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为张氏先祖扛大旗 > 第25章 渔阳惠政张堪
    张堪出生于南阳的豪门大族,可惜很早就成了一个孤儿,他把老爸留下的数百万家产都给了自己的堂侄子。

    才十六岁呢,张堪就跑到长安去求学,学问那是一天一个样,突飞猛进。更难得的是,他人品还特别好,一起读书的人一提起他,都竖大拇指,叫他“圣童”。

    那时候的光武帝刘秀,还是个普通老百姓,但他一眼就看出了张堪的不凡之处,经常夸他品行兼优。

    刘秀当上皇帝后,中郎将来歙就向他推荐了张堪,刘秀让他当了郎中,后来经过三次调迁,步步高升,从郎中变成了谒者。

    东汉初年,公孙述在成都自称皇帝,国号叫大成,搞得挺热闹的。光武帝刘秀可看不过眼了,两次出兵去收拾他,结果都没搞定。

    到了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又想了个新招,他派张堪去转运一些缣帛等物资,还给了他七千骑兵,让他以军师的身份,跟着名将吴汉一起去讨伐公孙述。

    没想到,半道上刘秀又来了一道圣旨,直接提拔张堪当蜀郡太守。

    那时候,吴汉的军队粮食都快吃完了,只剩七天的粮,他都打算悄悄坐船撤退了。张堪一听,赶紧跑去见吴汉,说:“公孙述快完蛋了,咱们不能这时候撤啊!”并定出“引蛇出洞”速战速胜的计谋。

    吴汉听了他的建议,当大军抵达成都城外的时候,让士兵们故意装出一副懒散疲倦的样子,引诱公孙述出击。

    这公孙述见状,果然中了圈套,误以为汉军已经疲惫不堪,是个歼灭的好时机。于是,他亲自率领大军出城追击。

    就在他得意洋洋的时候,埋伏在城外的汉军突然杀出,打了公孙述一个措手不及。一番激战后,公孙述最终命丧城外,被汉军斩首示众。

    成都被攻下后,张堪动作迅速,先派兵占了城,然后清查仓库,把里面的珍宝都登记好,一件不漏地上报给朝廷。

    他还去慰问成都的老百姓和官员,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

    张堪在蜀郡当太守那会儿,任用了一大帮贤能之士,还大力打击那些为非作歹的黑恶势力,让社会变得安定有序,生产也蓬勃发展。

    过了两年,张堪又要去京城任职了。离开蜀地的时候,可真是朴素得让人心疼,坐的是一辆破破烂烂的断辕车,车上除了一床布被和一个包袱,啥也没有。

    后来张堪带着骠骑将军杜茂的手下,一路冲锋陷阵,在高柳把匈奴打了个落花流水,被朝廷任命为渔阳太守。

    在渔阳当太守的时候,张堪可是个铁面无私的官儿。他带着军队追捕那些为非作歹的坏蛋,功劳赏罚分得一清二楚,官吏百姓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都愿意跟着他干。

    有一次,匈奴的一万骑兵侵入渔阳抢掠,张堪率骑数千飞奔出击,结果匈奴大败而逃,边界地区又恢复了安宁太平。

    他在任期间,最大的贡献就是安定了边疆,让老百姓过上了安稳日子。不仅如此,他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让渔阳这片土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建武十八年(42年)的时候,张堪亲自跑到狐奴县(就是现在的顺义东北三十里那地儿),领导群众兴修水利。他把沽水(现在叫白河)和西部湿余水(现在叫温榆河)给沟通会合了,一下子开辟出了八千多顷的稻田!

    更厉害的是,他还把蜀地的优良稻种引入到渔阳来,鼓励百姓们好好耕种。

    慢慢地,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都过上了殷实富有的日子,当地百姓还编了首歌来唱他呢:“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就这样,张堪在渔阳干了八年太守,匈奴都吓得不敢来犯边塞了。

    建武二十二年(46年)张堪在渔阳去世。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4_34718/176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