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 > 第46章 士大夫成最大隐患,庆隆帝震惊中启动反击
    秦国公府。

    贾探春此时正在书房内低头默读贾瑛所写的东西。

    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

    但是内心深处早已经翻江倒海。

    只因为贾瑛所写的东西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

    哪怕贾探春的见识远超大多数的男子,但也被震惊到久久不能说话。。

    “哥哥为何要行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

    “这件事一旦提出来!”

    “必然会引得全天下的士大夫起而伐之!”

    贾探春此时也意识到。

    这件事一旦暴露出贾瑛才是幕后劝谏之人,势必会引来无数人的围攻。

    贾瑛则是沉声道:

    “本公多次北伐,于民间生计无不深知。田野小民俱系与有身家之人耕种。丰年则有身家之人所得者多,而穷民所得之分甚少;一遇凶年,自身并无田地产业,强壮者流离四方,老弱者即死于沟壑。”

    “士大夫所为至此!”

    “朝中士大夫与天下百姓为难,那便是与本公为难!”

    “本公身份敏感不能直言不讳,只能是借助贵妃的身份来劝说陛下,此行得利于天下百姓,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事实上。

    贾瑛此言半真半假。

    一来是为了百姓所为,二来则是借此反击冯桀等人的谋划。

    果不其然。

    贾探春闻言顿时动容不已。

    “兄长深明大义,目光长远,可惜陛下不知道兄长心系家国,否则又何必让娘娘代为传达。”

    皇宫之中。

    德阳殿。

    庆隆帝愁眉不展,看向下面的丞相冯桀说道:

    “丞相的意思是,现在外面的难民,不想去北方垦荒”

    “大量的难民正在朝京城涌来”

    “当真是目光短浅!愚蠢至极!”

    本以为这次北伐胜利。

    这百万难民就有安置的地方了,结果不曾想坊间民愤四起,更是传言朝廷将原本打算赈灾的钱粮都用到了打仗上。

    一时间。

    无数难民朝京城方向来闹事。

    庆隆帝陷入了沉思。

    这怎么和事先预想的不太一样啊

    冯桀又是上前大声喊道:

    “启禀陛下!”

    “如今民间对北军怨言颇深,要是继续这样下去,只怕百万难民都将聚集在京畿重地,随时有可能威胁到陛下的安危啊!”

    “所以臣还有诸位官员都一致认为,绝不能再让北军继续用兵!”

    庆隆帝一时间不解。

    这可是皇爷爷托梦给他出的主意,怎么可能有错

    为什么这些百姓明知道北方有田地可以耕种,却还是不愿迁往北境之地

    偏要当无田可种的难民

    “陛下难道忘记了此次北伐开疆拓土的目的是什么”

    辛弃疾朗声高呼。

    掷地有声道:

    “陛下所言拓土以强国,如今辽东地区有百万亩湿润肥沃的田地闲置,草原人不懂得利用只能是种植牧草,若是让我大乾朝百姓来耕种,自然是能够让百万难民得以安置。”

    “然拓土以强国的目的,又何尝不是民富则国强”

    “臣提议!”

    “陛下何不颁布诏令,凡是愿意前去辽东安置的难民,五年之内,皆可免除税收”“!”

    直接免税五年

    要知道古代朝廷的重要重要经济来源就是各地的人丁税。

    这个提议。

    却是让庆隆帝眼前一亮。

    民以食为天!

    北方的百万难民之所以会成为难民,皆是因为其田地被当地的豪强乡绅所占,沉重的人丁税让这些人成为难民。

    一旦发出五年之内免除人丁税的诏令。

    势必会让朝着京城涌来的难民转道北上垦荒。

    “爱卿言之有理!”

    庆隆帝点头同意道:“燕云赋税本就微乎其微,只要能够解决这些难民的安置问题,一切都可以商议!”

    “昔日东汉黄巾之乱民不聊生,北方难民无数,便是名将皇甫嵩上书朝廷免除了北方的各州郡赋税,由此才能够让大量难民重拾信心生活下去。”

    “即刻拟旨,劝说难民进入燕云十六郡自力更生!”

    朝堂上。

    冯桀等人的脸色稍稍有些尴尬。

    也未曾想到。

    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扭转了百姓对北边战事的看法。

    朝廷诏令一经过发布。

    旋即在北方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五年之内免除税收!

    这对于饱受人丁税摧残压迫的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

    大量难民涌入辽东。

    一时间围绕在京城附近的难民日渐减少。

    “启禀陛下!”

    “元妃娘娘求见,说是有要事禀告。”

    夏守忠低垂着眼角小声禀告。

    北方百万难民的问题暂时被解决,这让庆隆帝最近几日的心情不错,旋即高兴道:

    “宣元妃觐见。”

    只见贾元春进入内殿,俯首说道:

    “启禀陛下!臣妾恭喜陛下能够解决百万难民的安置问题,然而昨夜无上皇再次托梦,臣妾虽然知道会影响陛下的心情,但兹事体大,还是不敢不报!”

    庆隆帝这时候已经被信得七七八八。

    听闻无上皇再次托梦。

    立即紧张起来。

    “皇爷爷又说了什么”

    “如今北方难民安置妥当,大乾朝国运应该是昌盛繁荣!还有何大事要发生”

    面对庆隆帝的质疑。

    贾元春面色凝重,肃然道:

    “启禀陛下!”

    “无上皇让臣妾问陛下一个问题,百年之后,陛下以为大乾朝国力如何”

    百年之后

    庆隆帝的眼神充满了希望和兴奋之色。

    一脸骄傲道:

    “百年之后!”

