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黄帝内经故事版 > 第100章 四时气
    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关于四时之气与灸刺之道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黄帝坐在王宫的议事厅中,与岐伯展开了深入的医学讨论。黄帝深知岐伯是当时的医学泰斗,对针灸之道有着深厚的造诣,因此特地请他来解答心中的疑惑。

    黄帝问道:“岐伯先生,我知道四季的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季节会导致不同的疾病。那么,在针灸治疗中,我们如何根据四时之气的变化来确定治疗方法呢?”

    岐伯微微一笑,回答道:“陛下所言极是。四时之气各有所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在针灸治疗中,我们必须根据四时之气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气穴进行施针。比如,在春天,我们应该选择经脉、血脉和分肉之间的穴位进行施针,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深刺之;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则浅刺之即可。夏天时,应该选择盛经孙络以及分间绝皮肤的穴位;秋天则取经俞,邪在腑,取之合;到了冬天,应取井荥穴,并深刺以留之。”

    黄帝点头表示赞同,接着问道:“那么,在具体的疾病治疗中,我们又该如何运用灸刺之道呢?”

    岐伯沉思片刻,回答说:“以温疟为例,患者若汗不出,则应在五十九个穴位上进行施针。对于风肤胀的患者,应在五十七个穴位上取皮肤之血,直至血液尽出为止。飧泄的患者则需要补三阴之穴,并在阴陵泉穴上进行长时间留针,待热气散去后方可停止。对于转筋的症状,若在阳侧则治其阳,若在阴侧则治其阴,均需迅速施针。”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又问道:“关于徒的症状,又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徒的症状,应首先取脐下三寸的穴位,用铍针进行施针。施针后,要用竹筒或类似工具将针孔封闭,使邪气得以排出。封闭时要保持一定的力度,若力度过缓则会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力度过急则会使患者安静。治疗时应每隔一天施针一次,直至邪气完全排出为止。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服用闭药,并在服药时只饮水,不进食;进食时则不饮水,并保持饮食清淡,持续一百三十五天。”

    黄帝继续追问:“对于着痹不去、久寒不已的症状,又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对于这种症状,应迅速取足三里穴进行施针。若病情涉及骨骼,则需在相应骨骼周围进行施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黄帝又问:“肠中不便的症状又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肠中不便的患者,应取足三里穴进行施针。若病情表现为泄泻,则应用泻法;若表现为虚弱,则应用补法。”

    黄帝继续提问:“对于疠风的症状,我们又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疠风的患者,应先在患处进行施针,然后用锐利的针具将患处刺破,挤出恶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饮食调养,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黄帝又问道:“对于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等症状,我们又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这些症状表明邪气已经侵入大肠。在治疗时,应取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等穴位进行施针。同时,要注意观察邪气所经过的经脉,并对其进行调理。”

    黄帝又问:“对于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等症状,我们又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这些症状表明邪气已经侵入胆和胃。在治疗时,应取足三里穴以下进行施针。若胃气逆上,则应用针具刺破少阳血络以封闭胆逆。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虚实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去除邪气。”

    黄帝又问:“对于饮食不下、膈塞不通等症状,我们又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这些症状表明邪气已经侵入胃脘。在治疗时,应根据邪气所在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施针。若邪气在上脘,则应用针具抑制其上升并使其下降;若邪气在下脘,则应用针具驱散其邪气并使其消散。”

    黄帝继续提问:“对于小腹痛肿、不得小便等症状,我们又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这些症状表明邪气已经侵入三焦约。在治疗时,应取太阳大络等穴位进行施针。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络脉和厥阴小络是否结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406/2829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