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返乡创业,我承包寺庙 > 第7章 旅游开发
    随后,一行三人,往山上徒步了十来分钟,路谈不上有多好走,但也不困难,等到了地方后,就见几个人在等着了。

    等介绍后,得知是村里的干部。

    那就简单了,打开大门后,李折耳参观了寺庙,确实挺破败了。

    塌了一个主殿,一个偏殿,剩下的情况也不太好,年久失修。

    而佛塔寺当初之所以出名,源于有一片佛塔,如今也是破破烂烂的。

    如果一直不管,基本上要不了几年,就彻底荒废,只能重建。

    如今倒还是可以抢救一下。

    “咳咳……”

    小姜咳嗽了一阵,这里边灰尘挺大的。

    “李哥,你看这儿占地面积挺大的,又是古迹……”

    她是怕人看不上这儿,要是容易搞旅游开发,早就有人下手了。

    这地方距离高速路出口,虽然距离不算远,只有十几公里,但开车过来要二十多分钟,还有徒步十分钟。

    有这时间,别人不能去别的地方玩啊。

    再说白马镇那边的千佛寺,现在香火鼎盛,也方便太多了。

    “嗯!我心里有数。”

    李折耳把一条中华烟拿出来发了一圈,见人一包,外边卖五十一包,算是很好的烟了,尤其是在乡下。

    烟一发,立马让几个村干部更加热情。

    因为如果真的要搞承包,先不说村民,他们这些干部是受益的,至少免不了吃吃喝喝,逢年过节还有礼品拿。

    李折耳转了一圈,这寺庙别说一百人,再来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也能容纳。

    问过了,占地有二百多亩。

    依山而建,分了层次,逐步往高处走,一直到山顶。

    寺庙四周都是荒地密林,环境从养身的角度来说,还是挺好的。

    “那边的水库在谁手里?”

    李折耳以“末日求生”的角度出发,不能缺水啊。

    “在,在我手里,我承包了。”

    一个村干部有些不好意思的站了出来。

    又忙说:“承包水库不赚钱,养鱼比不上别人池塘供氧的。”

    李折耳笑着说:“转给我怎么样?”

    “李老板,转给您啊,那我在里边投了不少钱,还有网箱养着鱼……

    水库边上,还有一片房子,当初搞了个农家乐,现在没什么人来。”

    村干部没说不答应,就是得谈钱啊。

    “你总共投了多少钱?承包费是多少?”

    李折耳已经琢磨明白靠怎么赚钱了。

    村干部看了一眼小陈和那个女干部,这才说:“承包费一年七千,我前前后后投了十几万。”

    李折耳点头,“小陈,小姜,你俩回头跟这位?”

    “李老板,你叫我老吴就行了。”

    老吴只是五个村干部之一,在村上有点人脉,赚了点小钱,但不敢跟外边的比。

    “嗯,你俩回头跟老吴确定一下,核算一下成本。

    到时候再来具体讨论。

    该有的资产我会付,另外会有一笔转让费,具体在谈。”

    李折耳不等回话,又说:“对了,从寺庙辐射出去,两公里范围内的区域,你们算算有多少住户。

    还有这个范围内,有多少亩耕地农田,还有多少荒山密林,都统计一下。”

    “李哥,你的意思是要把寺庙,包括周围两公里范围内的区域,还有水库都承包下来。”

    小姜陡然发现,这真是一个大单了,每年光是承包费就不少。

    小陈推了推眼镜框,也觉得这个范围,能搞旅游度假区了。

    近五千亩的区域啊,还带一个水库和寺庙,别说前期了,就是后期开发都够了。

    “嗯!有这个意向,我在看看寺庙,到山顶看看。

    小陈,你按要求统计一下数据。”

    李折耳之所以要区分来问,是因为密林可以不用管,因为树木动不了,承不承包都无所谓,反正就在那儿。

    而荒山和耕地的价格不同,在耕种的土地农田价格也不一样。

    所以要区分汇算,另外他还有别的操作,尽量不动太多卡里的钱。

    “李哥,我这就去。”

    小陈激动了,这是一笔大单,早知道这么大的意向,镇长都要过来。

    小姜忙说:“小陈你去忙,我陪李哥去上边看看。”

    “好嘞!”

    小陈连忙带着村干部先出去,优先去看水库,再来统计住户、土地等。

    这边小姜脱了外套拿在手里,里边是一件紧身短袖,更显身材。

    “李哥,我陪你去山顶,小心点,路不好走。”

    “好啊!到上边最高处看看。”

    李折耳有预感,山顶才是幸存者基地的核心,要防备“掠食者”的攻击,我去。

    两人走过几处破烂的寺庙,顺着一条阶梯往上爬。

    因为荒废时间久了,阶梯上长满了青苔,就得小心点。

    “李哥。”

    小姜把手递了过来。

    “小心点。”

    李折耳牵着手,这属于基操,都是成年人,知道在做什么就行了。

    两人手牵手,一路到了山顶,也没急着分开。

    但心里都很清楚,这不是谈对象,是在谈正事。

    严格说来,两边是对立面,又是合作对象。

    “李折耳,这儿风景真好,你可是挑了一个好地方。”

    小姜眺望远方,跟着又说:“我叫姜倩倩,运城人,在盐城读的大学,毕业后考上公务员,分配到插旗镇,有两年了,二十三岁,快二十四了。”

    李折耳笑着说:“我叫李折耳,因为我妈喜欢吃折耳根,就取了这么个名字。

    省大毕业的,毕业后在大企业工作了三年,目前无业,至于年龄,永远二十岁。”

    “嗯!”

    小姜应了一声,没在往下说,就算想谈对象,也不是见面还不到一个小时啊。

    李折耳也没这方面的意向,他现在还住在张淑芬家里,不是空窗期

    这会牵牵手,处成亲密朋友就好。

    “李哥,你真想好要投资这么大啊。”

    小姜果然是带着任务来的,没有被牵手冲昏了头脑。

    李折耳靠近了点说:“我个人势单力薄的,前一两年,还是靠政策扶持。

    承包费是小事,都是有定数。

    但修缮寺庙,清理周围土地,修建停车场,开发水库等等,就是无底洞了。

    所以啊,农信的贷款,优惠政策都要跟上。

    对了,你帮我联系工程队,我对这边不熟悉,找你比较省心。”

    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把工程包出去,就是扔出去的骨头,至于带多少肉,就看对方的态度了。

    小姜一下就懂了,这下回去就好交差了,也好谈了。

    对于她来说,李折耳占多少好处不重要,承包费高低也不是重点。

    只要完成两点,一是顺利承包,完成镇上的旅游开发发展政策。

    二是能在开发过程中,给她上边的人带来多少好处,这就足够了,别的都好谈。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5_35622/197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