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播经记 > 第42章 开元寺现闹宅三贼 勾魂使阳间捉暗鬼
    话说二老四娃六人,别了老员外一家,赶往济南府,行有百十里路,其间都是一脉平川之地,这一日便到了济南府城外,但见这座古城:

    依湖而建,护城水绕。古朴几郭门,环架五拱桥。桓墙四隅筑角台,箭楼高耸旌旗摇。百丈堞垛龙卧陆,气势恢弘檐飞翘。池边柳低垂,芦苇荷花俏。山衬府南湖在北,名泉成潭布城郊。绵延石路,直通宫堡。弯流默寂萧,独耸金山庙。风水格局确独特,沧桑迹迹印写照。

    众人进了城,但见一片大湖占据了城内大部分地方,这济南府风水格局独特,四座城门东西南北互不相对:南门居中,西门偏南,北门偏东,东门偏北。

    老挑夫向四个娃娃先容道:“这四门不对称之因是古人特地为避免在建城门时破坏了泉脉,给泉脉让道。这古朴四城门,把悠闲之城市和恬静之乡村联系的浑然一体。春日,城里的童儿,可以沿马道登上高高的府城墙,在宽宽的城道上放风筝;夏日,护城河边,岸柳低垂,芦苇丛生,荷花盛开;秋日,城中居民可以嗅到郊外飘来的秋熟谷香气息;登上箭楼四望,可观城南群峰起伏,远山如黛;放眼北眺,大河若带,田野一望无际,尽收眼底。这古老之城,有沉寂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淌的道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袄绿裤的小妞囡。这诗意、这韵味、这情调,只有经历了悠悠岁月的幽幽古城才独有。”

    老挑夫边给四个娃娃讲解这济南府的人文历史,边领着他们游览了城中的景致,既九街十八巷,那才是:

    芙蓉街:

    芙蓉古街石铺砌,板下潺潺淌泉溪。

    店铺鳞次客盈门,文人饮酒赋诗地。

    王府池子:

    石碑标明濯缨泉,柳树几株桌凳闲。

    旧时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间显苍然。

    曲水亭街:

    三椽茅屋曲水亭,绿藻飘摇泉镜明。

    溪流杯酒身前驻,端盏饮尽化诗情。

    后宰门街:

    老街古巷丽江韵, 黛屋朱棂旧宅群。

    石板路旁凌霄花,活色生香自随心。

    观览了城中街巷,老挑夫又引领四个娃娃游览了几处济南府明泉,这济南泉水不仅多如繁星,且各具风采。或沸腾急湍,喷突翻滚;或倾泻瀑布,狮吼虎啸;或串串珍珠,灿烂晶莹;或古韵悠扬琴瑟,铿锵有声,那才是:

    黑虎泉:

    洞穴隐露岩壁央,黑石盘卧似虎藏。

    泉涌激湍入石隙,声似于菟啸铿锵。

    珍珠泉:

    清雅庭园松柏鲜,泉池楼阁砌石栏。

    水从沙出忽聚散,跳珠溅雪银光灿。

    五龙潭:

    群泉聚集景色佳,澄澈如镜观鱼耍。

    曲栏桥影随波动,潭踪莫测秦琼家。

    涌泉:

    山谷石隙泛泡沫,涌动不息串花落。

    池雕虎口银波泻,悬壁飞瀑汇溪河。

    最后老挑夫要引领众人去那济南府最有名的寺院,千佛山上的开元寺,老挑夫边走边对四个娃娃先容道:“这开元寺位于济南府千佛山东南佛慧山峰下深涧内,那里环境幽静,气候凉爽,众多名人雅士都曾到此观赏,是如今这济南府香火极盛的寺院,老汉我有幸与这寺中的住持是老友,咱们今日可到他那里暂住,不过还得劳动各位辛苦一些,要爬一爬这千佛山与佛慧山了。”

    众人一路行来都对这济南府的景致十分痴迷,听说还有千佛山这样的美景,更是盼望早早一饱眼福,故而谁还吝啬爬山越岭之辛?便随着老挑夫登上了千佛山,此山十分险峻,着实巍峨。好山:

    翠峰连绵,重峦叠嶂。名胜古迹繁,景秀涧壑梁。千佛崖上刻,万尊洞中藏。极乐窟中世尊像,盘膝坐禅衬佛光。坡上草茸茸,岭上云荡荡。唐槐亭旁古槐伫,前朝秦琼拴马桩。登览亭,凭栏望,泉城整景入画框。观音殿前池水清,白衣菩萨踏波上。矶石卧波荷花艳,四围垂荫雀欢唱。崖壁泉洞风龙啸,僧水烹茶飨客郎。

    下了千佛山,对面是佛慧峰,此峰形势巍峨,涧谷萦回,山体相连,山峦叠翠,树木葱茏,静谧清凉,更是好山:

    奇峰突兀,山势峻拔。云烟雾弥漫,缭绕峭岩崖。背后岭为屏,身前涧壑峡。山阴绝壁佛头像,鬼斧神工传佳话。森木郁葱茏,烂漫是野葩。一条栈道称展廊,蜿蜒而行满壁画。石隙中,水溅花,清凉舒爽绿荫下。蓝天碧云崒(cui)旖旎,鹤空盘旋雀叽喳。走走停停风拂面,观观望望顾不暇。亭台楼阁星罗布,游客消暑品凉茶。

    众人来到佛慧峰下,登山之路十分开阔缓和,迎面一座牌坊,上书四个大字,“开元胜景”。过了牌坊顺着一条盘山路往上行,山路两旁绿色渐密,郁郁葱葱,盖住了灰色的山体,几株深红色的榆叶梅开得正盛,点缀着苍莽绿坡,满地的野菜叶子肥厚,野花开满山间。行到半山处,果然在万绿丛中深藏着一座寺院,寺院三面环山,松柏笼罩,藤萝垂蔓,异常清幽。此时,寺门前香客如流,人们摩肩接踵,好不热闹。老挑夫领着众人进了寺庙,这座庙宇十分气派,更有一股清幽之气。

    过了大雄宝殿,老挑夫停住身形,对众人道:“诸位先在此稍候,如今香客这般多,也不知寺中情形如何?待吾进后面禅堂与吾那老友打个招呼,看能否在这里住上一晚,如果没有闲房,咱们就得快些赶路到别处打尖化缘了!”

    此时瑞云道长笑道:“老伙计,这里的住持与吾也是好友,你就说贫道也来了,看在咱们两个老家伙的份上,吾想他无论如何也得给咱们腾个地方,恐还得供上一顿丰盛的晚宴也未可知?”

    老挑夫点点头,转身进了寺庙。不多时后面庙院内传出说笑之声,遂即从一扇月亮门中走出老挑夫与一个老和尚,待到众人近前,四个娃娃一看这和尚,不禁大惊!慌忙齐齐跪倒,合掌齐道:“弥勒僧祖在上,徒孙孙们给您老施礼了!”

    这下弄得老和尚一头雾水急忙合掌还礼道:“刚闻老御厨言曰,四位仙童乃是如来佛祖的传经使者,老衲怎敢受此大礼?快快请起!”

