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魂穿大唐,顺应历史改变历史 > 第5章 天堂或地狱,希望与失望
    选一个靠水的沙洲,挖浮沙直到底层硬石头,铲上来淘沙,小心翼翼旋盆后,心狂跳起来

    揉一揉眼睛,没错,有金色小点了

    不由得吼了几声,长出一口恶气。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赶紧去砍了一根竹子,把金粒倒进竹筒,拿布封口。马上再去挖沙

    中午饭都没有吃,一直干到下午,饿慌了,吃了几口干粮,河边找了一口山泉水,喝了接着再挖。

    河边就是竹林,竹林中间砍出一块空地,足够我和马休息的地方,空隙处拦上竹子,封住不让动物进来,还做了内外俩个门。这下安全了。不担心半夜被狼吃了。只不过竹林里怕火

    晚上,舒舒服服睡了一觉,这下,什么都不想了,一门心思淘金

    第七天干粮完了,本来想去江口买干粮,想起来河里有鱼,干脆不去买干粮了。每天去抓三条鱼来,大竹筒煮鱼,烤鱼,偶尔去打只野兔吃肉,甚至草地挖野菜。

    半个月时候,居然挖到了石缝,里面一般会藏很多金沙。割了羊皮做成刷子,仔细的清扫每一粒细沙。

    仅这条石缝,就花了我五六天时间,还抠出指头大一块狗头金。

    我在这爽翻了天,家里却炸了锅

    二十几天时候,母亲忍不住喊成叔到了江口询问,一听二十几天前离开就再没有回来买过干粮,而出门前只带了七天干粮的

    家里几个战友都到了江口,分散到附近山头到处寻找,父亲都请假回家,和母亲一起到江口,母亲每天一家一家去问

    父亲几个战友越走越远,寻找更深更高的大山里去了。而我浑然不知,每天废寝忘食的挖沙,看着几个竹筒装满,哪里舍得离开,挖的更起劲了

    直到一场大雪,河里结了冰,砸开冰可以继续挖,但的确开始冻手了,脚上鞋子也烂了,衣服也是脏的不行了。不得不停下挖沙。把工具藏起来,河边的沙坑填平,尽量恢复原样。骑马回家了

    当我高高兴兴回到江口的时候,是母亲最先发现了我,她尖叫着扑过来,又哭又打,打完抱着我哭,哭完再笑。

    我安慰着这个女人,第一次喊了一声娘。抱头大哭。晚上父亲和几个战友陆续回来,父亲气得扬起了马鞭,不过终究没有打我,抱着我也是哽咽着,硬挺着没有流泪

    我抱着父亲高大的身体:“爹,你还怕什么 ?你儿子鬼着呢!最舍不得自己小命了”

    既然高兴,就大家连夜赶回家了,第二天上午到家时候,远远看见好多人看热闹

    沿河边几十个大水车都在旋转,流进最高的池塘,再依次流向每个阶梯池塘,流水养鱼。三十几个池塘都有鱼。

    现在大船俩只,小船六只。水车四个,板车四个了。停了几天的抓鱼工作,今晚再次开工

    母亲拿出52两银子,说这是开支完后余下的钱,现在卖鱼慢慢恢复,每天可以卖七两左右了。

    晚上等妹妹睡着后,我敲开了父母的房间。手里抱着五个竹筒。他们这一看我是有事,就穿衣坐起来了

    “爹,娘,你们一定奇怪我怎么一个月都没有回家吧?”

    “孩子,你平安回来就好!”

    父亲没有说话,母亲安慰我说

    我铺开一张宣纸,打开一个竹筒,缓缓倒出沙金,满屋生辉

    父母目瞪口呆

    “孩子,你去金州淘金了?”

    母亲连忙示意父亲不要说了。我指了一下旁边四个竹筒,他们更加说不出话来

    “明天,买点石碳回来,我做一个坩埚,我没有见过现在金锭的模样,需要父亲的帮助”

    “官锭不可能,各金楼和世家也不太好,用草原的金条吧。现在胡人来长安经商的多,市场流传比较广泛!”

