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26章 人类信史从准确纪年开始
    中华文明是儒家和道家共同的源头,而殷商王朝已被公认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环节。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跃迁的关键性标志。而殷商时期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

    从殷墟(今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真实记载了殷商王朝的政治礼乐制度、哲学文化思想和社会文明。即使跨越了四千多年的历史时空,殷商文明的传承脉络到今天依然不绝如缕。我国现在的丧葬嫁娶、宴席祝福等礼仪,都是经由殷商文明延续至今。我们仍在使用的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大小月和闰月等天文历法知识,都是在殷商时期铭记成文。

    在天文历法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纪年方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意义重大。它不仅仅能够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也是定位人类历史轨迹的坐标。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人类文明史是从天文历法开始的,因为没有天文历法就没有准确的历史断代,也就没有信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有准确而连贯年代记载的历史却始于公元前841年,这一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参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此前的历史事件断断续续,年代模糊不清,也没有获得公认的历史年表。《史记·三代世表》仅仅记录了夏商周三朝的王族世系,而无具体在位年代。据司马迁自述,他研究过黄帝以来的许多文献,年代记载混乱且前后不一致,本着史学家的严谨治学态度,他只好弃而不用。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甲骨文的发现,为我国的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1996年5月,我国正式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其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和确定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条件。

    2000年11月,《夏商周年表》问世。这张年表为公元前841年以前的中国历史建立起一千二百余年的夏商周三代年代框架。其中,夏代建立于为公元前2070年,商代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周代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这是一种用耶稣诞生之年为纪元的纪年法。此前,我国古代采取的纪年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史记·州本级》: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又如《春秋左传》:(鲁隐公)二年春,公会戎于潜。鲁隐公第二年春季,他与戎人在潜地会晤。

    第二种是用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我国封建王朝开始设置年号。此后每位皇帝即位后都要改元,遇到重大历史事件也会改元,此后逐渐形成制度,并以年号纪年。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的“建元”。

    第三种是用天干地支来纪年。如苏轼《前赤壁赋》开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近现代以来,我们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比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结合使用公元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其他还有如兼用年号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前后我国一度推行过黄帝纪年。

    根据黄帝历、天干地支及有关古籍推算,轩辕元年为公元前2697年。以此类推,1912年民国元年就是轩辕4609年,公元2024年就是轩辕4721年。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0_40759/12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