    四个娃娃听他话语,感觉有些不对劲,这哪像弥勒佛尊的气派?便都僵愣在当场,不知如何是好?老挑夫与瑞云道长却知其中缘故。

    老挑夫笑道:“四位使者误会了,你们是不是以为他是那闻名于世的弥勒佛尊,大大错矣!他只是貌相有些像那弥勒佛尊,但却不是,他乃是这开原寺的住持凌风长老。”

    四个娃娃这才又细细打量这老和尚,果然与那弥勒佛尊十分相像,但仍是略有不同,虽也是圆头大耳、身躯肥胖,笑容满面,但却未见他袒胸开怀,而是穿着整齐的袈裟,也没有弥勒佛尊那股邋遢的模样,四个娃娃不禁心中好笑。

    憨娃自嘲道:“俺们四个娃儿,还不如各位长辈的眼神好,惭愧呀惭愧!”

    此时老和尚又与瑞云道长见礼,众人寒暄过后,老和尚便请众人入禅房,四个娃娃边走边举目观瞧,但见寺内:

    半峰突兀,悬崖凿室。寺门外群山岩峭峙,庙宇内殿阁仿古式。柏檀叠秀苔侵石,柳槐成行影泉池。璃瓦红柱,花窗棂扉僧室;禅院挺植,银干枫叶松枝。钟声盈耳,深山古刹妙咸;香烟缭绕,涧谷萦回唱经诗。你看那寺中藏洞水涓涓,天生自来汇一汥。香火胜地景色幽,不来开元悔一世。

    凌风长老领着众人来到庙后的一处石壁下,石壁间有一洞穴,一泓泉水从崖壁间流下,水势甚小,如露滴滑滚,积时既久,遂成清池,池边立一碑石,上书:“秋棠池”三个大红字。众人发现在泉边已支起一茶桌,桌上摆着饮茶之具,此时有执事僧正掬一壶甘泉水加热泡茶,众人分宾主落座,执事僧给每人都斟上香茗,听着寺中钟鼓诵经之声,再品香茶是何等惬意,四个娃娃边品茶,边观赏四周景色,但见:

    山野幽静,清凉池边。满目中苍翠绿染涧,气息里草郁花香淡。梅孤竹簇松柏繁,红墙碧瓦隐林间。岩幽壁峭,贞观石佛顶悬;古迹荟萃,殿宇碑亭随见。枝上雀影,鸟啼蝉鸣千翅展;丛里兽踪,鹿奔兔跑猕猴顽。再看那十里幽径绕岭盘,甘泉溪水汇成潭。白云常覆大雄殿,鱼鼓经声荡坤乾。

    好一处世外桃源,此时凌风长老与老挑夫和瑞云道长相谈正欢,四个娃娃也搭不上话,只好在一旁赏景品茶。此时三只神兽也在周围的溪水旁饮甘泉水解渴,突兀,藏獒犬发出一阵吠叫,摩罗娃一惊,急忙站起身来冲三只神兽处奔去,其他众人也都一惊,不知发生了甚事?众人来到三兽近前,只见藏獒犬正冲着一处山崖吠吼,众人抬眼观瞧,眼前的情境让众人无不惊骇!只见那座岩崖上,树木葱绿,鲜花满地,一棵梧桐巨树从石缝中生出,竟长得枝繁叶茂,高耸云端。树上并排立着五只彩色大鸟,赤黄青紫白,众人眼都不眨的盯着五只神鸟,无不惊叹这些神鸟的美丽,那才是:

    羽尾丽炫,五色五颜。其喙如鸡颌如燕,龟背蛇颈罩龙衫。瞳眸若星明,长尾似彩练。亭亭玉立梧桐上,花瓣满崖清香淡。长长细腿比仙鹤,双爪锐利埋葩间。霞下珠光动,俪影衬蓝天。五彩神鸟岩上立,各显缤纷比娇艳。

    凌峰长老双掌合十,闭目颂佛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今日佛光普照,佛祖传经使者光临寒寺,竟引得五彩凤凰现身佛慧峰,真乃大吉大利之事,老衲恭请五位神仙光临鄙寺,老衲要净堂焚香,为五位唱诵感恩经,以答谢护佑佛门净地开元寺之恩!”

    众人听了凌风长老一番言语,皆感意外,正在疑惑之时?

    忽闻那五彩凤凰居中的紫凤竟开口对凌风长老道:“凌风和尚,不必如此!俺们护佑贵寺也是看在佛门净地,积德行善,并前来教诲拜佛之人也要多行善事,少做伤天害理之事!这样的地方怎能让祸害侵犯!今日既然有佛祖的使者到来,俺们的职责已尽,就此告辞,吾想有这几位使者定能除却祸害,保贵寺平安了!”

    言毕,只见五只彩凤,腾空而起,化作五彩流云,升上天空,飘然飞去,凌风长老跪倒于地合掌祷告,恭送仙神!众人目睹这一幕无不感叹,那才是:

    五只神鸟滕空雯,宛如彩鹤翱乾坤。凤凰显形祥瑞兆,无数珍禽簇纷纷。啼如笙,鸣如琴,余音袅袅惊仙神。斑斓俪影衬霞光,翔飞云海灵霄门。

    凌峰长老看着五彩凤凰渐渐远去,这才起身对众人道:“诸位恐有些不解,不知这五彩凤凰的来历,老衲就讲给你们听听。说它们是五彩凤凰,只不过是那远古的五只异禽,准确的说法应是,凤凰是指一类较为相似的神鸟,包括鸑鷟(yuè zhuo)、鹓鶵(yuān chu)、鵔鸃(jun yi)、鹔鹴(su shuāng)、翳(yi)鸟、鹖(hé)、鹑、鹄、焉(yān)、鶠(yǎn)、鵾鸡、大鹏、帝鸿、重明鸟等,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色神鸟,赤者凤,青者鸾,黄者鹓鶵,紫者鸑鷟,白者鸿鹄,也就是现在咱们见到的这五彩凤凰。据说它们来自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zhuo)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相传梧桐为树中之王,是灵树,能知时知令,即所谓:“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五彩凤凰也”。作为百鸟之王的五彩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凤凰显形,乃是祥瑞的预兆,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便会有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们翩翩起舞。

    说来确实有缘,老衲这开元寺一年前不知从何处来了几个小鬼,号称宅鬼,弄得鄙寺白天黑夜不得安宁,如无故的飞碗飞碟,庙中陈设移位、丢失,或让僧人走路摔跟头,更有甚者,将僧人的光头一夜间长满头发(俗称鬼生发),也可能在你睡觉时压在你身上,俗称鬼压床,总之就是层出不穷地搞恶,其意就是通过闹鬼手段,使寺庙无人敢居住,香客不敢再到寺中烧香拜佛,从而霸占开元寺。老衲也寻来了几位驱鬼大师,无奈他们都没有这几个小鬼的道行高,无济于事,正在老衲无计可施之时,忽有一日,飞来了这五彩凤凰,落在了山崖处的梧桐树上,寺僧发现后报与老衲,老衲早闻凤凰降临,祥瑞预兆,立即赶去,果然见到了传说中的五彩凤凰。

    还未等老衲开口,其中的紫凤便对老衲言道:“久闻这开元寺是佛家圣地,今日一见果然不凡,香烟袅袅,鱼鼓声声,经音回荡,好一座禅清佛韵之地!但这座寺庙却鬼影重重,阴气甚盛,看来是有小鬼纠缠了!”

