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31章 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系统
    如果说青铜器铸造技术是殷商文明的象征,那么殷商对中华文明贡献最大的,则是发明了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是我们国家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系统,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汉字结构至此基本形成。

    殷墟文明区别于二里头文明和三星堆文明的最大特征,是殷墟发现了甲骨文。从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史记》中记载的殷商王族世系。通过对甲骨文的考古研究,殷商王朝被证实存在,中国信史被推前了约一千多年。殷墟得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的、被考古学证实的最早的都城遗址。

    从1928年至今九十多年来,殷墟宗庙宫殿区、居址区、王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遗迹,以及与之毗邻的殷商中期都城洹(huan)北商城相继被发现,这里出土了大量甲骨文、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基本廓清了殷墟的分布范围与结构布局,为探索殷商文化、夏朝文化乃至中华文明提供了有力考据。殷墟考古对于致力追本溯源的中国考古学极其重要,有人如此评价:“没有殷墟考古,就没有中国考古学。”

    同样,如果没有甲骨文,就没有成就辉煌的殷墟考古。

    郭沫若认为甲骨文的发明,必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说:“中国文字,到了甲骨文时期,毫无疑问是经过了至少两三千年的发展的。”许多早于殷商的文化遗址如二里头遗址、仰韶遗址、龙山遗址等,都出现了类似文字的符号,只不过没有形成文字系统。我们通过对这些文字符号的科学断代,可以确定灿烂悠远的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前便已经开始萌芽,但无法从中获得更准确更丰富的历史信息。

    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高大的树木一定有根,环绕山陵的河水一定有源头,万事万物都可以追本溯源。同样,每个人都一定有自己的祖先。

    从夏商周上溯至三皇五帝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繁衍进化。从伏羲画卦、燧人取火到仓颉造字,他们慢慢掌握了生产工具,掌握了语言,发明了文字,走出了部落,建设了城邦,从而逐渐告别蒙昧,走向文明。

    据《尚书》记载,尧为天子时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他按照各种政务职能任命官员,为我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尧帝还命令羲和氏“钦若昊天”,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以制定历法,确定一年有366天,分春夏秋冬四季,同时以历法为基础顺应天时推广农耕。

    舜为天子的时候,在尧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治礼乐制度、天文历法和农畜牧业。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命舜摄政,修五礼。舜命伯夷为秩宗,典三礼。”舜帝提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理论,认为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来的语言,五声是根据音调而制定的,六律是用来和谐五声的。他还任命夔为乐官,专门负责指导教育孩子。舜帝时期进一步明确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月份和天数,礼乐和教育制度也开始萌芽。他统一了音律和度量衡,制定了公侯伯子男朝聘的礼节和贡品,开始推行“五刑”刑法和“五常”教育。

    尧舜时期的文明成果,被夏商周三代继承并发扬光大。

    我们知道,氏族社会向国家形态演变,文字系统被发明并应用于文献记录,是人类文明的两个重要标志。夏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殷商发明了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甲骨文,周朝开始自觉纪年并将文字应用于文献,编辑成书籍典册。所以,我们认为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启蒙时期。这次人类历史上最早也最彻底的文化启蒙,完成了塑造中华文明独特基因的历史重任。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0_40759/124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