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黄帝内经故事版 > 第161章 痈疽
    黄帝问岐伯:“我听说肠胃接受食物,上焦产生气来温暖肌肉,滋养骨节,并通畅皮肤的腠理;中焦产生的气如同露水,向上滋润溪谷,渗透到细小的脉络中,使津液调和,进而转化为血液。当血液调和时,首先会充盈细小的脉络,然后注满络脉,当络脉都充满后,再流入经脉。阴阳气血已经充满,就会随着呼吸而流动。流动时遵循一定的规律,周而复始,与自然的规律相吻合,永不停息。在治疗时,我们需要调和气血,从虚处去实,从实处去虚。我已经明白了气血平和与不平和的道理,但我不知道痈疽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成功治愈或失败、导致死亡的时间长短如何判断,你可以告诉我吗?”

    岐伯回答说:“经脉中的气血流动不息,与天的运行相符合,与地的规律相吻合。当天上的星辰失去规律,日月出现薄蚀;当地上的水道失去规律,洪水泛滥,草木不能生长,五谷不能成熟;同样,当经脉的通道不通畅,人们之间的往来就会受阻,社区和村落的居民就会被迫分散。气血的运行也是如此。我来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血脉和营卫之气在体内周流不息,上与星辰相应,下与经络的数目相符。当寒邪侵入经络时,血液会凝结,血液凝结就会导致不通畅,不通畅时卫气就会聚集在那里,无法返回,于是就会形成痈肿。如果寒气转化为热,热势过盛就会腐化肌肉,肌肉腐化就会变成脓液,脓液如果不能排出就会腐烂筋脉,筋脉腐烂就会损伤骨骼,骨骼受伤就会消耗骨髓,导致骨髓空虚。如果不能及时排泄,血液就会枯竭空虚,筋骨肌肉就会失去滋养,经脉就会破损,这些毒素就会熏染五脏,导致五脏受损,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黄帝问岐伯:“我希望能够详细了解各种痈疽的形态、发病的忌讳日期以及它们的名称。”

    岐伯回答说:“如果痈疽发生在喉咙中,我们称之为猛疽。猛疽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化脓,脓不排出,会堵塞喉咙,半日内患者就会死亡。如果化脓了,治疗时需要用猪膏冷敷,并让患者吃冷食,这样三天内就可以痊愈。”

    “痈疽发生在颈部,我们称之为夭疽。夭疽的特点是红肿发黑,如果不及时治疗,热气会下行至腋下,首先伤害任脉,然后向内熏灼肝肺。一旦熏灼到肝肺,患者十多天内就会死亡。”

    “阳气过盛积聚在脑部,消蚀骨头停留在项部,我们称之为脑烁。患者面色不悦,项部疼痛如针刺。如果伴有心烦意乱,则无法治疗,患者会死亡。”

    “痈疽发生在肩部及上臂,我们称之为疵痈。其特征是红肿发黑,需要紧急治疗。这种痈疽会使患者全身出汗直至脚部,但一般不会伤害五脏。如果痈疽发生四五天还没有化脓,可以进行热灸。”

    “发生在腋下的红肿而坚实的痈疽,我们称之为米疽。治疗时需要用细长的砭石,轻轻地刺破痈疽,并涂上猪膏,六天后就能痊愈,不需要包扎。如果痈疽坚硬而不溃破,可能是马刀挟瘿,需要紧急治疗。”

    “痈疽发生在胸部,我们称之为井疽。它的形状像大豆,发病后三四天,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下行至腹部,若再不治疗,七天内患者就会死亡。”

    “痈疽发生在胸前,我们称之为甘疽。它的颜色发青,形状像谷粒或果实,患者常常感到寒热交替。需要紧急治疗,去除寒热症状,否则十年内患者会死亡,死后还会流出脓液。”

    ……(以此类推,岐伯详细解释了其他各种痈疽的特点、发病位置、治疗方法以及可能的后果)

    “如果痈疽发生在关节部位并且与其他部位的痈疽相对应,这是无法治疗的。发生在阳经部位的痈疽,患者会在百日内死亡;发生在阴经部位的痈疽,患者会在三十日内死亡。”

    “发生在小腿上的痈疽,我们称之为兔啮。它的特点是红肿直至骨头,需要紧急治疗,否则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岐伯继续解释其他各种痈疽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发生在足趾上的痈疽,我们称之为脱痈。如果它的颜色赤黑,那么患者无法治疗,会死亡;如果不赤黑,则不会死亡;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需要紧急处理,否则患者会死亡。”

    黄帝问岐伯:“你提到了痈和疽,这两者之间应该如何区分呢?”

    岐伯回答说:“当营气和卫气在经脉中滞留时,血液就会凝结而无法流动,血液不流动则卫气也会跟随停滞而无法通行,形成阻塞和停滞,从而导致局部发热。如果这种大热持续不止,热势过盛就会使肌肉腐烂,肌肉腐烂后就会化脓。然而,如果这种病变没有深入到骨髓,骨髓就不会被烧焦和枯死,五脏也不会受到伤害,这样的病症我们称之为‘痈’。”

    黄帝又问:“那什么是‘疽’呢?”

    岐伯解释说:“当热气极度炽盛,并且深入到肌肤内部,导致筋和骨髓都枯死,同时与五脏内部相连,使血气枯竭。在疽的下方,筋骨和健康的肌肉都会消失殆尽,这样的病症我们称之为‘疽’。疽的特点是表皮干燥而坚硬,就像牛脖子上的皮肤一样;而痈的特点是表皮较薄且湿润。这是区分痈和疽的主要征候。”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406/283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