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黄帝内经故事版 > 第109章 口问
    黄帝与岐伯的对话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黄帝坐在宫殿的偏殿内,他挥退了左右的侍从,独自沉思。突然,他转向身边的岐伯,这位德高望重的医学大师,开口道:“岐伯啊,我已经仔细研究了九针之经,对于阴阳逆顺,以及六经的理论都已有了深入的理解。但我现在更想听听那些不在经书之中,而是你亲自口传的经验之谈。”

    岐伯听后,站起身来,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回答道:“陛下,您的问题真是太好了!这些口传的经验,正是我从先师那里继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黄帝点点头,示意岐伯坐下,继续道:“那么,就请你为我细细道来。”

    岐伯坐下后,开始缓缓讲述:“陛下,您知道,百病的起源,大多与风雨寒暑、阴阳失调、喜怒哀乐、饮食起居不当,以及突然的大惊大恐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内的血气和阴阳失衡,经络阻塞,脉道不通。当阴阳相逆,卫气滞留,经脉空虚,血气无法按正常次序运行时,疾病就产生了。下面,我就为您详细解释一些常见的症状及其成因。”

    黄帝点了点头,表示洗耳恭听。

    岐伯继续说道:“陛下,您知道人为何会打哈欠吗?其实,这是因为人体内的卫气在白天行走于阳经,夜晚则行走于阴经。夜晚是阴气主导的时候,人们应该休息。而打哈欠,正是阴阳相引的一种表现。当阴气积聚在下,阳气尚未完全消退时,阳气向上牵引,阴气向下牵引,两者相互作用,就产生了打哈欠的现象。如果阳气完全消退,阴气完全主导,人就会进入睡眠状态;而当阴气消退,阳气旺盛时,人就会醒来。治疗打哈欠,可以通过泻足少阴经,补足太阳经来实现。”

    黄帝听后,若有所悟,接着问道:“那么,人为何会打嗝呢?”

    岐伯解释道:“打嗝通常是由于胃气上逆引起的。当食物进入胃中,胃气本应向下传导至肺。但如果胃中同时有寒气和新食的谷气,两者相互冲突,就会导致胃气上逆,形成打嗝。治疗打嗝,可以通过补手太阴经,泻足少阴经来实现。”

    黄帝又问道:“那人为何会叹息呢?”

    岐伯回答道:“叹息通常是由于阴气过盛而阳气不足引起的。当阴气强盛而阳气虚弱时,阴气急速而阳气迟缓,导致阴阳失衡。治疗叹息,可以通过补足太阳经,泻足少阴经来实现。”

    黄帝继续追问:“那人为何会突然感到寒冷颤抖呢?”

    岐伯解释道:“这通常是因为寒气侵入皮肤,导致阴气过盛而阳气虚弱。治疗时,应补充阳气以驱散寒气。”

    黄帝又问道:“人为何会嗳气呢?”

    岐伯说:“嗳气通常是因为胃中寒气上逆所致。当胃中寒气从下向上扩散并再次返回胃中时,就会形成嗳气。治疗时,应补足太阴经和阳明经。”

    黄帝又问:“人为何会打喷嚏呢?”

    岐伯回答说:“打喷嚏是因为阳气充足且流通顺畅时,充满于心中并通过鼻腔排出所致。治疗时,应补足太阳经的荣穴以及眉本穴。”

    黄帝再次问道:“人为何会感到身体无力、垂软呢?”

    岐伯解释道:“这通常是因为胃气不充实导致各经脉虚弱所致。当各经脉虚弱时,筋脉就会变得懈怠无力。治疗时,应根据无力的部位补充分肉间的气血。”

    最后,黄帝问道:“人为何会在悲哀时流泪呢?”

    岐伯回答说:“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眼睛是众多经脉汇聚的地方也是泪液流出的通道。口鼻则是气的门户。因此当人感到悲哀忧愁时心就会受到影响而跳动不已,心一动五脏六腑就都会受到震动摇荡起来;五脏六腑一震动摇荡经脉也就感应到而随之波动起来;经脉波动眼泪就随之流出来了。眼泪是用来灌溉和濡养眼睛等孔窍的。所以上液之道一经开启人就会流眼泪;眼泪流个不停就会导致体内液体枯竭;液体枯竭就会使眼部得不到灌溉和濡养;眼部得不到灌溉和濡养就会使眼睛看不清东西了这就是所谓‘夺精’。治疗时,应补足天柱经和颈部两侧的穴位。”

    黄帝听完岐伯的详细解释后深感佩服和满足,他感叹道:“岐伯啊,你果然学识渊博、医术高超!今日之谈让我受益匪浅!”

    黄帝与岐伯的对话

    黄帝坐在大殿之中,思索着人体的奥秘,他转向身边的岐伯,问道:“岐伯,我发现有些人常常会深深地叹息,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岐伯微微一笑,回答说:“陛下,人之所以会深深地叹息,多是因为心中忧虑和思念过多。当忧思过度时,心系就会变得紧张,导致气道受到约束,呼吸不畅。为了缓解这种不适,人们就会通过叹息来伸展气道,使呼吸变得顺畅。在治疗时,我们可以选择补足手少阴、心主和足少阳这三个经络,并适当留针以加强疗效。”

    黄帝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接着又问:“那有些人会不自觉地流涎,这又是为什么呢?”

    岐伯解释说:“流涎通常与胃中的热气有关。当饮食进入胃中,如果胃中有热,就会引发胃中的虫子蠕动。这些虫子的活动会导致胃的蠕动变得缓慢,进而使廉泉穴(位于舌下,主管唾液分泌)开启,从而导致涎液流出。在治疗时,我们应该补足少阴经以调和胃热。”

    黄帝听后,若有所悟,继续问:“有些人会时常感到耳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岐伯回答道:“耳鸣通常与耳部经络的空虚有关。耳朵是众多经脉汇聚的地方,当胃中空虚时,这些经脉也会变得虚弱。虚弱的经脉会导致气血下行不畅,某些经脉甚至出现枯竭,从而引起耳鸣。在治疗时,我们可以选择补足客主人穴(即听宫穴,位于耳前)和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之处,以补充耳部经络的气血。”

    黄帝又问:“有些人会不自觉地咬自己的舌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解释说:“这通常是由于气血逆乱上行所致。不同的经脉气血逆乱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如少阴气至则咬舌,少阳气至则咬颊,阳明气至则咬唇。在治疗时,我们需要根据主要病症所在的经脉进行补充。”

    黄帝感叹道:“这些病症看似各异,但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气血的逆乱和经络的空虚所致。那么,对于这些病症,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针对不同的病症,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对于叹息,我们可以补足手少阴、心主和足少阳三个经络;对于流涎,我们可以补足少阴经;对于耳鸣,我们可以补足客主人穴和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之处;对于咬舌,我们需要根据主要病症所在的经脉进行补充。总之,治疗的原则就是补足空虚的经络,调和逆乱的气血。”

    黄帝听后,深感岐伯的医术之高明,不禁点头称赞。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406/2829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