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满池娇 > 夜雨滴空阶,想见尊前赋咏才
    楚关河转了性子,楚关流和秦寒烟也是啧啧称奇。惊奇的同时更感到惊喜。特别是楚关流,他本来想靠买官在临安府混个官职,结果贩私盐的事情一出,断无可能。现在楚关河用功读书,想高中进士以后做一个朝廷命官,楚关流自然是看到了希望。像他们这种布衣商人,如果家族里能出一两个朝廷命官,那是祖坟冒青烟了,了不得的喜事一桩。家族里有人当官,其他人做生意瞬间也有了底气腰杆子也更直了,万一生意上有个什么事也好打个招呼不是?

    楚关河其实蛮聪明,只要他自己想明白了,那咋整都行。如果他自己没想明白,那么即使你按着他的头,他也未必会听你的。这不,他让丫鬟翠儿给他取来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说是要把这四书先整明白:“我说翠儿,昨儿个那本《中庸》,你给我放哪儿去了?”

    翠儿这丫头平时手脚麻利,伶牙俐齿,从小就在楚府长大,对这个二少爷啊,向来是喜欢得紧,只不过她脸皮薄,也只能暗暗地喜欢:“二衙内,我昨日给你放那个书案上,后来我院子里搞好卫生回来,就没见你书案上放着这本书啊!”

    “哎,去哪里了?” 这楚关河平时不拘小节,也是个丢三落四的主。他自己转了一圈,终于在睡榻的角落里找到了:“奇怪,我怎么会把它放这里的?” 楚关河不解。

    “这有啥奇怪的?二衙内,你的习惯,不是喜欢走着看书嘛,走哪看哪,看哪丢哪,我已经不奇怪了。”翠儿忍俊不禁。

    “你这小蹄子,你平时也不提醒我,这会儿来调戏我。”

    “二衙内,我平时搞卫生也是很忙的,哪里能时时刻刻提点你?” 翠儿觉得二衙内走哪丢哪的毛病,是改不了了。

    “我说你平时搞卫生那么仔细干嘛,难道我院子里很脏吗?我看你啊,都够格去街道司上班了。” 楚关河很好奇,这个翠儿每次搞卫生都很磨叽。

    “二衙内,你呢,好好读书,说不定中了进士以后,可以去街道司当值了。那时候你可以做一个勾当官,说不定让你管辖500名在编的环卫工人。我呢,也可以做你底下一员,你只要给我编制就行。我听说街道司的人,都身穿青衫子一领,有统一的环卫服装呢,每个人还有两千钱的工资和福利。”翠儿给楚关河计划着。

    “你对这街道司,怎么感觉比我还清楚?” 楚关河心想,这小蹄子哪里来的消息?

    “我去逛花市的时候,我会观察啊。你知道皇帝老儿怎么评价街道司的吗?来,我给你学学,皇帝老儿说了:工作慎众,事任非轻。街道司不仅要承担我们临安府道路的维修和管理,还需要肩负起临安府的排水工作,有积水则疏导之。我还听说,临安府只有500多名环卫人员,有的时候也会面临人员不济的情况。我听说最近街道司,有面向民间招募环卫工人的举措,要寻找少壮堪充劳役之人来充实环卫部门。咋样,二衙内,要不我去应聘一下?” 翠儿打趣起她这个主子。

    “你呀,不给我惹点麻烦是皮痒了是吧。你是那少壮堪充劳役之人嘛,你看你平时这弱不惊风的样儿。我平时给你分派的活儿,都是比较轻松的,我哪里亏待你了?我每个月给你的工钱,哪里止两千钱?” 楚关河对翠儿,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好好好,我不去就是了。我知道二衙内待我不错,我是逗你的。二衙内赶紧看书吧,我不跟你扯闲篇了。” 翠儿说完把书房的门轻轻关上。

    翠儿在小院子里忙碌的时候,大衙内楚关流和少夫人秦寒烟一起来了。这段日子二衙内读书辛苦,做兄嫂的免不了多关心关心:“翠儿,二衙内呢?” 寒烟问翠儿。

    “二衙内,在书房里读书呢。”翠儿很喜欢少夫人,因为少夫人自从嫁进府里以后,一直是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每次少夫人来,都会向她打听二衙内的近况。

    “喔,关河这段时间,确实是改了性子了。”楚关流往书房走去,秦寒烟随即跟上。

    “关河,今天看什么书呢?”楚关流推开门,急急问道。

    楚关河正在给秦玉写信呢,听到声音连忙藏起写了一半的书信:“没,没看啥,正准备看呢。”

    看到楚关河慌慌张张,好似在藏什么,楚关流也不揭穿他:“我听说你最近正读《中庸》呢,跟我说说,读到哪里了?”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楚关河背得顺溜,看样子下了功夫了。以前叫他背一段,不是忘词就是不用心。

