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51章 讼卦中的春秋争霸(三)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依靠过去的功德过日子,严格坚持下去,结果是吉利的。如果遵从君王之命,不成功。

    宋襄公(卒于公元前637年),子姓,宋氏,名兹甫,是正儿八经的殷商王族后人。有人认为他是春秋五霸之一,更多人认为他不算称霸。

    宋襄公有名的讲仁义。

    他有个庶兄名叫目夷。目夷虽然年长,但他是庶子。兹甫是嫡子,所以被立为太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兹甫是理应继位,但是兹甫向父亲宋桓公恳求把太子之位让给目夷,理由是目夷年龄更大,而且忠义仁义。目夷一听,赶紧说废嫡立庶不合制度啊,然后逃到了卫国。

    于是,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他即位后仍然主张仁义治国。

    当时宋国有个大夫名叫正考父,是孔子的七世祖。他生了个儿子名叫孔父嘉,官至宋国大司马,后来被宋国太宰华督杀害。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逃到鲁国避难,生了个儿子叫祁父。祁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是叔梁纥的亲爹,孔子的亲爷爷。正考父非常认同宋襄公,认为他足可追述契、汤等殷商圣王的精神,还专门作了“商颂”来赞美他。

    这是一个马屁精,害人不浅。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帮助公子昭杀回齐国,即位为齐孝公。齐国原本是春秋之霸、诸侯盟主,宋襄公帮齐孝公得到君位,无形中提升了宋国的地位。他如果坚持“食旧德”,继续仁义治国,低调行事,步步为营,结果会是吉利的,但他却自信心爆棚,萌生了争当春秋霸主的念头。他的庶兄目夷劝他说:“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祸患。”宋国是小国,争当霸主是会招来灾祸的,但是宋襄公不听。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率军与楚国会战于泓水两岸。宋军在泓水北岸屯扎列阵,而楚军从泓水南岸开始渡河。庶兄目夷劝宋襄公趁机进攻。宋襄公摇头说:宋是仁义的国家,不能趁人之危。

    楚军全部渡过泓水后,开始列队摆阵。目夷又劝宋襄公趁楚军阵脚未稳,赶紧杀过去。宋襄公仍然摇头说:不鼓不成列,人家还没摆好阵就攻打,太不仁义了,万万不可。结果,等楚军摆好阵势后杀过来,宋军招架不住,很快被打败。宋襄公大腿中了一箭。

    宋襄公打了败仗还振振有词:我是一个仁义君子,打仗时严格遵守战争的礼仪,不攻打已经受伤的敌人,也不攻打白头发的老人,也不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因为伤势过重,一年后,仁君宋襄公不治身死。他的霸主之业也成了镜花水月。

    宋襄公如果晚生一百年,和孔子同一个时代,该多好啊。求仁而得仁,两全其美。

    九四:不克讼,复既命,渝。安贞,吉。

    争讼没有成功,回归正常生活,改变现状。坚守正道,吉利。

    晋文公重耳(卒于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晋国的开国君主唐叔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嫡子,周成王姬诵的亲弟弟。他得国的经历颇为喜庆。

    唐叔虞的母亲邑姜,是周武王的王后,是姜太公的女儿。相传邑姜孕后,梦见天神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后来邑姜果然生下一个儿子,掌心写着一个虞字。周成王即位后,诸侯国唐国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一天,年幼的周成王和虞作游戏,他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的形状送给虞说:“我用这个分封你。”太史尹逸说:“天子无戏言。”他如实记载下来,并请周成王依照礼节完成分封。因为一个游戏,虞获得了封地,国号为唐。

    唐叔虞的儿子燮即位后,改国号为晋。春秋时期,在晋献公治下,晋国开始崛起。

    因晋献公宠妾骊姬乱政,国内形势混乱,重耳被迫逃亡在外。晋献公死后,他不愿回国继承君位。重耳的哥哥夷吾得以顺利继承君位,却想杀掉他以除后患。重耳“不克讼,复既命”,只好又过起了到处逃难的生活。他在狄国躲了十二年,依然有人来行刺。他只好逃离狄国,先后到卫、齐、宋、楚等国避难。他逃到楚国后,与楚成王成为了好朋友,被待以诸侯之礼。两人相交莫逆,相互许下两国永远交好、永世不得交战的诺言。重耳还补充说:如果两国不得已交战,他一定会退避三舍。

    重耳六十一岁时,秦穆公派人向他提亲,把女儿怀嬴嫁给了他。公元前636年,秦国派大军护送重耳回晋国为君,是为晋文公。他即位后,坚守正道,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晋国再次强大起来。

    不久,晋文公率军帮助周襄王平乱,并护送天子重返京城。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终于被卷入战争的漩涡,兵锋相向。两军会战之际,晋文公“安贞,吉。”他果然信守之前的诺言,率军后撤至城濮。

    在城濮之战中,晋军打败楚军,晋文公会盟诸侯,成为又一位春秋霸主。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0_40759/105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