    “大乾朝必然是国力强盛,人人安居乐业!北方经济繁荣,人口众多!”

    “国泰民安!”

    然而。

    贾元春连连摇头,冷声道:

    “无上皇告之臣妾!”

    “百年之后,天下税收骤减不足十分之一,朝廷国库亏空,只能是继续增加苛捐杂税。”

    “届时民间百姓交不起税收,只能是卖地求生。”

    “而那些士大夫读书人,却因为有功名在身,能够免除税收,各处收购小民贱卖的田地。”

    “朝廷税收越来越重,小民不堪重负继续卖地。”

    “周而复始,长久以往只会让北方百万难民的场景重新上演,百年之后,甚至于难民不止百万!届时天下皆反,百年之后大乾朝依旧是国运衰竭!”

    轰的一声!

    这一番话却是让庆隆帝直接愣在原地,甚至于连一旁的夏守忠这个太监都听得冷汗直冒。

    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为什么大乾朝的税收越来越少

    甚至于如今的税收还不足开朝之际的一半

    庆隆帝突然扭头朝着夏守忠问道:

    “如今外面一亩良田,售价多少两”

    夏守忠不敢懈怠,连忙回应道:“回陛下,如今京城附近哪怕是一等田,每亩也就价值一两银子!”

    “没记错的话,二十年前,一亩田尚且价值六两银子。”

    “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却是低贱了许多!”

    “贱卖田产的小民越来越多,良田价格自然也就比不得之前了。”

    又全都让无上皇说中了

    庆隆帝只觉得背脊直冒冷汗,心里面也是凉飕飕的。

    “难道这土地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吗”庆隆帝一时沉默下来,“要是继续这样下去,不用等到百年之后了。再过个一年朝廷的国库就要见底了。”

    “这些年各地税收已经是骤降。”

    “朕还以为全都是天灾人祸的原因,不曾想原来真正的原因在此!”

    “皇爷爷可说了解决之法”

    庆隆帝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皇爷爷身上。

    对于托梦一事已经没了怀疑。

    毕竟这件事可是触及到了整个士大夫集团,没有人会原因冒如此大的风险胡言乱语。

    贾元春支支吾吾,最后还是咬牙说道:

    ……、无上皇在梦中说,如今科举盛行,士大夫皇权特许不用缴纳人丁税!乃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所在,唯有彻底废除文人的免税特权,同时取消之前的人丁税,实行摊丁入亩的政令。”

    “方能阻止大乾朝重蹈覆辙,否则历朝历代便是前车之鉴!”

    取消文人特权

    废除人丁税!摊丁入亩!

    这简直就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啊!

    夏守忠惊得不敢吱声。

    一旦庆隆帝决定做出改变,那就意味着要将天下士子读书人给彻底得罪了。

    “这,这件事朕再好好考虑考虑!”

    “元妃辛苦了,早些回去吧!”

    庆隆帝虽然有雄才大略,有心改变目前大乾朝的颓废状况。

    但是这件事绝不能随便动弹。

    贾元春也知道这是要得罪了整个天下的士大夫,只能是试探着提出,不敢继续劝谏旋即悻悻退下。

    殿内陷入沉默。

    庆隆帝双目紧闭,内心深处正在做着巨大的斗争。

    “夏公公,你说皇爷爷的梦是不是真的”

    夏守忠心里盘算起来。

    朝中的士大夫素来自恃清高,根本就看不起他们这些宦官,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士大夫能够倚仗功名耀武扬威。

    文官与宦官的矛盾。

    也是千年以来积攒已久不得解决。

    夏守忠没有正面回答,反而是感慨道:

    “陛下想必也略有耳闻!”

    “如今京城内勋贵王侯遍地走,这些勋贵谁家没个十万亩田地,那都不好意思出门上街。”

    “一家几十万亩的田地,不用交税尚且无伤大雅。”

    “那两家、三家亦或者是上万家呢”

    “杂家听说,冯相家中光是在江南的家业便超过了五十万亩地。再加上京城附近的他庄子,难以想象啊!”

    夏守忠早就看冯桀不爽了。

    对于他名下的各处田庄更是眼红不已。

    此时正值落井下石的机会。

    夏守忠哪里肯放过。

    就差添油加醋描述一番了。

    说罢。

    庆隆帝的手指不禁颤抖起来。

    田地降价贬值!

    农民卖地维持生活!

    免税的官田越来越多!

    交税的私田越来越少!

    这意味着。

    大乾朝的税收骤减,百姓不愿继续种田。

    各地流寇难民暴增!

    恶性循环!

    最终得利的反而是那些皇权特许一直免税的读书人!

    “该死!”

    “原来大乾朝最大的敌人,是这些有功名在身的士大夫它”

    “天灾人祸只是一时的,但是这士大夫如蛆附骨,简直就是不把大乾朝的血给吸干净不会善罢甘休啊!”

    庆隆帝猛地睁开隼目。

    眼神如炬!

    恨不得要把铁牙给咬碎了。

    庆隆帝自恃一代雄主,兢兢业业勤政爱民,就是为了能够让大乾朝国运昌盛!

    为的就是史书上记载他是圣明之君!

    啪的一声!

    庆隆帝拍案而起,低吼道:

    “朕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甚至于不惜废寝忘食处理国家大事,却不曾想,朕一直委以重任的满朝士大夫,才是朕最大的敌人啊!”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6_36465/216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