    楚关流进一步补充:“这是《中庸》的第二十五讲了。君子以真诚为贵,我们做生意也是要讲究真诚的,否则就吸引不了回头客。你今后如果有机会为朝廷效力,那更是要遵循君子之道,否则祸害的就是老百姓,比我们做生意不真诚祸害的人还要多。我们要遵循大道来做人,违背了大道就是缺德。这二十五讲告诉我们,自我完善,便是人。完善事物,便是智慧。”

    “大哥,这一段你也背过啊。”楚关河一直记得,他大哥读书比他用功,成绩比他好,也比他受先生欢迎。但是时光过去这么多年,大哥还能阐述得这么清楚,他也是没想到。看样子,他大哥的功力还是在的。他大哥不是没能力做官,只是机遇不佳而已。毕竟是家族里的长子,承担的东西更要多一些。如果不是家族生意的原因,凭他大哥的学识,考个进士也是没问题的:“大哥,我听大嫂说,你本来打算买个官做做的,后来为啥放弃了?”

    “我呢,本来是想着买个官,也让你大嫂尝尝做官夫人的滋味。可是后来不是贩卖私盐一事,被大做文章了么,盐提举姜永又在背后使绊子,差点让我倾家荡产又没命。我能从四川府的牢狱里出来,已经是幸事了,哪还敢想买官的事儿?” 回忆过往,楚关流心有不甘。

    “其实我觉得吧,买官也不是啥正道。大哥,我一定努力考取功名,圆了你的梦。”楚关河信誓旦旦。

    拍了拍楚关河的肩膀,楚关流抛给他一个信任的眼神:“关河,家族的名誉,就靠你了。我就努力赚钱,让你没有后顾之忧。以后如果你成了朝廷命官,免不了交际应酬。你放心,打点的钱,我早就给你备下了。”

    一旁的秦寒烟,笑看这兄弟俩:“你这大哥,一天到晚就知道钱钱钱,赚钱赚钱赚钱,俗不俗啊?还是二弟你,其实比你大哥更懂事。”

    “大嫂,你就不要打趣我了。打小爹娘就说我调皮,从来没说过我懂事。说我懂事的,大嫂你还是第一人,古今第一人。” 楚关河对于大嫂的称赞,还是感觉有点害羞。

    “你大嫂我,看人还真是没看走眼过。楚关流,你说是不是?”秦寒烟又看向楚关流。

    “是是是,我夫人向来好眼力。否则,夫人你怎么能看上我这样品行端方的好青年?”楚关流又拍起了秦寒烟的马屁。

    ‘兄嫂就不要在我面前秀恩爱了,给我这个单身青年留点余地吧。你们俩就先走吧,我今日还打算用功呢!” 楚关河给兄嫂下了逐客令,他还惦记着刚刚才写了一半的情书。

    等兄嫂一出门,楚关河又拿出写了一半的信件奋笔疾书。等秦玉拿到这一封信件时颇为诧异,她对信中所说之人毫无印象,当然也不会理会信中之人约她见一面的请求。她只记下了,心仪她之人是“朱鹊桥”的二衙内楚关河,出身布衣商人之家,无甚功名。临安府比较出名的青年才俊中,他还排不上号。在出身官宦之家的秦玉看来,这个楚关河无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秦玉把信件丢在一旁,对手下人说:“下次再有人上门,说要把信件送与我,一律回绝了。”

    手下人问:“那当朝状元张祥的信件呢?”

    “状元的收下。其他人等一律不收。”今日的秦玉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楚关河的眼光不错,秦玉算得上是一个佳人。可是这佳人,压根就看不上他。

    当朝状元张祥,其实在家乡是有娘子的,只是没有媒妁之言也没有明媒正娶。十年寒窗一朝高中,然后丞相府的千金又看上了他,他怎能放弃这大好的前程不要呢?立马休书一封快马加鞭往家乡送了,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秦玉的。

    要说秦玉能干吧,也算能干,但是在识别男人方面,还是没经验。她只看中这个人跟她般配不般配,也没想到要考察考察这个人的人品。况且,张祥人前人后都是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她哪里能料到这个人是人前人后两副面孔呢?

    送给秦玉的信件,没有任何回音,楚关河当然是郁闷的。虽然楚关河明白,秦玉应该是看不上他。但是爱情来了,那种相思的滋味如此苦涩又甜蜜,哪里是他所能控制的呢?想念的人,想见又见不到,楚关河只好把相思埋在心底,更加奋发读书了。

    楚关河的勤奋,他的丫鬟翠儿全看在眼里。读书帮不上忙,其它忙总是能帮的。贴心的翠儿,看二衙内睡眠不太好,就张罗着给他做药枕。翠儿寻来了蔓荆子,吴芷、白木、通草、甘菊花、黑豆等,把诸多材料拌匀以生绢袋盛之,欲达其气,用碧罗袋重盛缝之如枕。这药枕不仅能促进睡眠,还能治疗头晕目眩、脑重冷痛,眠暗鼻寒之效。