    老衲闻听心中宽慰,知道今日遇见了救星,便跪倒施礼,请求五位神仙相救。

    那紫凤说道:“那几个宅鬼已被吾们赶走,不知去向?但吾们即刻便要离去,无法保证他们会不会再回来,长老你可记住一个咒语,如果那些小鬼再来骚扰,你就念动咒语,吾们就会赶来驱鬼。”

    老衲照办,果然那些宅鬼又多次来骚扰,老衲念动咒语后,确有五彩凤凰及时赶到,赶跑了他们,但却无法彻底清除这些小鬼,因他们也十分机警,一有五彩凤凰的影子就赶紧跑的无影无踪,五彩凤凰也拿他们没甚好办法。”

    众人闻后皆感惊异,没想到这开元寺还有这段经历?

    老挑夫手捋长髯笑道:“老朋友,这下你不用再捉急了,那五彩凤凰已然对你说明,今日有了这四位佛祖使者,定能为贵寺除却这些小鬼!”

    憨娃挺挺胸接道:“老人家放心,有俺们在这里一定给这开元寺除了恶鬼!”

    瑞云道长却对凌风长老道:“老伙计,莫要把这些小鬼看轻?五彩凤凰是神鸟,恐仙法道行绝非平平之术,却拿这些小鬼无奈何?说明这几个小鬼也不是好对付的!四位使者还要多加小心,莫要轻敌才是!”

    修善娃频频点首赞道:“还是道长老人家说的是,这赶鬼驱邪绝非易事,咱们还得先谋而后动。”

    憨娃摇摇头,表示不以为然,但也没再出声,只是看着木娃怎样个决定?

    此时木娃沉思片刻,对凌风长老道:“这些宅鬼神出鬼没,也没有一定的规律,故而要想掌握他们的行踪十分不易,不知长老可有些甚么蛛丝马迹可寻么?”

    凌风长老稍加思索言道:“老衲虽不知他们的来龙去脉,却闻游客中有人说这些宅鬼在夜间曾在四门塔中现身,还曾使得那里的看塔人惊惶逃走,唬的游客也不敢前往观赏,至今那里仍旧冷冷清清,不知这些小鬼是否就藏在这四门塔中?”

    木娃点首道:“这可是很重要之线索,不能放弃!既然如此,但不知这四门塔在何处?可否前往探查?”

    凌风长老合掌道:“多谢四位使者相助,今日天色已晚,明日老衲就领你们到那四门塔,探个究竟?今日老衲要尽地主之谊,请诸位客人品尝俺这开元寺的庙宴,我已吩咐准备停当,咱们这就到善堂用膳。”

    老挑夫呵呵笑道:“老伙计,这下可让你破费了,你可别嘴上说的好,又拿些清规戒律做幌子,弄些粗食糙饭糊弄俺们,你这有名的吝啬老和尚,糊弄俺们两个老家伙还说的过去,俺们也不敢挑你的礼,可这四位可是如来佛祖的传经使者,你还有求于人家,可别丢了开元寺的颜面,看来俺们两个老家伙得借这四个娃娃的光,饱饱口福了!”

    凌空长老笑道:“你们两个老家伙,口中绝无好言,每次到我这里都是挑三拣四,总是不满意,今日老衲就让你们尝一尝俺这开元寺中最好的斋厨所烹饪最纯正的佛门素斋,这样纯正的寺庙菜肴,普天下恐没有几座庙宇能做出!”说着凌风长老带领众人回到寺中,来到斋堂,众人一进堂中,便见已然排摆好一桌丰盛的宴席,果然是香味扑鼻,色泽鲜艳。

    众人入座,凌风长老对众人道:“俺这开元寺的斋厨乃是位香积厨高手,僧厨大师,他可将天下各家寺庙的名肴汇集一身,烹饪出这一桌寺庙名肴之宴席。”遂即凌风长老请出了这位斋厨大师,众人集目观瞧,只见这位寺中斋厨怎生模样:

    头上戴一顶,小却空回僧伽帽;身上穿一件,圆领方襟百衲袍;前胸多一条,油吃麻花围群罩;足履溅污渍,罗汉僧鞋却合脚。团脸浓眉面油光,目闪灵光眸含傲。搭一条抹汉布巾,握一把纯金铲勺。精明强干显慧容,果是佛门一厨豪。

    这位斋厨来到众人面前,恭恭敬敬的合掌躬身,随即却露出了一副傲然之态,常言道:“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众人感觉这位斋厨虽也是佛门弟子,但却有种睥睨一切的傲态,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凌风长老对他倒是十分客气,笑言道:“咱们的佛肴庖丁,就给各位来客报一报这桌庙宴的菜名吧!”

    这位斋厨也不客气,大模大样的走到桌前,用金铲勺指着每样菜肴先容道:“诸位:咱们佛门净地的各大寺院都有各自不同特色的名菜,皆是运用自身得天独厚的特产素材原料烹制而成的,且独具风味的镇山名肴。本香积厨不才,将这些名寺之佳肴汇聚一席,不吝赐教,诸位请上眼:

    这第一道是峨嵋山万年寺的“雪魔芋”;

    这第二道、第三道是泰山斗母宫特产的“鹿角菜”和“松子神宫腐”;

    这第四道是灵隐寺的“桂花鲜栗羹”;

    这第五道是五台山的“天花蕈”;

    这第六道、第七道是南普陀寺最负盛名的“半江沉月”和 “白璧青丝”;

    这第八道是宝光寺的“麻辣冷碟”;

    这第九道是建业寺的 “一瓜十味”;

    这第十道是梅山五祖寺的“白莲汤”;

    这第十一道是少林寺的“八宝酥”;

    这第十二道是慈云寺的“回锅腊肉”;

    这第十三道是天宁寺的“文思豆腐”;

    这第十四道是梵净山承恩寺的“过粥菜”;

    这第十五、十六道是大明寺的“ 笋丝鳝丝”和“什锦捶藕”;

    这第十七道是观音庵的“果子杂烩”;

    这第十八道是灵鹫寺的“荼蘼粥”;

    这第十九道是玉佛寺的“罗汉斋”;

    这第二十道就是咱们泉州古刹开元寺的 “东璧龙珠”。

    众人闻他一番解说,无不惊骇,也都暗暗挑起大拇指,未想到他一个开元寺的斋厨,竟将佛门各大禅寺的名肴集于一身,确实让人匪夷所思。看到众人敬佩的眼光,这斋厨又现出了那股亢心憍气之态,众人也都看出这位斋厨并未把凌风长老放在眼中,那股傲人之态实是让众人浑身不适。

    憨娃早已耐不住,遂站起身来对那斋厨道:“俺说这位佛肴庖丁,这桌庙宴制作的精美绝伦,且还是集佛家名菜于一席,俺十分佩服!但你有所不知,俺们四个娃娃乃是如来佛祖的传经使者,时至今日已不知走过多少地方?也不知品尝了多少地方的美食?更食过众多的古刹禅寺之庙宴,俺憨娃虽不敢说是个美食家,但要说食过的美味佳肴,可说上至天宫,下至村野,皆都饱过口福,所以菜肴烹饪的味道如何俺还能说出个子丑寅牟,今日你这桌佛门名宴,吾还未品尝前,却有一提议,不知这位佛肴庖丁愿听否?”

