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203章 奇石文化有渊源
    李永校长问:“东方与西方对赏石文化有什么差异吗?”刘傻子说:“我个人认为,差异很明显,东、西方民族在历史和文化背景方面的显著差异,东方赏石文化与西方赏石文化是分别经历了各不相同的发展道路而形成的,其内容和特色在许多方面也截然不同。”唐生说:“一般来说,东方赏石文化,比较注重人文内涵和哲理,有比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其观赏主体(自然石种、天然石形)往往丰富多彩,甚至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而西方赏石文化,则比较注重科学和历史的内涵,有比较直观、明确和科学的理念,其观赏主体常以各种动植物化石和多姿多彩的矿物晶体与标本为主。”

    王杰会长说:“刘傻子梦石教授到底是著名学者,对于诗文书画奇石文化都有研究,东方赏石文化,实际上是华夏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感情、哲理、信念和价值现,在现赏石领域中的反映与延伸;而西方赏石文化,则主要是某些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在具观赏价值的自然物(石头)方面的展示和印证。”

    王可博士问:“我认为,华夏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王杰会长说:“华夏国是在以自然奇石(而非石制品)为现货对象的话动方面,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据《太平御览·阚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其实,远在此前的商、周时期(公元前二十世纪),作为赏石文化的先导和前奏——赏玉活动就已十分普及。”

    于张喜说,中据史料载:周武王伐纣时曾“得旧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万八”。而《山海经》和《轩辕黄帝传》则进一步指出:黄帝乃我国之“首用玉者”。由于玉产量太少而十分珍贵,故以“美石”代之,自在情理之中。因此,中国赏石文化最初实为赏玉文化的衍生与发展。《说文》云:“玉,石之美者”,这就把玉也归为石之一类了。于是奇石、怪石后来也常跻身宝玉之列而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上贡物品。

    刘傻子说,《尚书·禹贡》曾载:当时各地贡品中偶有青州“铅松怪石”和徐州“泗滨浮磬”。显然,这些3000多年前的“怪石”和江边“浮磐”都是作为赏玩之物被列为“贡品”的。很可能这就是早期的石玩,即以天然奇石(而非宝玉或石雕、石刻制品)为观赏对象的可移动玩物。

    他们路过一家奇石店,店主黄三认识王杰会长,说:“王会长,请喝茶。”店里有一个茶室,茶室可以坐上七八个人,有一个电视。于是,刘傻子说:“请诸位坐下,我想演示隋唐、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奇石文化。”

    说着,刘傻子从空间袋中取出投影仪,他边讲,具有图文转化功能的投影仪在视频上播放出图像。解说词十分清晰——

    公元六世纪后期开始的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社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中国赏石文化艺术昌盛发展的时期。众多的文人墨客,积极寻石、藏石、卖石、买时、赏石。天然奇石,最受青睐,大型体积的天然石,用于建造园林。“小而奇巧者”作为手上把玩,或放在书房、客厅里的台案上,供人欣赏。

    刘傻子对穿越号机器人手机说:“让大家进入梦幻境界。”陶景山院长、李永校长、权耀军厅长、徐兰总经理、王杰会长、林正会长等一个个地进入睡眠状态。只见,他们这群人进入了一个庞大的园林,里面摆设着各种奇石,一群人在观赏一堆石头。一个穿着古装的青年走过来:“先生,你们是谁?穿的不是我们这个朝代的衣服。你们来找谁?”

    傻子梦石说:“我们是穿越过来的现代人,所以穿戴与你们不一样。我们是奇石爱好者,现在来观赏一下藏石文化。”古装青年说:“我明白了,你们是另一个星球来的现代人。”梦石问:“你们这是什么朝代呀?这么多人玩石头。”古装青年说:“这是隋唐时期,赏石文化是一大特色,也开创了华夏赏石文化的一个新时期。他们在为石头起名字,写诗文赞美奇石,从而使天然奇石的欣赏更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傻子梦石说,隋唐曾先后在唐文宗李昂、武宗李炎(九世纪初、中叶)手下担任过宰相的牛僧孺和李德裕,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文人墨客和藏石家。李德裕建“平泉山庄”,其中的怪石与奇花异树在当时就极负盛名,号称各地奇石“靡不毕致”,而奇石品种之多,仅有名号者既达数十余种。李德裕“平泉山庄”和诗人王建的“十二池亭”在造园艺术和景石,点缀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大诗人白居易不仅有许多赏石诗文,他的《太湖石记》更是反映唐代赏石盛况及文化水准的代表作之一。

