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41章 周朝:需卦中的文明蝶变(二)
    中华民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来到周王朝。中华文明经历无数年的演变,即将迎来破茧成蝶的时机。而在周朝初启之时,这场灿烂到极致、影响至无穷深远的文明蝶变,还需要韬光养晦,等候一个合适的时机。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在郊野等待,利于持之以恒,没有过失。

    西伯侯姬昌就是周文王,周朝真正的奠基者。周朝原本是殷商的一个方国,因为周文王积德行善,天下诸侯归心,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殷纣王担心周文王影响到自己的地位,把他抓起来,囚禁在羑里。在被囚禁的岁月里,姬昌不急不躁,潜心把《易》八卦演绎为六十四重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并作卦辞和爻辞,这就是司马迁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后经孔子编订,《易经》成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本书,当之无愧为诸子百家之源和中华民族文化之源。

    儒家将《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五经”,这是很有道理的。

    经,有指行、遵循的意思。五经,是中国历史上成书时间最早的五本书。它们的出现,从礼乐、哲学、历史、艺术等不同领域,为后世文明提供了可供遵循的典范,引导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

    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不是留下了语录体的《论语》,而是收集、整理、编纂了五经。孔子编纂五经成书的时间,与老子创作《道德经》的时间大致差不多,但是五经的创作时间要远远早于《道德经》。尤其是《易经》,据传其成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它的初创甚至可以追溯至七千五百年前的上古时期,由中华人文始祖伏羲一画开天创八卦,也就是所谓的伏羲画卦。

    周文王在埋首推演《易经》六十四卦的时候,他的臣子也没闲着,四方搜求有莘氏的美女、骊戎的彩色骏马、有熊的九套驾车之马和其他种种珍奇宝物,并通过纣王的宠臣费仲进献给纣王。纣王大喜,于是赦免了周文王,还赐给他弓箭斧钺,赋予他节制其他诸侯的权力。周文王趁机进献洛水以西的土地,以此作为交换,请纣王废除了炮烙之刑。周文王因此声名更盛,诸侯纷纷说他才是受有上天之命的君主,遇到纠纷时不再奏请纣王,反而请周文王来裁决是非。

    周文王一以贯之的勤政仁爱,奋发图强,于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周国也发展得越来越强大。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在沙滩上等待,有少许争执和误解,最终吉利。

    周灭商仅仅两年,周武王死,周成王继位。此时周朝才刚刚取得天下,成王又还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担心诸侯叛乱,决定暂时摄政主持国家大事。武王的另外两个兄弟管叔和蔡叔怀疑周公想篡位,于是勾结殷商后裔武庚起兵,征战三年,兵败垂成。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建设了素有天下之中美称的洛邑(今河南洛阳)。他为了维护宗周统治,将上古以至殷商的礼乐制度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制礼作乐作《周官》,周朝礼乐制度至此基本确定。据《史记》记载,成、康两世以笃厚诚实治理天下,天下安宁,刑罚弃之不用达四十多年。其时社会稳定,人民和睦,颂歌四起,堪称大周盛世。

    《周官》,就是《周礼》,它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国家典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系统、完整描述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的书。它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等各个方面,其中大部分都有史料可供佐证,被后世称为记载上古文明的百科全书。有人认为周官在先秦时期并未成书,而是直到汉代儒家才将其编辑整理成书。汉代儒家认为一切社会制度规范都可称为礼,故更名为《周礼》,与《礼记》《仪礼》合称“三礼”,同为儒家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0_40759/12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