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7章 西河学派:重儒家之术的子夏
    另一个光大儒学门楣的,是子夏。子夏,姒(si)姓,卜氏,名商。他生于公元前507年,死于公元前400年,是真正的百岁长寿老人。由他担任精神领袖的西河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比曾参延续的孔孟道统地位更高,影响也更大。

    西河学派的成立,得益于魏文侯的现实政治需要。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是战国时代魏国的开国君主。三家分晋之后,魏国位于晋西南一隅,其北边是赵国,东边是韩国,西边则与秦国隔河相望。魏国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东南北三面分别被王屋山、吕梁山和中条山拱卫,西南部则被九曲黄河的大拐弯护住,地势易守难攻,利于守成。

    魏文侯的外交战略是团结赵魏,攻略秦国。他先后起用翟璜、李悝、吴起、西门豹等名臣良将,励精图治,秣兵厉马,多次大败强秦,很快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在与秦国的军事交锋中,魏文侯逐渐认识到秦人尚武,不易屈从于武力,但是他们却很向往中原文化。于是他给予子夏最高礼遇,恭拜为老师,请他到魏国西河(今陕西关中东部黄河沿岸)开坛讲学。帝王师,是儒家追求的最高荣誉,子夏是第一位享有帝师名号的大儒,就连孔子生前也无此殊荣。

    著名的西河学派由此诞生。

    子夏赴魏时已逾百岁,且因老年丧子哭瞎了眼睛。他来西河后,极少亲自讲课,负责教导学生的人主要是他的弟子公羊高、谷梁赤、段干木,还有子贡的弟子田子方。公羊高和谷梁赤,分别是《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的作者。

    子夏执掌西河的象征意义巨大。西河很快吸收从学者三百多人,人才辈出。据《史记·儒林传》记载:“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李悝(kui)、商鞅亦出自西河门下。

    西河学风之盛,使中原文化中心自鲁国迁移到了魏国,其对秦、楚等国的文化渗透作用也十分明显。西河学派不仅传授儒家经典六艺,也为法家和纵横家的成熟夯实了基础。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继承了子夏的君王用权之术,成为三晋法家的代表人物。大儒荀子则继承和发扬了子夏察势、用权的精神,一面开创出继孔孟道统之外的儒家新枝,一面培养出韩非、李斯这两位法家的集大成者。而子贡的学生田子方,则在倾心传授子贡的儒学、纵横术和商业理论,成为战国纵横家的先声。

    子夏虽然也是孔门十哲之一,但他和颜回、曾参专注儒家之道不同,更注重儒家之术。孔子曾经提醒子夏:“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你要做有道德有仁心的君子儒,不要做无道无德只追求权术的小人儒。孔子之评,大概就是曾参和子夏的区别。如果说曾参重礼、重道、重德,培养的是掌礼之儒,那么子夏培养的则是更重权谋的经世济用之儒。他不再关注纯粹的仁义道德,不再关注如何克己复礼,而是着眼当世之政和治世之学,提出一整套延续儒家学说的为政理论及历史观点。可以说,相比温文儒雅的孔子,子夏之儒才是比较接近我们想象中的儒家样貌。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0_40759/12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