伤肾脏,患者可能在六天内死亡,死前可能出现打喷嚏和哈欠的症状。如果误伤脾脏,患者可能在十天内死亡,死前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这些都是因为针刺误伤五脏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黄帝总结道:“如此看来,如果针刺误伤了五脏,患者必死无疑。而且,死前的症状会依据受损脏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些知识对于医者而言,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岐伯点头称是:“是的,黄帝。医者必须熟知这些知识,才能在施针时避免误伤五脏,确保患者的安全。”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406/281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