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为张氏先祖扛大旗 > 第16章 酷吏张汤(2)
    这天,匈奴派人来说要和亲,这可把群臣们给忙坏了,大家围着汉武帝七嘴八舌地讨论。

    博士狄山第一个跳出来说:“老大,和亲可是好事儿啊!”

    汉武帝好奇地问:“哦?那你说说,好在哪儿?”

    狄山就解释:“武器这个东西说到底还是凶器,能少用就少用。想当年,高皇帝想教训匈奴,结果在平城吃了大亏,后来还不是靠和亲解决问题。孝惠帝、高皇后那时候,天下多太平!孝文帝想再收拾匈奴,结果北边边境搞得一团糟。孝景帝时候,吴、楚七国造反,他老人家忙得团团转,吓得几个月都睡不好觉。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再也不敢提打仗的事了,国家也慢慢富裕起来。现在陛下您发动大军打匈奴,国家都被掏空了,边境的老百姓也苦得不行。所以和亲才是上策!”

    汉武帝转头问张汤的意见,张汤一脸不屑地说:“哼,这个狄山就是个书呆子,啥都不懂。”

    狄山也不甘示弱:“我笨是笨了点,但至少我是真心为国家着想。不像张汤你,审理淮南、江都王的案子时,那嘴巴毒得哟,把诸侯王都说成什么了,简直是离间皇室骨肉啊!你这是诈忠!”

    当着他的面这么说张汤,汉武帝听了有点不爽,就问狄山:“那你去守个郡,能不能不让匈奴人来抢?”

    狄山摇头:“不能。”

    汉武帝又问守个县怎么样,狄山还是说不能。

    最后问守个烽障呢?狄山心想,再说不能就要倒霉了,于是硬着头皮说:“能!”

    于是汉武帝就派狄山去守烽障了。

    一个多月后,匈奴人就把狄山的脑袋给砍了下来带走了。

    从那以后,大臣们再也不敢提和亲的事了,都被吓得瑟瑟发抖。

    张汤有个门客叫田甲,别看他是个商人,品德可是杠杠的!

    想当年,张汤还是小吏一枚的时候,两人就因为金钱上的事儿走得很近。

    后来张汤飞黄腾达,成了大官,田甲也不含糊,发现张汤有啥做得不对的地方,就直接开怼,那股忠正刚烈的劲儿,真是让人佩服。

    话说张汤在御史大夫这个位置上坐了七年,最后还是栽了,被免官治罪。

    这河东郡有个叫李文的人,跟张汤一直有过节。

    后来李文当了御史中丞,为了报复张汤,老是想在上奏的文书里找张汤的茬儿,可惜一直都没成功。

    张汤手下有个心腹叫鲁谒居,他知道张汤对李文不爽,就暗中指使人上折子说李文想谋反搞大事。

    汉武帝一听这事儿,立马交给张汤去办。

    张汤也是个狠角色,直接就把李文给办了,判了个死刑。其实他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事儿是鲁谒居搞的鬼。

    后来汉武帝问起这事儿,张汤就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说:“哎呀,这事儿估计是李文以前的熟人因为怨恨搞出来的吧。”

    后来鲁谒居生病,住进了小巷子里的一户人家,张汤亲自跑去看望他,还帮他按摩双脚。

    赵国那边靠冶炼铸造赚钱,赵王刘彭祖却是个挑剔的主儿,经常没事就指责铁官。

    可张汤每次都站在铁官这边,跟赵王对着干。

    赵王心里那个气,就开始四处让人去挖张汤的黑料。鲁谒居曾经审理过赵王的案子,赵王对他也是一肚子火,于是就上折子说:“张汤这大官,居然亲自去给生病的鲁谒居按摩双脚,这里面肯定有鬼!”

    于是,这事儿就交给延尉去查了。

    可惜鲁谒居病得太重,没挺过来,这事儿就牵连到了他弟弟身上,还被导官给抓了起来。

    张汤刚好也去导官那里审案子,就碰到了鲁谒居的弟弟。他本来想暗地里帮帮他,但表面上还得装作两个人不认识。

    鲁谒居的弟弟哪里知道他是什么用意,还以为张汤看他哥哥死了,故意装不认识他呢,心里就怨恨上了。

    然后他指使人上书告发张汤和鲁谒居的阴谋,说他们俩一起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告发李文的。

    汉武帝把案子交给了减宣去办。

    减宣跟张汤本来就关系不好,老早就想找机会“揍”他了,这下可逮到机会了,他接受这件事后,就把可能跟这件事有关系的所有人都查了个遍,还不向武帝报告进展。

    刚好在这个时候,居然有人把汉文帝陵园里的下葬钱给偷走了!

