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 > 第55章 惦记你呢!
    钱记百货店中,

    一位珠光宝气的妇人正在傲慢地挑选镜子。

    \"掌柜的,你的镜子就这么点大吗?\"

    妇人手指上戴满了戒指,头上的金钗似乎有半斤重。

    钱进一看妇人的装扮就知道是来\"割韭菜\"的。

    他满脸堆笑说:\"夫人是不是对这些镜子的尺寸不太满意?\"

    妇人瞥了一眼那些三尺高的镜子,不屑地说:\"我家已有几面这样的大镜子,我听说有种比人还高的,你这里有吗?\"

    钱进故作犹豫,欲言又止。

    妇人见状不满道:\"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给个准话吧。

    \"

    钱进支支吾吾:\"小店确实有一面,但已被别的客人预定了,而且这价格\"

    妇人嘲讽道:\"只要你说得出价,就没有我买不起的东西。

    \"

    钱进带妇人到后堂去看落地镜。

    揭开覆盖的布料,一面落地镜映入妇人眼帘。

    她首次如此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全身。

    站在镜子前扭动腰肢,前后欣赏起来。

    镜中的自己,腰身似乎并不那么粗。

    钱进暗自窃笑,这镜子略带内凹,让人看起来比实际更瘦。

    \"掌柜的,这镜子我要了。

    \"

    钱进为难地回答:\"这镜子已被预订,若您喜欢,我可以再为您预订一面。

    \"

    \"我愿增加酬金!\"

    \"此非金钱所能衡量,关乎诚信。

    \"

    \"我付双倍代价!\"

    \"店员,快为这位高贵的女士安装这面镜子!\"

    钱进来送走妇人后,又指示店员取出仓库中所谓的"店内唯一立地镜"。

    钱进来从未体验过如此轻易赚取财富的时刻。

    心情愉悦的他,哼起了小调。

    然而,当他看见柜台边郁郁寡欢的女儿,刚升起的愉快瞬间消退。

    朱公子已许久未登门拜访女儿了。

    \"乖乖女,思念朱公子了?\"

    钱梦竹听见父亲的话,放下手中的报纸,转头怒道:\"哪有父亲问女儿是否想念男子的?你哪里像个父亲?\"

    钱进来不以为意,答道:\"幸福要靠自己争取。

    当年我为了迎娶你母亲,费尽心机。

    \"

    钱梦竹趴在柜台上,不理睬钱进来。

    他继续讲述:\"你外公起初看不起我,我上门提亲被拒出门。

    然后我散播谣言,称与你母亲有私情,使得无人敢提亲。

    最后,你外公只好将你母亲许配给我,我也因此得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可谓名利双收。

    \"

    钱梦竹心想,父亲真不知羞耻,这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钱叔在回顾辉煌往事吗?\"

    钱梦竹听到熟悉的声音,立刻挺直身子,回头望去。

    正是她日夜思念的朱公子。

    钱进来只顾逗女儿开心,没留意朱厚照的到来。

    他笑容满面地对朱厚照说:\"朱公子,你好啊,许久不见,近来忙什么呢?我和梦竹都很挂念你。

    \"

    钱梦竹听父亲胡言乱语,羞愧得脸红。

    朱厚照知道钱梦竹一直想促成他和她的关系。

    说实话,这些天不见钱梦竹,他确实感到一丝想念。

    钱梦竹与其他异性截然不同。

    朱厚照思量再三,觉得钱梦竹除了容貌身材出众,

    在个性上更独立,更像现代女性,

    交往时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毫不做作。

    他也开玩笑说:\"久违了,我也非常挂念钱叔和钱小姐!\"

    钱进来大笑,对朱厚照的回答很是满意。

    钱梦竹的脸更红了,这个人怎么一点绅士风度都没有,和她父亲一样口无遮拦。

    不过听到朱厚照也思念自己,她的心头烦躁一扫而空,心情随之好转。

    钱进来与朱厚照闲聊几句,又继续处理似乎永远处理不完的账簿。

    朱厚照和钱梦竹,两情相悦的他们反而显得尴尬,气氛顿时安静下来。

    \"你也看报纸吗?\"

