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本报记者夏大雨 > 第068章 欢迎来稿
    夏大雨和江艳艳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但这种幸福生活,还不能对外公开,只能处于地下状态。

    江艳艳的理由是:不想让他们的恋情成为办公室的话题,更不喜欢同事在背后嘀嘀咕咕。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夏大雨分析——是本报副总编辑秦仁。

    ——她的旧情。他们共同的上司。

    她还没完全处理好这一层关系。或者说,她还不敢让秦知道她有了新欢。

    对此,她没有否认:“我怕他对我们不利。你知道的,职场上惹怒上司会有什么后果。”

    夏大雨想了想,说:“我们一起离开,离开晚报,离开闲城,到别处去。我们可以重新找工作,不行我去打工养你。”

    说是这样说,连自己都觉得没有底气。

    离开,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

    底气,来自于钱包。

    几个月来,他也就攒了千块。

    每个月底薪六百,电话费二百,这是基本固定的。另一块主要的收入是校对费。

    校对费按版面数算,每个版一个校次是六元。他一个月工作量在六十至九十个校次之间。

    按平均值,是七十五个校次,一个月的校对费大概是四五百。

    也就是说,他一个月的收入,稳定在一千二百元左右。

    这在闲城属于中上水平。其他事业单位,同等职级也就六百上下。

    像国税、地税等一些热门单位,有一些额外收入,加起来也就千把块。

    记者的收入要相对高一些。比社内其他岗位还多两百交通费。稿费占大头。

    稿费标准是千字二十元。但本报争取到了激励政策,并不按国家标准来。

    本报采用的是打分制——

    一个稿子根据体裁、篇幅、质量、难度等打分,起评分是10分,100分封顶,每分给四元。

    一般的记者,每月写上个十来个稿不成问题。多的可以写到二三十个。

    据说,本报稿费最高记录由老蒋创造的。

    老蒋一个月写了大大小小四十个稿,打出的分有1000多分,稿费就拿了四千多。

    当然,这是特例。不过,稿费拿个2000绝对不是梦。“欢迎来稿,稿费从优”并非套话。

    这老蒋,名叫蒋一龙,也有人叫他蒋老。在本报是个风云人物。阿木跟夏大雨说起过他的传奇。

    老蒋原先在学校教书,三十多岁半路出家干记者,原先在日报,晚报创刊又随余闻之过来。

    是本报元老之一,也是余闻之的嫡系。现任时政部主任,不过还有半年就将退休。

    接替他的主任位置的,不出意外的话,应当是时政部副主任赵明。

    老蒋在本报名头响亮得很,是个人物,他手里先后把五任市委书记给写了上去,也有极个别被他写得丢掉了乌纱帽。

    就是因为他跟随的官员里有两个落马者,也影响到了他。不然,弄个正处副处不成问题。

    据说,他年轻时也是个很二的人物,敢跟领导叫板,敢拍桌子砸板凳,敢吹胡子瞪眼睛,是个性情中人。

    有回他去采访某部门负责人,多次约请被拒。老蒋气之不过,便瞄准了负责人在办公室,一脚便把门踹开,喝道:

    “小杂种,你敢不接受老子的采访!老子是代表人民来采访你的!”差点没把那负责人给吓瘫了。

    老蒋在市委常委会上是有发言权的。有次市委开常委会,结束时市委书记问了一句,大家还有意见吗?老蒋跳将起来,大声说:我有话要说!

    后来每次开常委会,市委书记对他很是尊重,总是要问上一句:闲城日报的老蒋还有什么意见,敬请发表。

    又说有次开大会,市委书记正在台上高谈阔论,大讲特讲,说要如何如何,把闲城建得如何如何,让闲城人民如何如何之类。

    众人昏昏欲睡,却听得老蒋咕噜了一句:“谈——何——容——易?”安静之中显得特别响亮,一时震惊会场。

    还有一说,老蒋酷爱乒乓球,水平极高。他夫人也是此道高手。两人在一次市级比赛中分别夺得男女冠军,也就因此认识,结为伉俪。

    有人说,一次外省某乒乓球代表队到闲城交流访问。其中有个小伙狂躁得很,自称获得过全运会亚军。老蒋看不下去,拿起拍子跟他切磋了一局。

    结果是,全运会亚军被他的老奶拐弯杀得丢盔弃甲,零比三落败。人们向老蒋求证,老蒋只是谦虚地说:“人家远道而来,不熟悉场地!胜之不武,胜之不武!”

    夏大雨一直想去采访岗,特别是时政部,一来是因为新闻情怀,二来看中稿费从优,三来是想去投奔老蒋。

    眼下一时没有可能。余闻之答应过他,可以调到采访岗,但先要在校对室在满半年。

    一把手都这样说了,还能怎么办呢?

    只能暂时委身校对室,听听阿木讲点本报掌故;一边与江艳艳发展地下恋情。

    隔三差五秘密幽会,多在本报职工宿舍316、317,有时也会在樱花坞小区。江边、公园、邻县也是去过的。

    日子过得没羞没臊,幸福得颤抖。

    唯一不满,就是不能光明正大交往。

    江艳艳的担忧不无道理,双双辞职亦不现实。

    只能维持现状。

    “等过上半年一年,他说不定就提拔走了。到时,我们就领证结婚。”江艳艳说。

    “那他一直不走,一直就在本报呢?提拔也是就地提拔呢?”夏大雨问。

    “那我们走是不是也要攒点钱呀?开个小店还不得三万五万。我这边房贷车贷怎么供啊?”

    夏大雨没话说了。

    到其他地方月收入一千两千还是有较大难度的。

    江艳艳说:“挣钱才是硬道理。我看,你也得攒点首付,买个房吧。我看,这房价怕是还要往上涨呢。”

    夏大雨心里有所不高兴,也只能隐忍了。

    “我一定要混出个名堂来,到时把他踩在脚下!”他暗中发誓。

    刚发完誓,却接到了老蒋的电话:“大雨,有个采访……”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1_41393/219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