    憨娃这番言语,让凌风长老十分诧异,不知憨娃是何用意?可老挑夫与瑞云道长却听出其中端倪,不住频频点首表示赞赏。

    这斋厨闻听憨娃报出是佛祖使者,不禁心中有所忌惮,那股傲气也减了几分,但仍然对憨娃道:“这位使者有何提议尽管讲来,吾只不过是个斋厨,在使者面前怎敢不尊?”

    憨娃道:“吾的提议很简单,既然你称作佛肴庖丁,这个称呼在佛门可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也就说明所有的佛家菜肴你都很拿手喽?但即是佛门中人,在佛祖面前来不得半点之虚,憨娃想点一道佛家菜品,你如能马上烹饪出来,名副其实,那才能真正称为佛肴庖丁。”

    这斋厨闻言,面色更变,马上露出心虚之态,但强作镇定,对憨娃道:“请使者点菜,吾这就到膳房制作。”

    憨娃想了一想,随口道:“俺点的这道佛家菜肴称作“丝雨孤云”,不知你能烹饪么?”

    这斋厨闻听,不禁呆呆发愣,半晌无言,最后摇摇头道:“这位使者果然厉害,可说是学比山城,博学多才,小僧孤陋寡闻!不知这“丝雨孤云”是哪座名寺的菜肴?”

    憨娃却笑道:“这位佛肴庖丁,这也不能说明甚么这人么不可能通晓世上的一切,这道佛家菜品你不会烹饪,那是再寻常不过!并不能说明你没有才能?这样吧,吾再向你讨教个佛斋的问题,不知可赐教否”

    听到憨娃这个要求,这斋厨又有了骄傲之态,神气活现的对憨娃道:“那就请这位使者但说无妨!”

    憨娃接道:“‘菽乃餐中宝,蔬为席上珍’,所谓何意?”

    谁也未想到,憨娃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另三个娃娃都有些惊讶,不知憨娃这是从何处学来的?

    这斋厨想了许久,最后还是摇摇头满面羞愧地回道:“小僧不才,未读过几年书,故而不明其意?”

    一旁的凌风道长十分吃惊,这位让他十分崇信的斋厨,竟是个腹中无才之辈,不禁顿觉脸上无光,脸色也十分难看。

    憨娃也觉得场面有些尴尬,便笑着对那斋厨道:“其实吾一个娃娃,怎会知晓这些佛门斋理,但不懂可不耻下问!吾也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故而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看来你这手艺确实不错,但佛门盛宴浩如烟海,你却只掌握了沧海一粟,不再求上进,且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难以成为大师,吾给你推荐一位老师,他才是厨中高手,今世庖丁,刚才你答不上来的题目,可请教于他。” 说着用手一指老挑夫道:“这位老人家可是当世的烹饪大师,曾是皇宫中的名御厨。”

    这斋厨转首看看老挑夫,有些诧异,不相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老头竟是深藏不露的厨中大师,但他很是精明,马上来到老挑夫身前,躬身合掌施礼,口中道:“老师在上,受僧徒一拜!”

    老挑夫捋着须髯点点头道:“都是孰人不必如此,老汉吾可当不起这位使者的赞缪,也当不起你的老师,但刚才那两个问题,老汉吾还略知一二,就说与你听听,对与错只当闲谈便了!”

    接着老挑夫便讲出了一番真正的佛斋之道,只闻他曰:“先说说这‘菽乃餐中宝,蔬为席上珍’,咱们华夏佛门素肴究其原料,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为干果类,即三菇、六耳、猴头之类的山珍,此外还有芝麻、白果、花生、栗、枣、榛、核桃、杏仁等;二为潮果类,即豆腐、豆皮、干子、百页等豆品及面筋、魔芋制品等,三为水蔬类, 即四时新鲜瓜果青蔬等。其中以豆品与青蔬为烹调斋菜之主料,所谓“菽乃餐中宝,蔬为席上珍” 即是指此。至于那道‘丝雨孤云’,其实很简单,就是普通的冬菇冬笋烧白菜,再加粉丝即成。佛门素质素名之菜,富有诗情画意,雅道之致。其特点,不动荤,不掺假,纯属素菜素料制作。这一素菜素名的格调在尘世上收到独树一帜的功效。菜肴以荤托素者实为僧厨技艺上的更高境界,以巧斧神工之艺,达到有一样荤菜即有一样素菜的要求,无论是鱼翅、海参、猴头、熊掌、燕窝、甲鱼、螃蟹、鸡、鸭、鱼、虾等,均能以形态逼真,达到名似、形似、味似之境界。”

    那斋厨闻之,竟扑通跪倒在地,定要拜老挑夫为师。

    老挑夫急忙站起身来,用手相搀,笑道:“都是同门切磋技艺,不必如此客气,老汉吾更担不起做你的师父,其实吾看了你的手艺还是很超群的,只是老汉吾有一事不明还要请教?”

    那斋厨马上明白了老挑夫的意思,便很不自然的回道:“佛门净地小僧不敢妄言,实话实讲。俺自小家境贫寒,十几岁便到饭堂酒肆打工,给家里铮些花销,但吾很喜欢烹饪这个手艺,便在暗中偷学,凭着一点小聪明,却也学到了一些烹饪的技艺,俺便辞了打杂工,回到家中,自己开了个小店,生意倒还红火,但慢慢的我就感到所偷学的这点技艺实在拿不出手,也赚不到大财,便萌生了再拜师学艺之念,但世事艰难,跑了很多地方,也拜了几位师父,但人家并未拿咱当回事,真本事根本就不传给咱,无奈之下只能打了退堂鼓。说来也是机缘巧合,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座寺庙,天色已晚,便到这座庙中打尖,上了些香火钱,吃了顿庙膳,与这庙中的僧人闲谈,无意中问起俺的职业,俺也没当回事,就说是个厨师,哪知这位僧人竟告知了寺中的住持,寺中长老就来问吾愿不愿意到庙中做个斋厨?吾当时也是心灰意冷,想到回家乡也是灰头土脸,就答应了长老的邀请,在寺中做了斋厨。凭着一点手艺,倒是把寺中的斋膳做的很让僧人们夸奖,也摸索出了素斋的一些门道。

    一日,长老把我唤到禅堂,说有件事情交给我去做,乃是峨眉山万年寺要举行大型水陆法会,天下的僧人都要聚集到此,本住持也要前往参加,已接到万年寺苦禅大师的请柬,但要咱们寺中出个有手艺的厨师,到他那里帮厨,让我随住持同往,俺一听心中十分高兴,还从未见到过那么大的佛事场面,便很爽快的答应了。