    \"朱公子近日都在忙些什么呢?\"

    两人都渴望打破这静默,于是同时向对方发问。

    彼此相视而笑,钱梦竹开口道:\"嗯,这报上的内容颇为独特,不知是何人的创意。

    \"

    \"你刚才不是问我最近忙什么吗?这报纸就是我和唐兄合办的,你看,唐兄的名字就在上面呢。

    \"

    钱梦竹还没留意到主编的名字,随手翻开,首版下方赫然便是唐寅的署名。

    \"朱公子真是才思敏捷,能构思出这样的创新,今日怎么有兴致来此呢?\"

    \"哎呀,我不是刚说了吗,是因为想念你啊!\"

    朱厚照觉得喜欢就应该直率表达,不必拐弯抹角。

    显然,钱梦竹对他也有着同样的好感。

    钱梦竹脸上刚刚褪去的红晕,此刻又悄然回归。

    她轻声反驳:\"朱公子真是爱开玩笑!\"

    朱厚照看着钱梦竹的娇态,觉得愈发可爱,微笑着望着她,没有言语。

    钱梦竹被看得有些害羞,便转换话题:\"近来,铅笔已经有仿制品出现,销量不再增长了。

    \"

    \"铅笔的技术门槛不高,被仿造是很自然的事。

    被仿造也说明铅笔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

    钱梦竹明白朱厚照做这些不只是为了赚钱,但还是随口问道:\"哪有人这样做生意的,生意下滑还乐呵呵的,对金钱毫不在意。

    \"

    朱厚照无所谓地说:\"谁说我不在乎钱,做生意当然是为了赚钱。

    只是有时得换个角度思考,比如这铅笔稍作改良,就能卖个更高的价。

    \"

    钱梦竹好奇地问:\"朱公子已有对策?如何能卖出更高价格呢?\"

    \"你的眉毛真美!\"

    钱梦竹有些错愕,原本讨论的是铅笔的问题,怎么突然转到她的眉毛上了。

    虽然她的眉毛浓密,但谁会特意赞美别人的眉毛呢?这是朱公子的独特喜好吗?

    \"朱公子,我们是在说铅笔的事吧,你不是说有盈利的办法吗?\"

    朱厚照接着问:\"你的眉毛好看,但有些人眉毛不理想,她们如何画眉呢?\"

    \"用黛砚啊,将黛粉加水研磨,再用眉笔描绘。

    不过黛粉价格不菲,有些人就用烧过的柳枝代替。

    \"

    钱梦竹疑惑朱公子为何聊起眉毛,但她还是耐心地解释了一番。

    \"所以你还没想到铅笔的另一种用途吗?\"

    钱梦竹愣了片刻,突然领悟:\"你是说用铅笔替代黛砚!\"

    朱厚照对钱梦竹投以赞赏的目光。

    \"调整一下铅笔的硬度和配方,其实并不复杂,利润相比普通铅笔能大幅提升。

    \"

    钱梦竹心想,自己怎么就没想出来呢,而朱公子是如何想到的呢。

    \"这种便捷且经济的眉笔很快就会风靡一时。

    \"

    \"我有个方法能让它更快走红。

    \"

    钱梦竹对朱厚照的智慧深信不疑,没有什么是他想不到的。

    \"快告诉我,你的计划是什么?\"

    朱厚照拿起报纸说:\"在报纸上做广告,这样就能迅速让所有人知晓。

    \"

    \"广告?\"

    \"没错,广告就是广泛告知,利用报纸让大众了解我们的产品。

    \"

    \"真的可行吗?我看报纸上都是国事要闻和大儒的文章,我们钱记的商品也能登上去吗?\"

    古人对文化和书籍怀有崇敬,将销售信息放到报纸上,这似乎有些难以想象。

    在后世,报纸上一面是战火纷飞的新闻,一面是超市促销,已是常态。

    \"报纸是我印刷的,我想印什么就印什么。

    你列出店里想推广的产品,下次我会在报纸上给你留个位置。

    \"