    “那你能帮我找一个回来吗?”

    父亲思索了一下:“把你那五十两给我,明天我找同僚换一个五两胡人的金条回来”

    交给母亲保管,我就回屋睡觉了。

    早上去西市买了石碳和石膏,回家去白鹿原找了粘土,先做了俩个坩埚,再把石膏加水放好,让木工做了一个手推风箱,让成叔打了一把火钳,当然又是我手绘图纸。

    晚上父亲拿回来了五两的胡人金条,母亲守在外面,我和父亲连夜用石膏做了几百个模具。放在炕下阴干。

    几天后的夜里,安排工人都去抓鱼了,我们连夜烧碳,把金沙倒进坩埚烧化,注入模具。然后脱模。一个一个仔细对比和观察。确保和胡人金条一模一样才算合格,不合格重新做。

    一共做出来82个金条,余下不够五两,溶成一块。共410两金,相当于4100两银。同样交给母亲保管。

    接下来,每晚全力抓鱼,白天骑马去泾河观察了一下,感觉那里真的是泾渭分明,泾河水清鱼应该更多。

    下午划一只大船去了泾河,等天黑完全没人了才开始下网,两组双向拦截,果然收获更大

    天亮前启航回家,直到下午才划回来,只好换一组马上再去。去的时候空船顺水快,一个时辰就到,回来满载鱼获足足花了四个时辰 。

    和父亲去了一趟官市,把他相熟的战友再赎回来十个。

    现在一共25个人了。抓鱼效率一下高了很多。但也眼看就要入冬了。趁河面还没有结冰,白天休息,晚上全体出动去抓鱼

    鱼塘鱼太多,不得不人工喂养,去买养猪用的麦麸,加一些小麦粉,混合投喂。

    冬至前几天,终于迎来了又一波高潮。一天卖了两百多两,趁这个热度,和父亲去赎回来他16个认识的战友。疯狂抓鱼俩天,终于结冰了。无法抓鱼了,鱼价上涨到25文一斤了

    开了个会,除开卖鱼的几个在家外,别的战友全部买了弓箭,做了曼陀罗汁,带一竹筒酒。每人一个睡袋,用板车拉去秦岭,分别前往山里打猎,目标只有一个:

    狐狸

    对,就是狐狸,既然狐狸毛都那样贵,做衣服又是我强项。必须活捉狐狸回来

    这家伙,一年两窝崽。繁殖相当快

    而我和陈叔则赶着两架马车,回他老家灵州,去买滩羊毛皮和羊糕仔回来养殖。

    六七天就到了灵州,先在市场上转一下,了解行情。然后转去乡里,回到陈叔老家,到处走动考察。听他一个邻居的建议,去了领县转了一圈。最后开始下手,先收购羊皮。

    在一个老乡家发现一只一岁多卷毛的小公羊羔,正准备杀了,怕卷毛带来不祥。我赶紧买下来,这才是正宗的宁夏滩羊,再来迟一步,这个品种就消失了。接下来几天,收购两车羊毛二千张。买了三百只两岁左右的母羊。十只强壮公羊。

    到州府官市买下仅剩的六个老兵,只要17两一个,比长安少三两,划算!问了一下有没有医生,师爷,教书书生。

    “有一个看牛羊的医生算不算?”

    一看是个四十多岁老者,只要一千五百文。不卖怕砸手里老死了。再买了一个据说在草原放了一辈子羊的老羊倌。一共三两。

    当地卖的蒙古草原马据说二十两就可以买上好的马,去了一看,没有那样夸张,但的确比长安便宜的多。毫不犹豫直接买了十匹,300两。

    再让那个牛羊医生买了一些常用药,以防路上羊生病。陈叔带两个老者和两个老兵在后面赶羊回来,再三叮嘱一定要保住那个卷毛羊。走不动就放车上去卧着。

    而我带着四个老兵骑马赶回长安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1_41424/22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