    到了峨眉山万年寺,虽然是给那里的斋厨打下手,但也从中学到不少技艺,特别是结识了那里的斋厨妙善大师,获益匪浅,从他那里也得知佛门的各大寺院都有自家的名菜,吾还亲眼目睹了妙善大师所烹饪的万年寺名斋“雪魔芋”,心中十分羡慕。从那一刻起吾便立下要将各大佛寺的名菜都学到手的志愿,故而俺便没有随长老回寺,假说要回家探望老母,便独自一人寻访各大寺庙,每到一处寺院都是只求做个厨房的下手,再讨好斋厨,暗中偷学他的拿手名菜,仗着吾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便将每个斋厨名菜的烹饪细节牢牢记住,这样经过数年的奔波,终于达成心愿,我掌握了二十道寺庙名肴,但因不是正规的拜师学艺,而是偷学而成,故而正向这位使者所言,确是只知其然,不明其所以然。最后来到这开元寺,拜凌风长老赏识,做了斋厨,还闯出了些小名声,但今日看来吾这只是雕虫小技,在真正的大师面前仍是自愧不如,往日里俺自持手艺对凌风长老也未做到十分恭敬,在此特向长老谢罪,万望能原谅小僧之过!”说着噗通跪倒,向凌风长老磕了三个响头,凌风长老本也心中有气,被这斋厨蒙蔽多年,但一想他虽傲慢,也未做甚坏事,手艺也确实不错,佛门讲究慈悲为怀,得饶人处且饶人,便用手相搀,并未怪罪于他,这斋厨更是十分感激涕零,那股傲慢不逊已然全无,站到凌风长老身后听候差遣。此时凌风长老招呼众人开席,大家这才享用这二十道佛门名肴,待菜入口中,众人也都竖起大拇指,果然烹饪的精美绝伦,就连老挑夫也不得不点首表示赞赏。

    话不多叙,次日,众人离了开元寺,随着老挑夫赶往四门塔,凌风长老想随行,却被瑞云道长拦住,让他在寺中静候消息。凌风长老也未坚持。众人出了南门,行了十几里路,终于到了四门塔,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古迹星布,更让四个娃娃惊讶的是,这座石塔只不过是一座宏伟寺庙的一部分,这寺庙十分壮观,殿宇林立,寺庙周围苍山涧壑,谷静清幽,清泉流水,修竹成林,古塔巍立,寺门上匾额写着:“神通寺”三个大字,但见那:

    重峦叠嶂,绿水环绕。寺之左塔倚青龙山,寺之右千佛岩上造。邃幽深靓琨瑞谷,乔木荫郁响松涛。古塔古柏,云烟雾霭缥缈;柳垂绿丝,庙廓葱茏环抱。摩崖群雕,慈眉善目安祥貌;石阶曲径,花草竹藓拥石道。再看那凌云一座千尺塔,询养心神禅宗庙。东齐寥寥一古刹,昂立群山形胜骄。

    再观那四门塔,更是让四个娃娃啧啧称奇,但见此塔:

    石塔方形,四门呈拱。塔身是青石筑砌成,造型是单檐建阁亭。四角攒尖锥屋顶,石刻塔刹轮五重。身处山阴,重峦叠嶂隐谷中;溪流环绕,青松翠竹四野葱。塔室心柱,四面雕刻石佛宗;绕柱回廊,三角石梁拱顶撑。再看那佛像大理石雕刻,螺发肉髻颜面丰。构筑奇异世罕见,古朴简洁意纵横。

    此时,寺门紧闭,也不见烧香拜佛的香客,寺庙周围冷冷清清,还有股肃杀之气。

    瑞云道长言道:“看来传言是真,这里肯定闹了鬼,否则如此有名的神通寺,怎会连个香客都未见?”

    木娃道:“咱们是否到寺中一探究竟?”

    瑞云道长摇首道:“咱们这样到了寺中恐就打草惊蛇了,不如咱们先寻个地方暂不露面,待到夜晚潜伏在这石塔周围,看这些小鬼是否现形,到时再除掉他们不迟。”

    憨娃却询道:“这里哪有可藏匿之所?”

    瑞云道长笑道:“贫道知晓一处所在,可在那里隐藏,你们随吾来。”说着在前引路,离开了神通寺,往山谷中行去,不多时前面出现一片树林,待进到林中,众人皆是一惊,原来这里是一片塔林,但见那:

    古塔成群密如林,千姿百态皆神峻。

    造型优美精雕琢,塔下宫藏禅宗魂。

    林中央为甬道,甬道北端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单层重檐式高塔,甬道两侧列峙群塔,均为全石结构,依塔身形制可分为:亭阁式塔、方碑形塔、钟形塔、鼓形塔、喇嘛塔、经幢式塔六种。每座塔都是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一般都有浮雕装饰,并且都有莲花宝座托起,做工细腻,庄重稳固,塔身高大,塔刹则有相轮、复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塔旁通常都设一桶石碑。

    众人来到塔林近前,瑞云道长道:“咱们就在这里暂且藏身,待到晚间再去那四门塔一探究竟。”

    憨娃道:“这里是甚么所在?怎这么多的石塔?这眼看就将临近天晚,这晚膳如何解决?”

    瑞云道长应道:“这里是神通寺的墓塔林,此处每座石塔下都葬着一位得道高僧,那塔旁的石碑记载着每位高僧的经历。这塔林平时就十分隐秘,除了寺中的僧人,很少有香客到此,故而是个藏身的好去处。至于晚膳么,只好大家忍一忍,待除了小鬼,贫道请大家一顿美餐就是。”

    憨娃闻听今晚得饿着肚子,有些无奈,嘟囔几句,便寻个地方歇息去了,众人也都寻个栖身之处,闭目养神,保持安静,以免惊动哪些小鬼。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轮青月镶嵌在黑色萤幕之上,皎洁的月光倾洒林间,映得塔林如片片银霜洒地,给这黑夜披上了一层轻纱,星星布满晴空,月光照耀之下,但见座座石塔都被一层烟霭笼罩,显得如在禅堂般檀香缭绕。

    瑞云道长此时站起身来,打稽首躬身对着墓塔,恭恭敬敬三拜,众人也随着他向各位高僧致恭。遂即瑞云道长告知大家可以行动了,众人各抄兵刃,随着瑞云道长来到四门塔。

    道长吩咐道:“咱们不能聚在一处,应分别把守四面,你们四个娃娃守住东西南三个门,我与老伙计守在北门。但要注意离得塔门远一些,隐藏好身形,莫要让小鬼们发现,如果他们现身,听吾号令一起围攻,记住,这些小鬼十分狡诈,机警,千万莫让他们溜了!”

    分派已定,各守方位,静候小鬼现身。果然三更时分,随着一阵阴风刮起,风里能嗅到血腥之气,一股凉意穿透身体,刺进骨中,众人都不禁机灵灵打个冷战。此时,三个宅鬼现身,你道他们怎生模样:

    面色惨白似恶煞,双眸血洞却不瞎。黑发如墨披两肩,莹白手指尖刺甲。鹰鼻鼠耳满面疤,血盆之口呲撩牙。长舌吐出荡胸前,血腥之味体散发。月光之下黑影掠,足踏落叶声沙沙。低沉嚎声嘤嘤绕,空中漂浮噬骨麻。三条鬼影似飘絮,忽忽悠悠入石塔。

    看到这三个宅鬼的模样,埋伏的众人皆暗暗心惊,不禁浑身一阵阵冒凉气,头皮发麻。

    四个娃娃虽见过不少的妖魔鬼怪,但如今这三个宅鬼的模样,还是让他们敛气屏息、毫毛倒竖、心惊肉跳。憨娃更是吓的手心淌汗,脚掌头皮发麻,全身出虚汗,直喘粗气。

    哪知这三个宅鬼十分警惕,竟发觉附近有人,其中一鬼跳出石塔,四处张望,遂即阴恻恻的发声道:“哪里来的倒霉蛋,快快出来送死,尔等逃不出俺的鬼眼灵睛。”

    此时众人只是一时惊惧,很快恢复了常态。

    憨娃哪里忍得住,第一个跳将出来!骂道:“吾把尔这三个倒霉鬼,今日你家憨爷爷在此,还不快快跪地求饶,如若不然定让尔等灰飞烟灭,鬼魂无着。”

    此时另两个宅鬼也出了石塔,一看面前站着个又胖又丑的娃娃,手中拎着把大铁勺,有些呆头呆脑,但却有一股憨劲儿。

    其中一个宅鬼操着尖细的声音道:“尔这丑娃子,吃了熊心,食了豹胆,竟敢深更半夜的到这四门塔来搅扰俺们的好事,看来定有高人相助,那就让你身后人出来一见吧!”

