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黄帝内经故事版 > 第33章 评热病论
    黄帝坐在大殿上,眉头紧锁,向岐伯询问:“岐伯,有些患者发热,出汗后却又立刻发热,脉搏跳动急速,并不因出汗而有所减缓,甚至狂躁不安,无法进食。这样的病症,我们该如何称呼它?”

    岐伯沉思片刻,回答道:“这种病症名为‘阴阳交’,一旦出现,往往预示着患者的生命将走向终结。”

    黄帝听后,好奇地追问道:“愿闻其详。”

    岐伯解释说:“人之所以会出汗,是因为体内有谷气。谷气来源于精气。当邪气与正气在骨肉之间交争,并导致出汗时,这通常是邪气被驱逐、精气占据优势的表现。如果精气胜出,患者应该能够进食且不再发热。然而,现在的情况是患者虽然出汗,但热度不减,这说明邪气仍然占据上风。同时,患者无法进食,说明体内精气已经耗尽。这种病症如果持续下去,患者的生命将岌岌可危。而且,《热论》中也提到,‘出汗但脉搏仍然躁动有力,是死亡的征兆。’现在的脉象与出汗情况并不相符,说明患者的身体已经无法战胜疾病,其死亡的命运已经注定。再加上患者狂躁不安,这通常是神志丧失的表现,而神志丧失也是死亡的征兆。现在,我们看到了三个死亡的征兆,却看不到任何生存的希望,即使病情暂时缓解,患者也终将死亡。”

    黄帝点点头,表示理解。接着,他又问:“有些患者身体发热,出汗,同时伴有烦躁和满闷的症状,但出汗后这些症状并未得到缓解。这是什么病症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风厥症。患者出汗后身体仍然发热,说明有风邪存在;而烦躁和满闷的症状未得到缓解,则说明有厥逆的情况。因此,我们称之为风厥症。”

    黄帝追问:“那么,该如何治疗这种病症呢?”

    岐伯说:“治疗时,我们需要同时针对表里进行针刺治疗,并让患者服用相应的汤剂。”

    黄帝再次提问:“那么,劳风这种病症又是怎样的呢?”

    岐伯解释说:“劳风主要影响肺部。患者会感到身体僵硬,视力模糊,唾液和鼻涕分泌增多,怕风且容易感到寒冷。这些症状都是劳风病的典型表现。”

    黄帝问:“那么,如何治疗劳风呢?”

    岐伯回答说:“治疗劳风的关键在于调和阴阳,恢复身体的平衡。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调养和休息,大约三天后就能恢复。中年患者可能需要五天,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要七天。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能够咳出青黄色的痰液,形如脓状,大小如弹丸,从口中或鼻腔排出,这是病情好转的征兆。如果不能排出这些痰液,就会对肺部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黄帝与岐伯再次进行深入的医学讨论。

    黄帝问道:“有患者患有肾风,面部和腮部感到麻木和肿胀,影响到了说话功能,这种情况可以进行针刺治疗吗?”

    岐伯回答说:“如果患者的身体处于虚弱状态,是不适宜进行针刺治疗的。如果强行进行针刺,五天之后,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加重。”

    黄帝继续询问:“病情加重后,会表现出哪些症状呢?”

    岐伯解释说:“病情加重后,患者会感到气短,时而发热,这种热感会从胸背向上蔓延至头部,伴随出汗。同时,患者的手会发热,口干口苦,有强烈的口渴感,小便会呈现黄色。患者的眼睛下方会肿胀,腹部会发出鸣响,身体沉重难以行走。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的情况。患者会感到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如果躺下时,尤其是平躺,咳嗽症状会加重。这种病症我们称之为‘风水’,在《刺法》中有详细的论述。”

    黄帝进一步询问:“请详细解释一下这些症状的成因。”

    岐伯说:“邪气侵袭人体时,往往会选择身体虚弱的部位作为突破口。当阴虚时,阳气就会聚集过来,因此患者会出现气短、发热和出汗等症状。小便呈黄色,说明小腹中有热。患者不能平躺,是因为胃中不和。平躺时咳嗽加剧,是因为邪气上迫肺部。所有与水气有关的病症,最初都会在眼睛下方出现轻微的肿胀。这是因为水属于阴,眼睛下方也属于阴,腹部是至阴之地,所以水在腹部积聚时,必然会导致眼睛下方肿胀。当真气上逆时,患者会感到口苦舌干,无法平躺,平躺时会咳出清水。所有水病的患者,都难以入睡,入睡后容易惊醒,惊醒后咳嗽会加重。腹部鸣响,说明病症的根本在于胃。如果病症影响到脾脏,患者会感到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如果食物难以下咽,说明胃脘部有阻隔。身体沉重难以行走,是因为胃的经脉在足部。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是因为胞脉闭塞。胞脉属于心而联络胞中,现在邪气上迫肺部,导致心气无法下行,所以月经不来。”

    黄帝听后,点头表示赞同:“你说得很对。”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406/269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