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第三双眼【科幻】 > 第 29 章
    南山说是自然山,其实是个半人工的景观区。由西向东南的溪流注入一片平湖,在成片山木掩映之中形成一片莲花水面,水面再从西南角出口蜿蜒而去。每每夏日,河中大片莲花盛开,鹭鸶水鸟也从不迷路,按时来此休憩。成片的香樟和各种杂树阔叶林,在四周起伏的山间交错密布。湖边连同河流的北岸却是一片难得的大草坪。平日里很多年轻情侣或一家家人来这边露营和烧烤,也有些人坐在湖边的长凳上闲聊私语。

    时值季春,草坪上酢浆草却开得正盛,白的紫的粉的,各色漫延成片,一些小的黄色蓝色的小花杂在绿草之间,再偶尔有几支晚开的二月兰点缀,草坪是个铺餐垫、晒太阳的好地方。已经远远近近来了不少人。周末恰逢好天气,两天前夜晚又下了一场雨,所以周末的露营就成了很多人的期待。

    李萍带了一个胖乎乎白净净的师弟,师弟一双眼珠滚动,显出几分机敏和慧黠。两人支起了遮阳棚,花色的人字顶恰好使阳光不直射不刺眼。时非凡带来了折叠矮椅和折叠桌,苏晓帮着一起铺平桌子,支起竹骨架小仰椅。ay展开一次性半透明桌布铺在米色折叠桌上,然后摆上各种带来的食物。时非凡还用拖车带了两箱淡爽啤酒,啤酒配上水果、肉干,饭团寿司和一些小甜品,小番茄,也是丰盛满满、样式美观。李萍师弟还带了一瓶香槟起泡酒,看着李萍从盒子里拆出5只高脚杯。苏晓笑着说:“真是有格调的野餐会”

    “烧烤有烟还不环保,咱们冷餐最合适”

    众人开心地坐在竹骨架小椅上,先碰了一杯,欢迎新客师弟,相互介绍熟识就边聊边吃起来。

    说是师弟,其实和李萍同岁,只是比李萍晚进研究所一年,因为和李萍同校毕业,所以尊称师姐。师弟的名字很特别,似拗口但见了不易忘。许焱吉。

    “言午许,焱是三个火的焱,吉是吉祥的吉”

    “这个名字很特别,长辈是找人看过吗?”时非凡问了出来。

    “许师弟家可是世代玄学大家,哪里要请人取名”李萍赶紧抢先说。

    “不敢当不敢当,主要是家学渊源,长辈说我五行缺木,爷爷也希望我能继承他的衣钵发扬光大”,许焱吉谦逊地说。“但我偏偏选了电子专业,说起来也是属火,这也是命运吧”。原来是在五行的属性下,许和吉属木,而焱属火,排位也是一水二火三木,甚有讲究。

    “听师姐说,时师兄的研究成果发了特刊,真是厉害”许焱吉郑重地恭维时非凡:“时师兄是关于什么课题?”

    “关于蚂蚁信息传递的物质研究”,“说起来还要感谢许师弟们的工具给力”。原来,在几十年前就有人关注到了蚂蚁这个群体的组织行为,工蚁、蚁后、雄蚁等不仅有明确的等级分工,更有规范的社会组织性。记得报纸上就发表过一篇《蚂蚁的社会胃袋》的文章,说的是蚂蚁组织内的沟通方式,以及生存的社会“共产主义”性质。工蚁在工作交流时不单依靠触角,同时也会通过社会胃袋内的物质“共享”达到交流和补养的目的。而那个时候研究蚂蚁在生存环境中通过胃袋的交流原理却非常不容易,除了运用显微镜和放大镜,也只能通过解剖进行物质研究。而且也很难看到信息物质的实时流动。

    “主要是低端生物的神经递质浓度相比于兽类鸟类和高等生物要低得多,成分简单,因而探测成像像素密度差异可观测”

    “有脑和脊髓等发达神经组织生物的递质浓度不但要高得多,递质成分也更复杂,而最重要的是高级神经组织传递的信号也更丰富,运用递质浓度研究远没法满足要求。”

    “听说是感应协调”苏晓忽然想起一个朋友提过的一个内容。因为苏晓和时非凡做的都是低端生物研究,即使简单思考的能力都不具备,他们看到的捕捉食物、活动行为乃至□□产卵和御敌都是出于本能,没有更高阶的神经组织控制。这也是许焱吉所说的递质成分浓度问题,因为也没有更高阶的组织。人们都是对自己了解范围以外的事物充满好奇的。

    “嗯,准确地说是神经交感集束感应协调,就是通过感应装置,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神经干扰同步形成交感集束,用以研究。”

    “那如何让研究者影响研究对象?还是研究对象对研究者产生影响?感应是单向单方面发生的吗?”,时非凡立刻提出了疑问。苏晓看了一眼时非凡,都有同样的疑惑。

    “运动系统,感觉系统,一部分由低端神经系统联络和指挥,这是我们所说的非条件反射。但条件反射、思考、意识、喜怒哀乐是更高级的神经系统行为。总的系统协调会区分实现不同层次的程度。”

    “集中在意识思考,那么有单向、双向干扰协调,但低端神经系统和行为则会更进一步。从技术角度讲,低端生物的神经递质检测手段可以作为参考,但是否就说明,高端的人类就是由低端生物进化而来?”许焱吉解释着,忽然针对“进化”提出了疑问。

    “通过生物电磁信息协调吗?”李萍根本没去管他是不是提出了问题,也没纠结干扰实现的场景,急急地问干扰手段,这也是职业思维习惯。李萍虽然比许焱吉早进单位,但是许焱吉却比她更有条件了解更多。

    “不止的”“生物电荷和微磁干扰只是其中的维度”“但在远距及跨时空传送时就要涉及量子纠缠”

    “这种感应协调一接触就能感应上吗?”ay忽然说话,她不知怎么描述,其实她只是想问是否已经完全实现了成熟运用,有没有失效的时候。

    “需要训练,不断地感应和长时间感应最后总能达到充分协调”

    “那感应后,双方会否有遗存干扰?”

    李萍比时非凡小4岁,也就是比苏晓ay都小。ay和苏晓是大学同学,但因为皮肤白皙,很有幼龄感,所以看起来和李萍年龄相仿。在许焱吉眼里,文静的ay能问出这样经过深度思考的问题,很有些对这个女孩子的刮目相看。涉及了高级神经系统的意识、思考,我们知道,一切只要发生过想过,就很难当做没发生过一样不知道。

    而实际上,人类在对各项发现和技术进行钻研和改进过程中,永远是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探索无止境,而牺牲也是前赴后继。有一些神人和痴人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事业,生命可能长或短,有时甚至可能只剩个名字。这是一群突破瓶颈前默默无闻的和李萍一样的狂热者,突破后创造惊人成绩的被封神者。他们一度以为自己的发现是打开人类觉醒的钥匙,却终于发现生命历程的魅惑黑洞会那么容易让人欲罢不能和疯狂。就好像爱因斯坦,对原子弹预言时的愧疚。以至于在他们逝去的墓碑上有人只刻下了一句话:“我只是个实验的主角。”甚至连名字都已毫不在乎。

    “你可以查一篇《意识干扰的控制和隔离》的论文,作者是邵青言,大约三年多前”,还未等许焱吉回答,李萍率先做了指点:“里面有关于遗存干扰的部分”。李萍和许焱吉所在的研究所和西中心很有一些渊源,也有些合作,所以每每西中心的技术研究部门有新的发现和创新的资讯流出,都会得到密切关注。何况李萍本来就是研究前沿火热的一分子。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40_40515/99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