    憨娃哪管这些,二话不说抡动大铁勺搂头便砸,那知一铁勺砸下,竟把个宅鬼打没了影,憨娃正自纳罕,忽感身后一股阴风袭来,憨娃不禁机灵灵打一冷战,随即浑身僵硬,大铁勺再也举不起来,此时一只鬼爪掐住了憨娃的脖颈,将憨娃提起,扔进石塔中,只闻憨娃“咯喽”一声,摔昏过去。这些都发生在瞬间,众人大惊,纷纷跳将出来,将三个宅鬼围住。

    三个宅鬼一看,竟同时发出凄厉的怪笑声,听在耳畔,顿感心中如翻江倒海般难受,只有木娃道行颇深,并未有甚异感,其他人却都有些支撑不住。

    木娃一看,心道不妙,这三个宅鬼阴气极盛,如不用先天阳气压住,恐众人阴气入体,都得着了他们的道。想至此,木娃抖丹田,发出一声狮吼,声震四方,大地颤抖,那三个宅鬼果被木娃阳气所震慑,阴气顿减,众人这才恢复了元气。除老挑夫在一旁观战外,其他人都奋起围攻三个宅鬼,可这番拼杀,却是做了无用功。这三个宅鬼身如飘絮,游游荡荡,兵器根本就碰不到他们,即使打到他们身上,也如打在一团浮云上,根本难以伤到他们。木娃一看这样斗下去,根本无取胜的把握,便从头上揪下根发丝,放入口中嚼碎,一口喷出,霎时幻化出十几个木娃,将这三个宅鬼困住,将其他人替换下来,好商量个办法。哪知这三个宅鬼十分奸诈,见木娃使出分身术,情知这个娃娃不好对付,其中一鬼发出一声尖嚎,霎时三个宅鬼化作三股鬼烟,从木娃化身围阵中的缝隙钻了出去,瞬间去得无了踪影。众人眼睁睁看着他们逃脱,却是无计可施,皆感有些泄气,木娃只好收了法身。

    此时摩罗娃从石塔中将憨娃背出,放在地上,又急忙让修善娃取出一粒葛仙翁送的丹药,放入憨娃口中。不多时憨娃回过神来,哼唧唧道:“这些小鬼,果然厉害,看来咱们是拿他们是没甚法子了,未想到咱们走遍千山万水,不知与多少妖魔争斗,现今与宅鬼相搏,却是一败涂地也!”

    瑞云道长叹口气道:“这位使者所言极是,这些小鬼乃是化影之身,眼见是肉体,实乃一团絮,外罩是人皮,内里是阴气。故而凭咱们这点道行,恐难以捉鬼。”

    四个娃娃也都有些气馁,不住的唉声叹气。倒是老挑夫沉默不语。

    瑞云道长看看老挑夫询道:“俺说老伙计,你有何想法?说来听听,别闷在一旁像个旁观者。”

    老挑夫谈嗖一声,遂道:“依老汉吾说,这些小鬼恐是从那鬼城而来,要是能够查到他们的老巢,捣了他的根基,恐就可事半功倍,从根上除掉这些宅鬼。”

    一旁的修善娃闻听,顿时来了精神,对木娃道:“老人家一言点醒梦中人,咱们何不到那酆都城探个究竟?说不定就能有所收获。”

    木娃也是一拍脑袋,摇首道:“真是当局者迷,俺怎就没想到这事儿?”遂对众人道:“吾与四弟马上赶往酆都城,求见十殿阎王,让他们查清这些宅鬼的来龙去脉,就可除了此鬼。”

    瑞云道长点首道:“此法甚秒,贫道与这神通寺住持也是老友,俺们就到这寺中暂且栖身,等候你们的消息。”

    闲言少叙,瑞云道长等暂去神通寺不提,且说木娃与修善娃架起祥云,赶往酆都鬼城,一路无话到了酆都山,老远就看到酆都城,待来到城门前,守门的牛头马面二鬼,见是木娃二人到来,急忙上前迎接,寒暄过后,木娃说明来意,二鬼报与秦广王,遂在阎罗殿上召见木娃二人。木娃说明来意,广王马上向十位阎君讲明木娃所说之事,问众位阎王有无察觉此事?各位阎王都叫来属下掌殿官到各所管辖区域查探。

    最后第十殿转轮王属下掌殿官上报道:“禀转轮王,有本殿所属管辖的三个小鬼,盗走辖内鬼移位、鬼压床、鬼剃头三件法器,偷逃出幽冥界,扰宅于世间,此三鬼乃是早年尘世上最有名的三大盗墓贼,温韬、朱泚、黄巢。”

    转轮王点首道:“你们禀报可否属实?”

    掌殿官禀道:“俺们已然在辖内搜遍,没有见到他们三鬼的踪迹,又从酆都城墙下发现了他们所挖的偷逃洞道,故而可确认就是这三个小鬼。”

    转轮王怒道:“这还了得,在吾的管辖内竟有如此大胆之小鬼,既盗了俺的法器,还施出盗墓手段掏了墙洞,吾岂能容尔,来呀!传令下去,着牛头马面二鬼,带上吾的“摄魂壶”即刻启程,随二位使者前往擒拿这三个盗墓鬼,不得有误!”遂又转首对木娃二人道:“俺这第十殿乃是专司各殿解到的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州投生。男女寿夭,富贵贫贱,逐名详细开载,每月汇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卵胎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凡发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酴(tu)忘台下,灌饮迷汤,使其忘却前生之事,但如在吾的辖内继续承恶,则再无投生之机,永世禁固酆都。”

    木娃二人谢过十位阎君,与牛头马面二鬼出了酆都城,赶回四门塔,来到神通寺与瑞云道长众人相见,首先拜会了神通寺住持圣定大师,瑞云道长给他们做了引荐,圣定大师向木娃等致谢,感谢他们,前来为神通寺驱邪避鬼,木娃给众人引荐了牛马二鬼,四个娃娃除憨娃外多见过他们,不足为奇,可这些凡尘之人何曾见过真的地狱之鬼,先是惊恐万分,后见他们虽生的丑恶,满身带着阴气,但却很是规矩,没有了那种阴森之感,牛马二鬼与众人相见,虽知众人对他们心存恐惧,但也是见怪不怪了。随后向木娃打听这三个宅鬼的去向?木娃告诉他们无从知晓。

    二鬼商量一番,对木娃道:“依吾们所见,这三个宅鬼定是去了开元寺。”

    众人闻听皆感惊讶,憨娃询问因何如此判断?

