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63章 水地比卦中的大秦兴亡(二)
    比卦六爻也讲述了秦朝从统一六国到覆灭的故事。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诚信交友,没有灾难。有诚信好像美酒满缸,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吉祥。

    秦王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他即位之后远小人,近君子。他先是剪除了吕不韦、嫪毐的反动势力,接着重用王绾、尉缭、李斯、王翦、蒙武等名臣良将。

    嬴政在铲除嫪毐之后,一度幽居自己的母亲,对她放任不管,直到齐国使者茅焦来访。茅焦劝告嬴政说:“秦国以经营天下为目标,但是大王却背负着流放母太后的恶名,各国诸侯听说之后,可以对您不利啊。”嬴政立刻迎回了太后,让她重新住进了咸阳的甘泉宫。

    各位,成功者大多有一个特质:认识到错误就立刻改正。他们也会有情绪,但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孔子曰:求仁得仁。你在意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每个人都得认准自己的目标,不要被其他人左右。

    嬴政的目标是什么?

    灭六国,取天下。

    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割断亲情,也可以重拾亲情。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艰苦朴素,也可以豪掷万金。

    于是天下豪杰纷纷慕名来投。

    魏国人尉缭来到秦国,他劝说嬴政要重金贿赂各诸侯国的权臣,以免他们再次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嬴政采纳了他的计策,因为他知道,自己损失的不过是数以万计的黄金,但是换来的却是天下。

    嬴政很看重尉缭,每次接见他的时候都以平等的礼节相侍。尉缭很会看相,他见嬴政高鼻梁,细眼睛,知道他为人刻薄寡恩,穷困的时候很谦卑,一旦得志很容易吞噬人。他觉得自己不能和嬴政长久相处,准备悄悄逃走。嬴政发现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还任命他为秦国国尉。尉缭为嬴政统一六国献计献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创作了兵书《尉缭子》,与《孙子兵法》并称为“武经七书”之一。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在嬴政强有力的领导下,秦国君臣上下同心,治理国家,开疆拓土。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合三皇五帝之名而用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王。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亲善内部人,坚守正道,吉祥。

    其时各国初定,如何正确治政,赢得天下民心,是秦朝长治久安的当务之急。

    秦始皇称帝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以稳固统治。

    他首先废除了谥号。谥法源于周朝,待君王死后,继位者与臣子根据他的生前功过,为他起一个有评价性质的谥号。秦始皇认为这么做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没有道理。他如此强势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允许死后被别人评价是非功过?

    秦始皇认为皇权是独一无二的,自然得拥有一些特权。所以,他规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只有皇帝下达的命令才能叫制或是诏。又规定臣民的文字中不准提到皇帝的名字,也就是避讳。

    他命令李斯用稀世美玉和氏璧为原材料,制作了一枚皇帝专用的大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传国玉玺。从此只有皇帝使用的印,才有资格称为玺。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块美玉。相传,在湖北襄阳市南漳县有一座巨大的石山,名叫荆山。荆山山顶花岗岩遍布,南麓有一个面积近二十平方米的洞室,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就在这里发现了稀世宝玉和氏璧。后来这个洞,被称为卞和洞,这个山头被称作玉印岩。卞和把这块和氏璧献给了楚王,后来楚、赵两国联姻,和氏璧作为嫁妆被送到了赵国。秦昭王一度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但是被赵国上卿蔺相如凭借惊人的胆识,识破了他的诡计完璧归赵。

    秦统一六国后,和氏璧辗转落入秦始皇手中。

    传说这枚和氏璧刻成的大印方圆四寸,上刻五龙,正面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这枚绝世玉玺成为皇帝的信物、皇权的象征,辗转于历代帝王之手。只可惜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帝李从珂灭国后自焚,传国玉玺从此失踪。此后虽然数度传闻现世,皆为后人伪造。

    稳固帝制,除了尊君以安民心,更要紧的还是笼络诸侯权臣。

    丞相王绾建议依照周制,在燕国、齐国和楚国等地封侯立王,以定天下。廷尉李斯则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交相征伐的原因,就是因为周朝封立侯国太多,年代久远后族属疏远所致。他建议采取郡县制,这样更易于治理国家。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并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申明法令,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和官僚制。他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扩大至四十六郡),郡内设守、尉、监,各司其职。自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等“三公”以下,君臣修治严整,天下万民没有不服从的。

    为充实都城人口,最大程度上消弭兵灾,秦始皇命令全天下十二万户豪富人家搬迁到咸阳,又收集全天下的兵器,集中销毁,熔铸成乐器编钟和十二个铜人。每个铜人重一千石,都安置在宫廷之中。

    休兵止戈是正确的,但另一面还要做到修政富民。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老百姓被逼入绝境,不再怕死了,统治者用死亡来威吓他们是没有用的。孟子曰: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还是要用让百姓喜欢的方式来治理天下才对。

    秦始皇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0_40759/1737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