    朱厚照在纸上比划了一下,对钱梦竹说。

    \"提到眉笔,我想起我还有一个制作香水的方法,等忙完报纸的事,我就开始研究,到时候你一定会喜欢的。

    \"

    傍晚,朱厚照回到西山,看到异常兴奋的唐伯虎。

    \"朱老弟,卖出了五千份,《大明万年报》卖了五千份!\"

    朱厚照对这个数字并不惊讶,毕竟只是五千份。

    在后世,报纸的日销量动辄数百万份。

    但转念一想,在识字率低的古代,一天卖出五千份报纸已属不易。

    除了科举参考的四书五经,一般人的文集诗集能卖出五千份就算畅销了。

    这五千份报纸上都印有唐寅的名字,随着报纸销量增长,他的名气也将日益扩大。

    而且今天已经有人投稿,朱厚照打算从中挑选几篇放入下一期报纸。

    文人墨客无处发表诗词,若能在报纸上刊载,借朝廷官员和大儒的热度,知名度瞬间提升。

    而且写作并非无偿,实实在在的稿费等着他们。

    这样的名利双收,哪个读书人能抗拒?

    今天还有几位应聘者,

    虽然不太清楚编辑和记者的工作,但薪资的吸引力无法抵挡。

    朱厚照已将面试权交给唐伯虎,让他过了一把人事主管的瘾,仿佛握有大权。

    接下来两天,报纸热度持续升温,

    许多人在期待下一期的出版。

    然而,他们的动机各不相同,

    有人单纯喜欢报纸内容,

    有人则盼望着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文章。

    某些人热衷于在报纸上找茬,企图以此吸引他人的注意。

    其中包括那些有权呈奏朝廷的御史。

    弘治帝收到了一封关于《丹鹤日报》的奏疏。

    奏疏列举了报纸的八宗罪。

    指责其公开国家机密,如边疆事务不应公之于众。

    民众可引导,不可全然告知。

    朝廷重臣的着作竟与街头巷尾的琐闻混杂,实乃对文化的玷污。

    甚至提到纸张和文字的神圣性,认为如此贩卖会冒犯神灵。

    弘治帝认为这份奏疏才是真正的浪费墨水。

    他随手将其扔进待处理的奏章堆里。

    堆里还有太子私自离宫参加文会的报告,

    有上报京城寺庙出现大量透明琉璃佛像,称其为吉祥预兆,赞扬陛下仁慈的。

    奏章留中不发并非置之不理,而是表达一种立场:

    即朕已知晓,你该做什么就去做吧。

    数日后,随着报纸的发行,催生了几位知名人物。

    一位名叫顾鼎臣的考生,他的诗词文章连续刊载,迅速在文人圈内声名大噪。

    他的文章辞藻丰富,意境深远,堪称佳作。

    有些文章虽质朴无华,却同样登上报纸,获得了丰厚报酬,让人产生“我也可以”的想法。

    这也是朱厚照刻意为之,他知道这些读书人傲气十足,果然,向报社投稿的人日益增多。

    报纸的不起眼角落每期都有一个小型的格物实验,对此不感兴趣的人看到只会冷笑。

    这似乎接近迷信了。

    然而,总有些好奇者愿意探索这些格物知识,每次拿到报纸都会先翻到那里阅读、实践。

    最受欢迎的自然是朝中重臣的文章和科举状元的学习心得,读书人视若珍宝。

    在通讯不便的时代,许多读书人一生都无法接触到这样的高级知识。

    花费五文钱购买一份报纸,就能获取平日难以触及的智慧。

    真是物超所值。

    某天,报纸上出现了一个新概念——

    广告。

    这引发了大众的好奇心。

    京城的钱记杂货铺新创了一种名为眉笔的产品,描眉效果极佳。

    凭报纸去店中,只需一文钱就能换取一支眉笔。

    此外,店内许多商品还有折扣。

    这让钱记门庭若市,一天的销售额能赶上前几天的几倍。

    这让众多商家羡慕不已,原来商家也能登报啊。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3_33734/1518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