    牛头鬼道:“这三个小鬼乃是三个盗墓之贼,他们之所以要惊扰开元寺,就是听闻开元寺附近有座古墓,既黄守恭墓,此人是唐高宗至武周时代人,泉州“紫云黄氏”开基之祖。黄守恭定居泉州后,督率家人僮仆辟田种谷,植桑养蚕,其桑园周长数里。由于刻苦经营,累资巨万,富甲一方。其人乐善好施,扶贫救困,人称“黄长者”。他既富甲一方,其墓中定有无数珍宝,故而这三个盗墓贼才来此扰宅,想独霸开元寺,从而可盗取黄守恭墓中的财宝。他们既然已经甩掉你们,正好是调虎离山,可以趁此赶走开元寺中的僧侣,咱们得尽快赶往开元寺,但即为幽冥之鬼,只会夜晚出没,所以咱们赶去还不算晚。”

    众人闻听皆觉很有道理,不敢怠慢,便向圣定大师辞行,一行人急匆匆赶回开元寺。待回到开元寺,果然寺中平安无事,众人与凌风长老相见,哪知寺中众僧一见这牛头马面二鬼,唬得魂飞天外,四处躲藏,却也难怪,你看这二鬼:一个是牛头人手,穿黄衣金甲,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手持降妖钢叉;另一个是马头人手,穿白衣银甲,双足马蹄,奔跑如飞,手持伏魔银戟。怎不吓人?就连凌风长老初起也有些惊魂不定,但见这两个人不人鬼不鬼,是与道长和四位使者一同来到,就知肯定不是来害开元寺的,一定大有来头,待听了木娃的解释,方才释然。众人分宾主落座,执事僧献上香茗,大家商议捉鬼之事。

    牛头鬼道:“今日夜晚这三个小鬼定会来骚扰,这次他们肯定会不择手段达成意愿,恐对寺中僧人不利,故而就要让僧侣们寻个地方暂且躲避一时,待俺们捉了这三个小鬼,便可一切如常。”

    凌风长老马上吩咐,一面让僧侣们到寺后佛慧山的卧云洞中暂且藏身,一面吩咐准备庙宴,犒劳众人。再说这牛头马面二鬼,他俩身世、性格迥异,生前却是好友,死后又都受阎罗王的器重成了冥府差役。他俩原本是道家一脉,故而在佛寺很少见到牛头马面,而常见于道教的城隍庙、东岳庙、阎王庙中。今日有幸能品尝到精品的佛门斋肴,那是欣喜不已,还是由那斋厨烹饪了二十到佛门名菜,食得二鬼连连叫绝,众人看着他们这般吃相,也觉好笑。待二鬼酒足饭饱,撤下残席,众人品茗闲谈。

    憨娃对二鬼戏道:“二位冥府老爷,憨娃久闻二位大名,无缘相见,今日能与二位同席畅欢,乃憨娃之幸也!二位是地府中的冥府差役,负责抓捕逃跑的恶鬼幽魂,憨娃好奇,不知二位用甚么手段捉拿那些恶鬼?”

    马面鬼闻询接话道:“这位使者所问之事,其实就摆在你们眼前,我这伏魔银戟,还有吾那牛兄的降妖钢叉,听起来都是降妖伏怪的兵器,但到了酆都城里,俺们这两件兵器可就成了捉鬼的法器,其中奥妙无穷,但也不是甚么鬼都能降服,就像今日这三个盗墓鬼,俺们手中的家伙就不好使,非得用转轮王的“摄魂壶”方可擒获,这就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但要说起俺们的两件兵器,那也是幽冥神器,有诗曾赞伏魔银戟道:

    戟,

    戈矛,合体;

    可勾啄,兼刺击。

    青铜制成,外裹金漆。

    两侧月牙利,杆刻镂纹奇。

    挑穿无数头颅,历经无数恐惧。

    驰骋沙场威名扬,如今酆都是法器。

    又有诗赞降妖钢叉道:

    叉,

    有尖,有巴;

    刺扫砸,勾搅夹。

    头为钢制,粗可盈把。

    三边可击人,四角能钩挂。

    势猛侞虎飞杀,将敌戳于马下。

    远古只为猎捕器,今世幽冥却称霸

    憨娃装作好奇道:“俺说二位冥府老爷,真是酆都城与众不同,就连这诗词歌赋都与阳间不同,不知你这两首是甚么体诗,憨娃孤陋寡闻,未曾听过?”

    修善娃知他又在调侃二鬼,本想打个岔,引到别的话题上。

    哪知这马面鬼却抢先应道:“我说嘛,俺这阴间就是有特殊的地方,就连这诗词都与众不同,这位使者既然不知是甚么体诗?俺就说给你听上一听。这种诗体原称“宝塔诗”,也叫“一七体诗”。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宝塔诗,乃特体诗之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之诗体。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历代有不少名人做过此类型诗。但如今尘世很少有人写这种诗体了,但在幽冥界却是兴旺发达。”

    憨娃道:“憨娃还是想多听几首,能否满足吾的好学之心?”

    这下把个马面鬼难住了,他虽能读出赞美他们兵器的诗,可要说再读出其他的诗句,可就肚里无货了,弄得马面鬼憋红了脸,十分尴尬。

    木娃瞪了憨娃一眼,埋怨他多事。憨娃也觉得有些过分,可又不知如何化解?

    正在此时忽闻那牛头鬼笑道:“这位使者见笑了,俺这位兄弟要论智谋那无人能比,但就是不喜这些死记硬背之事,俺年轻时曾读过几年书,也略知几首这样的诗句,读来让这位使者指点指点。”

    众人听话听音,知他已然晓得憨娃在调侃他的搭档,这是在找回个面子,便都显出一副认真听闻的样子,只闻牛头鬼吟道:

    山。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者深寻,谢公远攀。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闲。

    再听下一首: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众人闻后一起鼓掌称扬,气氛顿时变得轻松,众人便开始商议今夜除鬼之事,经过一番周密安排,大家各守一方,守株待兔。

    话不多叙,今夜之月色暗淡,被片片云层遮挡的时明时暗,至到三更时分,寺院内鸦雀无声,只有大雄宝殿上的惊鸟铃风吹铃动,发出和鸣之韵,悦耳清脆,显得寺院庄严宁静。就在此时,一阵阴风刮起,三条黑影出现在大殿之上,众人屏住呼吸,暗中监视。只见三个宅鬼,轻飘飘落在大殿门前,探首往殿内观看,大殿內虽灯烛明亮,但却无有僧人打坐诵经,三个宅鬼互望一眼,齐纵身跃入大殿之内。

    只听其中一鬼疑道:“今日怎未见有僧人执堂?难道知晓咱们今晚要来,都躲起来了不成?”

    另一宅鬼接道:“我看他们是被咱们给吓得不敢在这庙里住了,这岂不正合了咱们的心愿!”

    那个未言语的宅鬼却阴恻恻的奸笑道:“我看你们两个真是蠢到家了,这不是明摆着吗?咱们又上当了,这次肯定又中了那四个娃娃的圈套,你们别小看那四个小娃娃,乃是如来佛祖的传经使者,特别是那个使樱桃锤的娃娃,神通本领十分了得,幸得咱们是酆都之鬼,乃是化影之身,气虚之体,他才拿咱们没甚办法,如若不然,咱们早就做了他锤下之魂矣!”