    丞相庄青翟上朝的时候,和张汤约好一起向汉武帝请罪。可到了武帝面前,张汤又在心里琢磨着,这丞相每年都去各国陵园拜祭,这事儿应该他负责,我啥都不知道,没必要凑热闹。

    丞相请完罪,武帝就派御史去查这事儿。

    张汤还想跟汉武帝说一嘴,说丞相其实知道盗钱的事儿,这可把丞相庄青翟给吓得不轻。

    丞相府里的三位长史一看,这哪行啊,得想办法整整张汤!

    其中一位长史朱买臣,他一直就看张汤不顺眼。当年张汤还是小吏的时候,朱买臣可没少受他的气。

    后来张汤升了官,审理淮南王谋反案的时候,还排挤了庄助,朱买臣心里就更不爽了。

    再后来,朱买臣自己因为犯法被免官,降职成了张汤的手下,张汤又对他很是傲慢,朱买臣就更加恨他了。加上朱买臣出身楚国,早就想找个机会弄死张汤。

    还有个长史叫王朝,是齐地人,因为懂方术,也升过官。另一个长史叫边通,学的是战国纵横家的说人之术,性格强悍,也当过官。

    这三个长史以前的官职地位都比张汤高,现在却要在张汤手下受气,心里都十分不爽。

    于是这三个长史聚在一起商量着:“张汤这家伙,一开始还跟丞相约好一起谢罪,结果转眼就把丞相给卖了!现在又想用宗庙的事情来弹劾丞相,明显是想取代他的位置嘛!哼,我们手里可有他的把柄。”

    然后,他们就派手下去抓张汤的朋友田信等几个人,还编了套说辞:“张汤每次要向皇上提建议,田信都提前知道,然后大肆囤积货物赚钱,还跟张汤平分利润呢!还有其他一堆奸邪的事情!”

    这些话很快传到了汉武帝耳朵里,他就问张汤:“我每次的想法,商人们怎么总是能提前知道,还疯狂囤积货物?是不是你把我的计划泄露给他们了?”

    张汤一听,也不慌不忙,还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说:“哎呀,肯定有人这么做了吧。”

    结果这时候,减宣又上奏了鲁谒居的事情。

    武帝一听,觉得张汤这个人心机太重,当着他的面还敢撒谎,就派了八个使臣带着簿籍去指责张汤,列出了八项罪名。

    张汤还是一口咬定自己没有做过这些事情。

    武帝见状,就派了赵禹去责问张汤。

    赵禹一去,直接就对着张汤说:“老兄啊,你这不是糊涂嘛!你审案的时候,手下灭族的都不少了吧?现在人家告你的事儿,都是有鼻子有眼的。圣上很重视这个案子,给你机会让你自己想办法解决,你怎么就不知道见好就收呢?”

    张汤一听,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事儿不好办了。

    他赶忙写了一封谢罪信,说:“我张汤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劳,从一个小吏起家,陛下您却让我位至三公,我实在是无以为报。但这次陷害我的,就是那三位长史啊!”

    写完这封谢罪信,张汤长叹一声,就拔剑自杀了。

    张汤死了以后,家里全部财产加起来还不到五百金,其中大多数都是汉武帝的赏赐,除此之外,也没有经营什么产业。

    他那兄弟的儿子还挺孝顺,想给他搞个隆重的葬礼。

    可张汤的老母亲却不同意,她说:“我家张汤身为天子的大臣,却被那些坏话给坑死了,有啥好风光大葬的!”

    于是,就用个牛车把他的遗体拉去葬了,连外椁都没有,就简简单单一个棺木。

    汉武帝听说了这事儿,感慨道:“没有这样的妈,哪能有这样的儿子啊!”

    于是,他下令把那三个陷害张汤的长史给处死了。丞相庄青翟也受不了压力,自杀了。田信也被释放了。

    汉武帝对张汤的死很惋惜的,就提拔了他的儿子张安世,让他官运亨通。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4_34718/1766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