    用了翠儿做的药枕之后,楚关河的睡眠质量果然好了许多。而且他还听从了翠儿的劝导,在睡眠之前,用温水洗脚。濯足而卧,四肢无冷疾。

    要说这翠儿对楚关河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她把她的爱意都倾注在平时的点滴里。楚关河饿了,她就端上一盘她细细切好的生鱼片。一旁的小碟里,放了葱丝和芥末酱。楚关河想吃的时候,蘸几片吃吃,芥末酱下肚,提神又醒脑。楚关河怕热,有时她就及时端上一碗他爱吃的樱桃,在上面淋上冰镇过的蔗浆和奶酪。蔗浆自透银杯冷,朱实相辉玉碗红。大热天吃上一碗冰镇水果,真是很惬意。其实楚关河平时的生活,压根就离不开翠儿的照顾,他也已经习惯了和翠儿朝夕相处,只不过懵懂的他,不懂得爱是什么而已。

    不久的乡试,考了经义、诗赋和策论三科。经义考核的是楚关河这些士子们,对儒家经典文献的理解和领会,而诗赋考核的就是他们的文学才华和表达能力。楚关河记得他看到《临江仙》的词牌名时,写下了:绝顶参差千嶂列,不知空水相浮。下临湖海见三州。落霞横暮景,为客小迟留。卷进微云天更阔,此行不负清秋。忽惊河汉近人流。青霄元有路,一笑倚琼楼。

    回到家,楚关河把这首《临江仙》写了下来,并很有耐心地给翠儿讲解,当时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二衙内,这个青霄和高空,分别比喻什么,你给我讲讲?”翠儿很好学。

    “青霄,也就是青天和高空,可以譬喻朝廷,也可以譬喻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描写高楼或者夜空,夸张是常见的手法。李白说‘手可摘星辰’,杜甫说‘河汉近人流’。叶梦得不过加上‘忽惊’二字,便显出了渐登渐高猛然自觉的效果。我诗中的这座小亭,仿佛仙宫,可以俯视蓬莱三岛。而它又在人间,像个暗喻。我要祝福置身其中的人,都能够直上青云。”

    翠儿用崇拜的眼光看着她的二衙内:“我说主子,以后我不懂的我就向你请教,你教教我呗。”

    “可以有,可以有,只要你肯学,不偷懒。”楚关河慷慨地答应下来。在他心里,翠儿仿若妹妹一般,是他的家人。

    “我绝不偷懒。二衙内,我向你保证。”翠儿见楚关河答应下来,开心地笑了。

    乡试并没有出意外,楚关河如期准备省试。取士不问家世,个人的知识才能,取代了门第血统。科举制度完善于宋,给楚关河他们这些士子,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科举制度限制势家与孤寒竞争,严防考官营私,阶层关系的变化在取士制度中的反映,便于朝廷更加广泛地选拔人才。

    得知楚关河过了乡试准备省试,楚关流和秦寒烟欣喜万分,说要给二弟好好庆祝庆祝,结果楚关河说等过了省试再庆祝不迟。

    “娘子,想当初我也是过了乡试的,可是后来为了朱鹊桥的生意,我就放弃了省试。如今想来,甚是遗憾啊!”楚关流想起往事,不免唏嘘。

    秦寒烟安慰他:“我相信夫君如果参加省试的话,一定也会取得不俗的成绩。你看啊,现在二弟不用跟你一样放弃了,你做大哥的应该高兴才是。”

    “我是为二弟高兴啊,他能圆了我的梦。” 楚关河这次这么争气,楚关流自然高兴。

    对于省试的准备,楚关河更加用心。经过乡试一役,楚关河认为朝廷还是很重视士子的价值观的。所以他这次模拟了价值观一题,让翠儿帮他听听,他说得如何?

    “先秦有义利之辩,发展到现在又有了理欲之辩,这些辩论都探讨了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一己私利和国家、社会公利之间的取舍、轻重关系,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先秦的义利之辩主要发生儒墨之间,儒家重义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并没有否定‘利’,但他反对见利忘义。主张君子要‘义以为上’,‘见利思义’。而孟子呢,继承了孔子,他更强调‘义’与‘利’的对峙。”楚关河侃侃而谈。

    翠儿用崇拜的眼神瞧着她的主子:“你说的孟子为知道,你知道他如何区别君子和小人吗?他说过小人为‘利’,君子为‘义’。他还提出过‘去利怀义’的命题。”

    “翠儿,你不错啊,居然还知道孟子说过这些。” 楚关河对翠儿刮目相看。

    “二衙内你不要小看我,平时我也在学习的好吧。因为我怕我不读书的话,二衙内以后跟我说话,我都听不懂。”翠儿如实告知。

    摸了摸翠儿的头,楚关河觉得翠儿最近进步是不小,估计是看他用功,她也不好意思偷懒了。

    其实楚关河这榆木疙瘩哪里知道,翠儿有时候等他入睡了,还悄悄起来用功呢!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27_27476/2492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