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14章 乾卦中的道德经(二)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龙出现在田野中,利于拜访能帮助自己的大人物。

    《道德经》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有三种法宝可以用来持守卫道: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与天下人争先。因为慈爱,所以变得勇敢,因为节俭,所以有能力大方,因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才能成为天下万物的尊长。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能靠自己的双腿站立起来,开始咿咿呀呀地在庭院中蹒跚学步。龙已经长大了一些,积聚了一定的力量,偶尔能跃出巢穴,在田野中出现。石猴初露锋芒成为美猴王,但它没有为逞匹夫之勇而丧失仁慈,也没有为追求享乐而放弃节俭,更没有为争权夺利而不懂得退让。因为此时的猴群还很弱小,自己的力量也还不足,不能对抗虎豹的捕食,不能抵御风雨的侵袭,更不能阻挡岁月的流逝。他安顿好群猴,四方拜访名师、求仙问道,历尽千难万苦来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成为须菩提祖师的座下弟子,得名孙悟空。

    孙悟空勤奋努力,悟性又高,在师父的指导下很快学成地煞七十二般变化,又学会了筋斗云,一个筋斗就可以飞十万八千里。它已经拥有了飞龙在天,大闹天宫的本事,只差一个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好时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整日勤奋努力,严格认真地戒惧反省。处境艰难,但没有灾难。

    《道德经》形容“古之善为道者”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就像冬天涉水走过冰河时一样小心谨慎,就像防备邻国进攻一样时刻保持警觉,就像赴宴做客一样恭敬守礼,就像慢慢融化的冰块一样性情洒脱,就像未经加工的原材料一样淳厚质朴,就像深幽的山谷一样心性旷达,就像浑浊的河水一样浑厚宽容。

    孙悟空在拜师学艺的时候,不自满,不偷懒,日夜努力学习。如《道德经》所言,他“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an)然而善谋。”他不和师兄弟们争宠却得到了老师的偏爱,平时很少说话却悟到了老师的暗语而及时回应,无需老师召唤而准时于夜半三更登门求教。他筹划安排好了求学之路,所以变得越来越厉害。

    但孙悟空终究只是一只猴子,猴性浮躁,沉不住气。他学得一身本事后逐渐骄傲起来,未经师父允许擅自在师兄弟面前卖弄变化,被师父逐出师门,含泪返回花果山水帘洞。

    孙悟空学成回山后,开始尝试有所作为。他打败混世魔王,得到一口大刀,又从傲来国内盗来大批兵器武装群猴。他与牛魔王等七个妖怪结拜成为兄弟,又顺势到阴曹地府勾划掉阎王的生死簿。为找到称手的兵器,他大闹东海龙宫,向四海龙王讨得了如意金箍棒和凤翅紫金冠、锁子黄金甲、藕丝步云履作为披挂。阎王和龙王上奏天庭,请玉帝为他们做主。孙悟空行事太过高调,这与《道德经》自隐无名、无为不争的理念相悖,成为他以后大闹天宫失败的主要原因。

    只不过孙悟空的本领已大,罪责却不大,玉帝若派大军讨伐,师出无名,若只派一般的小神仙下凡,又奈何不了他。玉帝寻思再三,便应太白金星的建议,请孙悟空上天授予仙籍,官封弼马温。不久,孙悟空嫌弃弼马温的官职太小,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水帘洞,在洞口竖起一面旗帜,自封“齐天大圣”。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0_40759/12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