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黄帝内经故事版 > 第31章 热论
    黄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显然有所疑惑。他转向身旁的岐伯,问道:“岐伯,我们常说的热病,多数都是由于伤寒引起的。但为什么有的患者能康复,有的却会不幸离世呢?更为奇怪的是,那些离世的患者大多在六七天之间,而康复的却需要十天以上。这其中到底有何奥妙,我百思不得其解,希望你能为我解答。”

    岐伯恭敬地站起身,向黄帝行礼后,开始详细解释:“陛下,巨阳经,也就是太阳经,是诸阳经脉的统领。它的脉络与风府相连,因此负责主持各阳经的气血。当人体受到寒邪侵袭时,往往会产生热病。然而,尽管热势严重,但如果是单一的寒邪侵袭,通常不会导致死亡。然而,若同时受到两种寒邪的侵袭,即太阳经与少阴经同时受到侵袭,那么病情就会极为严重,难以避免死亡。”

    黄帝听后,表示理解,但仍有疑问:“那么,这种两感于寒的病症,具体表现为何呢?”

    岐伯详细解答:“伤寒的第一天,太阳经首先受到侵袭,因此患者会感到头项疼痛,腰脊僵硬。到了第二天,阳明经受到侵袭,由于阳明主肌肉,其脉络环绕鼻翼,络于眼睛,所以患者会感觉身体发热、眼睛疼痛、鼻子干燥,甚至难以入睡。第三天,少阳经受到侵袭,少阳主胆(按照《甲乙经》和《太素》等医书的记载,这里也指骨),其脉络循行于胁肋部,络于耳部,因此患者会出现胸胁疼痛、耳聋等症状。如果三阳经络都受到侵袭,但尚未影响到脏腑,那么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来治疗。”

    “接下来,病情会进一步发展。第四天,太阴经受到侵袭,太阴脉布于胃中,络于咽喉,所以患者会出现腹部胀满、咽喉干燥的症状。第五天,少阴经受到侵袭,少阴脉贯穿肾脏,络于肺部,与舌根相连,因此患者会出现口干舌燥、口渴的症状。到了第六天,厥阴经受到侵袭,厥阴脉循行于阴部,络于肝脏,所以患者会出现烦躁、阴囊收缩的症状。如果三阴三阳、五脏六腑都受到侵袭,气血运行不畅,五脏功能失调,那么就会导致死亡。”

    黄帝听后,对岐伯的解释表示钦佩,但又问:“对于那些没有同时受到两种寒邪侵袭的患者,他们的病情会如何发展呢?”

    岐伯继续解释:“对于没有同时受到两种寒邪侵袭的患者,病情会按照三阳三阴的顺序逐渐衰退。第七天,太阳经的病症开始衰退,头痛会稍微缓解;第八天,阳明经的病症衰退,身体发热也会减轻;第九天,少阳经的病症衰退,耳聋症状会稍微改善;第十天,太阴经的病症衰退,腹部胀满减轻,患者开始有食欲;第十一天,少阴经的病症衰退,口渴和咽干症状缓解,患者可能会打喷嚏;到了第十二天,厥阴经的病症衰退,阴囊松弛,小腹微有排气感,全身的气血逐渐恢复正常,病情也就逐渐痊愈了。”

    黄帝听后,对岐伯的医术和智慧表示敬佩,但仍有疑问:“那么,对于热病的治疗,你有什么建议呢?”

    岐伯回答道:“治疗热病的关键在于疏通各脏腑的经络,使气血畅通。对于病程未满三天的患者,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来驱邪;而对于病程已满三天的患者,则可以通过泄下的方法来排除体内的热邪。”

    黄帝继续追问:“有些热病患者在康复后,仍会留下一些症状,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解释说:“这是因为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强行进食,导致体内仍有热邪残留。当残留的热邪与食物产生的热气相结合时,就会产生一些症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患者的饮食调养。”

    黄帝又问:“那么,对于留下症状的患者,应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首先要观察患者的虚实情况,调整治疗的逆从方向,使患者的气血逐渐恢复正常。这样,患者的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黄帝最后问:“对于热病患者,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禁忌呢?”

    岐伯说:“热病患者在病情稍有好转时,如果食用肉类等难以消化的食物,病情容易反复;同时,过度进食也会导致热邪残留。因此,这是热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禁忌。”

    黄帝听后,对岐伯的医术和智慧表示深深的敬意。他又问:“对于那些同时受到两种寒邪侵袭的患者,他们的脉象和病症表现会如何呢?”

    岐伯回答说:“对于同时受到两种寒邪侵袭的患者,他们的脉象和病症表现会更为严重。比如第一天,太阳经和少阴经同时受到侵袭,患者会出现头痛、口干、烦躁等症状;第二天,阳明经和太阴经同时受到侵袭,患者会出现腹部胀满、身体发热、食欲不振、谵语等症状;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406/269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