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计划

    晚宴结束后,分开了一晚上的林炬和钟成才再次接头。

    “消息透露出去了?”

    “差不多,建造太空港太麻烦了,想要控制投入就必须尽可能扩大供应链范围,如果时间放宽一点,太空港应该拖到2030年后而不是2030年前。”

    林炬说话时一直皱眉,太空港口――或者说太空城市、太空船坞还真不是新远的设想,而是军方率先要求的。

    还是那句话,制造大型太空飞船必须有太空船坞,一步到位风险过大,所以必然需要建立一座过渡的试验性太空港。

    这个试验性太空港到正式巨型太空港的时间跨度需要10年左右,既是留出发现问题的时间也是积累经验。

    如果走最稳健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就是先建造一条小型太空电梯,稳定运行后通过它再开始建造试验性太空港,再建造巨型太空港。

    这样做的时间节点就应该是2030、2035、2045左右,也就是差不多从21世纪中叶开始具备制造战斗用太空飞船能力。

    但上面等不了这么久,他们划定的安全时限只有10年,希望2030年就开始建造太空飞船,距现在最多12年。

    太空电梯需要大量基础攻关,2030年建成已经无法再提速,那就只能在其他地方提速,不依赖太空电梯就建造太空港。

    如果要达到这个进度,那么太空港最晚要在2021年前动工,留给航天口两年时间完成总体设计。

    巨型港毫无疑问只能依靠太空电梯,而试验性“小型”太空港则恰好卡在了传统航天技术的承受上限。

    太空港率先建设船坞部分,等船坞功能初步具备就边建设边造船,这样就能把时间节点提前到2035,节约出10年以上的时间。

    设计团队必须合理划分功能区,最大化每一部分的效率,尽可能容纳多的人,尽可能降低总体质量,需要的是时间的磨合。

    即使是一个试验性质的太空港,但要集成科研、生产、种植、生活、电力等综合功能,其复杂程度就是一座小城市,非要类比的话很像航空母舰,设计工程极其艰巨,涉及到上百行业,根本不是一个天才设计师就能搞定的。

    航天局和新远都各自进行了计算,发现如果按照标准的容纳1000人设计,整体重量需要不少于4万吨。

    至于未来建造太空飞船的巨型港,视特化方向其总质量需要在15到40万吨之间,才能建造万吨以上的飞船。

    按照新远四号/长征18号单次运力500吨计算,那也是整整80次,一年发射20次都得四年,所以不会选择全部由地球发射。

    这个时间就很赶了,2025年就要求试验性质的太空港建成,留出至少5年时间进行熟悉,2030年开工正式的巨型太空港。

    太空港至少四分之一的质量都是支撑框架,这在未来将会交给月球的钢铁联合体生产制造,从月球运过来就容易太多了。

    但这些全都还是最粗略的设想,航发委为了建造这座太空港先成立了一个设计筹备委员会,先由这个临时委员会组织起庞大的设计团队,这之后才能开始设计并分配任务。

    然而设计团队也还是做不到面面俱到,将会分成无数个子项目分类打包,由负责的设计师选择承包单位/企业,再进行细化设计。

    钟成早已经焦头烂额,用他的话说是“忙的脚不沾地”。

    航发委作为统筹全国一切航天力量的机构,在得到巨大权力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

    “那就好……说是两年,但光是筹备怎么也要三个月,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18个月左右,18个月设计一座太空城市啊,以前也就是设计一艘驱逐舰的时间。

    但凡出现一点错误,给国家造成就是惨重损失啊!”

    “但是这无法避免。”

    林炬也只能叹息,如此匆忙上马肯定会遇到一大堆问题,可关键留给人类的时间也没多少,只能先跑起来再说。

    一起感慨了几句,他终于压不住心底的疑惑问钟成:

    “阿美那边有没有希望,反正是试验性质,星舰也成功了,如果把他们也拉上……”

    “难说,但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关键要看阿美能拿出多少诚意。”

    太空港计划刚提出来就有人提议过,将其作为国际项目分担压力,而能让国内看得上眼的“国际合作方”也就只有naca了。

    但大家都对naca的能力保持怀疑,林炬现在也把不准,毕竟现在的naca也与原世界线大不一样,不仅搞出了核发动机,还真实现了两个月一枚巨型火箭。

    现在sl-x已经被阿美媒体称为“月刊火箭”,实际上specax和其他军工联合体努努力一个月一发也还真不是不行。

    这份力量至少能承担太空港三分之一的工程量,能够极大缓解国内的压力。

    钟成犹豫了一下,又继续开口道:

    “如果真有这个打算,可能需要我带团去阿美考察一圈,看看他们现在的成色到底怎么样,深入评估他们的火箭和航天器工厂。”

    林炬点点头,虽然“山海”也能干这件事,但具体评估还是人去更可靠些,有时候重要的也不止是技术和设备,人心也是关键因素。

    “那新远也可以过去几个人,就以交流天幕计划合作的名义,后面还有好多次行动呢。”

    现在距离第二次核爆炸已经过去了八九个小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李伟和柳鸣已经抵达了爆炸区,正在采集数据打包上传。

    这一次爆炸造成了整整1个小时的无线电紊乱,整个月球都被狂乱的电磁脉冲包围,到现在都有部分卫星处于失联状态,“乌兔”空间站的通讯系统也受到了损伤。

    但结果也是瞩目的,根据空间站的粗略计算,这次爆炸所产生的爆炸坑直径超过4400米,深度初步预估在500米左右!

    这个深度已经完全触及到了稀土矿层上方的以铁矿为主的矿脉层,空间站已经能够通过反射图谱看到裸露的矿床!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6_6004/500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