    三个宅鬼你一言我一语,谈得甚欢,真是有恃无恐,早就气煞了周围埋伏的众人,还是憨娃第一个忍耐不住,从黑暗中跳出提着大铁勺立在大殿门首。

    高声叫道:“呔!尔这三个盗墓贼,今晚乃是捉鬼夜,你们已是插翅难逃!快快跪地给小爷磕上三个响头,便饶尔等个鬼全尸,如若不然,你们来看,俺这大铁勺定把尔等的鬼头砸成烂瓜。”

    三个宅鬼扭头看看憨娃,齐声嬉笑道:“尔这丑娃子,要说佛祖这四个使者,就数你是个草包,可就数你嚷嚷的欢,那好你就过来砸砸看,看能把俺们哪个的头砸成烂瓜?”

    这憨娃知道身后有牛头马面二鬼撑腰,哪还惧他三个小鬼,抡动大铁勺冲进殿内便打,三个宅鬼也不还手,任凭憨娃一顿猛砸,那才是:

    招招都是泰山压,小鬼无恙飘飘洒。

    憨娃累得汗背浃,勺勺空把殿砖砸。

    不一会儿,憨娃就力竭劲怠,呼呼只喘粗气,看看奈何不得这三个小鬼,憨娃便叫道:“俺说二位冥府老爷,怎还不现身,憨娃已然尽力了,无奈这三个鬼孙子能耐太大,憨娃不是对手,还是请二位来降服他们吧!”

    随着憨娃跳出打斗,牛头马面二鬼现身,这下三个宅鬼大惊失色,便想夺门而逃,但牛头鬼一挺钢叉,马面鬼一晃银戟,拦住殿门,三鬼又想施展化作鬼烟从缝隙逃脱,哪知钢叉与银戟一碰,打出团团火花,宛如烟花燃放,五彩缤纷,照的大殿通亮,那满殿飞蹿的火花更使三个宅鬼畏惧,世人都晓得鬼恋黑暗,惧怕光明,更畏真火。故而三个宅鬼无奈退回大殿,再看大殿四周有几处大窗,三个宅鬼直扑殿窗,想从窗户逃脱,哪知刚刚撞开窗门,窗外也是明晃晃的火把挡住去路,原来众人商议的捉鬼之法就是先引三鬼入殿,随后牛头马面二鬼守住殿门,其他人各守一扇殿窗,因知鬼惧明火,所以用火把阻挡,即使这三鬼化作鬼烟也插翅难逃。此时三鬼见无路可逃,便向牛头马面二鬼求饶,望能放他们一马。

    其中一鬼言道:“二位勾魂使者,俺们三个深知罪孽深重,如被捉回酆都,不但要遭受小鬼冥吏毒打、过刀山、遭磨碾、油锅炸、锯解身等酷刑,还将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再无往生之机。只求二位放俺们一条生路,俺们这就能盗得那黄守恭墓,里面金银财宝无数,定会分给二位多多,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却说这牛头马面在酆都城既是阎王、判官之爪牙,有时也爱占点小便宜,有时还干点违法乱纪的小事,可有时又很有同情心,听了三个宅鬼的恳求,那马面鬼就有些动心,正要与牛头鬼商量如何处置?

    一旁的憨娃骂道:“吾把尔这三个不知羞耻的小鬼,竟敢在此贿赂转轮王的差使,那可是罪加一等,二位冥府老爷,还不快快将他们拿下,更待何时?”

    一语点醒梦中人,马面鬼浑身一震,马上清醒过来,暗道:“好险好险!差点误入歧途,要真放了这三个小鬼,等回到幽冥界,那遭冥吏毒打、过刀山、遭磨碾、油锅炸、锯解身等酷刑,被打入至八层地狱就不是这三个小鬼,而是俺们两个了!”

    马面鬼遂对三个小鬼冷笑道:“尔等事到如今仍不知悔过,还敢贿赂吾二差官?真是罪无可恕,快快束手就擒,省的吾们动手!”

    这三个小鬼一看哀求无用,便豁了出去,一声厉嚎,扑向殿门,亮出了随身兵器,竟是那盗墓的三样工具,既旋风铲,飞虎爪,桃木剑。牛头马面一看不敢怠慢,各挺兵器挡住,这五个幽冥鬼战在一处,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

    阴风飒飒,鬼烟朦朦。那壁厢三鬼齐心,这壁厢牛马神勇。飘飘忽忽,荡荡腾腾:飘飘忽忽鬼影晃,欲寻脱逃隙缝;荡荡腾腾神闲定,无惧巨浪涌千层。旋风铲,泼风八打;飞虎爪,挂定风声;桃木剑,飘忽不定。降妖叉,变幻无穷;伏魔戟,游刃从容。逃出陰司三恶贼,如同入瓮三飞蝇。牛头鬼堵住漏洞,马面鬼截断逃生。杀得那殿中昏雾朦,烛摇暗中影;鬼嚎声厉滚阴风,牛吼马嘶寺钟鸣。任他生出千般计,难脱幽冥法网中。眼见那三魂渺渺归陰府,三鬼悠悠别世情。

    且说这一番打斗,牛头马面占尽先机,三个宅鬼左冲右突难以脱身,大殿中鬼烟腾腾,雾气弥漫,只见鬼影不见真身。

    憨娃在一旁看得有些捉急,便对牛头马面喊道:“俺说二位冥府老爷,还不施出法宝更待何时?这般缠斗要到甚时?”

    牛头鬼闻听心道:“这个娃娃倒是心急,不过说的也对,莫要再与他们纠缠,这番缠斗只是要看看这三鬼是否还有悔改之心,如今看来是没得救了!”

    想至此,牛头鬼虚晃一招,跳到殿门口,探怀中掏出“摄魂壶”,对准三鬼,念动咒语。道声:“收!”但见三个小鬼如飞蛾扑火般被吸进壶中,牛头鬼马上盖紧壶盖,将宝壶收入怀中。随后嘿嘿笑道:“捉鬼之任完成,现在可以回酆都城交差矣!”

    此时凌风长老已然来到大殿,合掌躬身对牛马二鬼施礼道:“多谢二位幽冥差使,除了三鬼,为吾开元寺解了大难,挽救了一众僧侣的性命,老衲无以为报,现有寺中两件薄礼相赠,以表感激之心,望二位勿要驳了老衲这点薄面。”

    说着让执事僧用托盘献上两件礼物,众人定睛观瞧,原来是两棵灵芝,牛头马面二鬼见是药中仙草,对视一眼。

    牛头鬼道:“凌风大师,这般贵重之物,俺们可不敢笑纳,要让阎罗王知晓,俺们可就犯了酆都之诫,您老还是留作自用吧!”

    瑞云道长笑道:“二位差使,这点薄礼只是开元寺的一点心意,不足挂齿,也算不上甚么收受贿赂,我想阎罗王也是通情达理,人之常情嘛。”

    大家也都相劝,二鬼心中却也不是一点小算盘都没有,只是面上的得谦让一下,看看大家都让他们收下,便顺坡下驴,收了灵芝,告辞返回酆都城不提。这才是:

    天堂地狱各有纪,做鬼也勿尝偷鸡。

    占小便宜吃大亏,不知酆都可严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2_42195/32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