    王杰会长说,宋代(十世纪中叶至十三世纪末)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北宋徽宗皇帝举“花石纲”,成为全国最大的藏石家。由于皇帝的倡导,达官贵族、绅商士子争相效尤。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的时尚。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如米芾、苏轼等赏石大家,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舜钦等文坛、政界名

    流都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收藏、品评、欣赏奇石的积极参与者。

    傻子梦石说,宋代赏石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出现了许多赏石专著,如杜绍(字季阳)的《云林石谱》、范成大的《太湖石志》、常懋的《宣和石谱》、渔阳公的《渔阳石谱》等。其中仅《云林石谱》便记载石品有116种之多,并各具生产之地、采取之法,又详其形状、色泽而品评优劣,对后世影响最大。又据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录集·怪石辨》载:“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足见当时以”怪石”作为文房清供之风已相当普遍了。

    林正说,以书画两绝而闻名于世的北宋米芾(字元肆)是11世纪中叶中国最有名的藏石、赏石大家。他不仅因爱石成癖,对石下拜而被国人称为“米癫”,而且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

    刘傻子说,其实当时癖石者甚众,米芾只是其中之一罢了,“爱石而癖”绝非米氏所独钟者。据文献载:“米尝守涟水,地接灵壁,蓄石甚富,一一加以美名,入室终日不出。”当时有位监察使叫杨杰的,“知米好石废事,往正其癖”。但正当他老先生振振有词地教训米芾时,“米径前以手于左袖中取一石,其状嵌空玲珑,峰峦洞穴皆具,色极清润。米举石宛转翻复以示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殊不顾,乃纳之左袖。又出一石,叠峰层峦,奇巧更胜,杨亦不顾,又纳之左袖。最后又出一石,尽天画神楼之巧;又顾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忽曰:‘非独公爱,我亦爱也!’即就米手攫得径登车去。”

    刘傻子说,这个故事十分生动有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米家奇石多小巧玲咙、富于山水画意的天然特色,和当时上层社会爱石、藏石的浓厚风气。元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均处低潮,赏石雅事当然也不例外。大书画家赵孟頫(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是当时赏石名家之一,曾与道士张秋泉真人善,对张所藏“水岱研山”一石十分倾倒。面对“千岩万壑来几上,中有绝涧横天河”的一拳奇石,他感叹“人间奇物不易得,一见大呼争摩娑。米公平生好奇者,大书深刻无差讹。”这一时期,在赏石理论上无大建树。

    他们正在议论,刚才那个古装青年过来了,说:“我刚才去向老爷禀报了,老爷要我们带你们去一个陈列室看奇石。”

    陶景山院长、李永校长、权耀军厅长、徐兰总经理、王杰会长、林正会长等随着古装青年进入一室。这里面的奇石,以室内陈列布置或几案摆设为主,独立观赏,以自然形成为要素,形体较小,可以移动,精美别致,并配有盘、盆、座、架、锦盒之类的附属物,具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及文化艺术品位的石质艺术品。

    刘傻子说,此类观赏石属于狭义的观赏石范畴。它包括千姿百态的山水景石、形象生动的象形石、色彩艳丽的图案石和纹理石、剔透晶莹的矿物晶体、富有观赏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具有研究、收藏价值的事件石和纪念石等,也包括为表露石之天然色彩、图纹,经切割或研磨,配以几架装饰的大理石等图纹石或色彩石。

    刘傻子对穿越号机器人手机说:“解除梦幻。”陶景山院长、李永校长、权耀军厅长、徐兰总经理、王杰会长、林正会长、王震东会长等等醒了过来,陶景山院长说:“刚才好像做了一个欣赏奇石的美梦。”刘傻猪说:“我用投影仪播放奇石视频的时候,让穿越号机器人手机请大家进入了奇石欣赏的梦幻境界。”李永校长说:“原来如此,华夏奇石文化源远流长呀。”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956/2856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