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本官不嫁 > 第37章 全家总动员 回祖宅拜寿
    去城中苏府赴宴,苏玉棠本不想去的。

    苏通瞧见女儿有推脱之意,不等她拒绝,就抢先说:玉棠啊,虽说你现在不读书了,可你依旧是有功名在身的人。比起他们那些满身铜臭的,高贵了不知有多少。

    这回,爹准许你着男装赴宴。你可要好好的为咱家争光,知道吗?

    宋仙芝一边整理着桌上凌乱的扇牌儿,一边附和着说:可不是,得争光。

    苏玉棠无语凝噎,最后只能妥协,“好吧,我去便是。不过,姨娘也要去。”

    苏玉矿跑到父亲身边,欢喜的说:“爹,我也要去。”

    苏通抬手揉了揉额头,犹豫道:“你姨娘身子弱,还是留守家中照顾玉矿的好。

    宋仙芝比他小了十多岁,难道身体不比他好?他这般说,无非就是顾忌刘氏。因为不用问也知道,她是不会同意带着宋仙芝出门的。

    姨娘的身子弱吗?爹你实话实说!”苏玉棠丝毫不打算给父亲留颜面。

    她们一家三口,要靠着主房施舍般度日。这样的日子,苏玉棠逐渐失去了耐性。

    之前,她还可以寄予科举,改变她们的处境。可是经历了贵妃娘娘的打击后,她已彻底死心。

    既然如此,她为何还要隐忍呢?

    苏通被女儿问得无言以对,脸面有些挂不住。

    宋仙芝赶紧劝解道,“玉棠是担心,我在家时间久了,会闷出毛病来。所以才…既然这样,我就跟你们一起去,也正好散散心。”

    妻妾成群,那也是脸面。又见根本就拗不过这娘俩,苏通只好答应。

    “好好好,都去,都去。”

    苏玉棠最后又提醒道:“咱们回祖宅祝寿,您最好先禀明了爷爷,免得回来再挨板子!”

    苏通了然。

    正月初六,苏通赶忙吩咐用了早膳。然后备上礼品,早早的出了家门。

    破旧的马车套上了一头牛,缓缓进入嘉兴县城,也不过才用去两个多点时辰。

    城里的街道上有些冷清,或许是天太冷的缘故。

    苏老四赶着牛车,很快来到了县城南关,在苏府宅院的门口停下。

    门头不是很大,门旁的两尊石狮子倒是雕刻的精巧异常。

    苏老二停好了牛车,便急匆匆的走上台阶,敲响了大门。车上苏老二的家眷,和苏通一大家子,挨个跳下牛车。

    苏管家笑眯眯迎上来,并吩咐家丁停了牛车,行礼道:苏员外,苏山长,我家老爷正在厅堂招待客人,特让小的前来迎您。快里面请!”

    劳烦管家。苏老二和苏通笑着拱手致谢。

    众人一进去,只觉一股花香扑面而来。

    这个宽敞的院落,精致非常。腊梅、冬青、一品红,应有尽有。

    院子靠南墙,搭建了一座戏台子,戏台上有人在唱曲儿。

    紧接着有丫鬟仆人过来,招呼着刘氏和宋仙芝等一众女眷,去往了东厢房歇息。苏玉棠和苏焕几个晚辈,跟随仆人去了西厢房。

    苏通和苏老二,被苏德福引领着去了正房。

    刚进屋,一个年纪比他稍大些的中年男人便迎了出来,惊喜的说道:通弟、智弟,你们总算来了。

    苏通看向来人,眼睛一眯,记了起来。忙拱手一礼,拜道:兄长,多年未见,你还好吧?

    他这位兄长,正是他的堂兄,苏言城。也是他大伯苏谨泽唯一的儿子。苏通还在很小的时候,便整日跟在他屁股后面玩耍。

    直到他六岁那年,苏通跟着父亲搬去了苏家村。自此,俩人就再也不曾见过面。

    托兄弟的福,日子还过得去。苏言城说完,便将苏通、苏老二他们往里面引。

    他向堂内坐着的众人介绍道:这位是苏某人的堂弟。苏言通,苏家村员外。”

    堂内众人出于礼节,随便拱了拱手就坐了下来。

    苏言城淡然一笑,继续介绍起了苏老二。

    “这位是我二堂弟,苏言智,也小乔书院的山长。日后,还请诸位多多关照。

    谁家还能没有个求学的孩子,说不定哪天就会求到人家山长身上。而且,还是大名鼎鼎的小乔书院的山长。

    堂内众人,顿时慌忙站了起来,纷纷朝着苏老二拱手行礼。

    “听闻苏山长,可是培养出了一位县丞。真是了不得呀!”

    “就是、就是,苏山长治学有方,乃是大才啊!”

    “哈哈,在下穆明,这是我的名帖,还望苏山长收下。”

    堂内恭维之声,此起彼伏。

    不必客气,不必客气!苏老二连连拱手,一脸惶恐。

    苏通羡慕得不行,可又无人理睬,只好默不作声的坐在一旁。

    苏言城面对这一局面,也是哭笑不得。真神被冷落,众人还都不知。看来,大伙的消息也都不怎么灵通啊!

    众人坐下又攀谈了几句,苏言城站起身,向众人致歉道,“今日是家父寿辰,苏某感谢各位的光驾。

    不过小弟还需带两位堂弟,先去见过家父。待宴席开始,我们再过来与大伙儿叙话。

    说罢,吩咐丫鬟唤来苏玉田、玉棠和苏焕三人。然后走进过腰堂,往着苏谨朝居住的后跨院而去。

    进入后跨院,方知祖宅的气派。

    院落里除了栽种了各色珍稀植株,还修建了假山池塘。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嬉戏。

    靠东墙,还有一间账房。离账房不远处,有一八角凉亭。

    凉亭的四周皆用隔扇围着,唯有朝南留了道小门,还用帘子吊着。

    苏通几人正感慨间,便跟着苏言城挑帘而入。

    苏玉棠紧跟着进去,顿感周身一暖,方知这原来是间暖阁。

    一位老者,正躺在太师椅子上,轻摇慢晃。一个十五六岁小姑娘,在旁边伺候着。

    这派头,比起在苏家村的苏谨翰,大了不知有多少倍。此人便是苏通的伯父,苏谨朝。

    听到脚步声,苏谨朝睁开了双眼。

    “爹。”苏言城恭敬的叫了声,接着禀报道,“叔父家的言通和言智两位兄弟,携家眷给您祝寿来了。”

    老二他们家的来了啊,快让他们过来。苏谨朝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这里说的老二,其实是苏玉棠的爷爷,苏谨翰。

    “侄儿苏言通,苏言智,给伯父请安。祝伯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苏通和苏老二齐刷刷弯腰,作揖拜道。

    “哈哈起来起来,都起来吧。”苏谨朝笑呵呵的说道,“你们这次能来,老夫甚是欣慰。来,先坐下说话。

    说罢,便有家丁搬来圆凳,还有丫鬟奉茶上果盘。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5_35183/187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