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黄帝内经故事版 > 第83章 本输
    黄帝向岐伯问道:“在针灸的治疗上,我想了解如何准确掌握和运用十二经络的起始与终点、络脉的不同之处、五俞穴的停留位置、六腑与经脉的合点、四季变化时经络气血的出入情况、五脏之气流注的部位,以及这些经络和穴位的宽度、深浅和高低的具体位置。请你详细解释一下吧。”

    岐伯回答道:“好的,我会依次向您说明。”

    “首先是肺经,它从手大拇指内侧的‘少商’穴开始,这是井穴,属于木属性;接着流向‘鱼际’穴,这里是荥穴;再注于‘太渊’穴,是俞穴,位置在鱼际后一寸的凹陷处;然后经过‘经渠’穴,这是经穴,位于寸口处,气血流动而不停留;最后流入‘尺泽’穴,这是合穴,位于肘部内侧的动脉处,整条经脉是手太阴经。”

    “然后是心经,它从手中指的‘中冲’穴开始,同样是井穴;流经‘劳宫’穴,这里是荥穴;注于‘大陵’穴,为俞穴,位置在掌后两骨之间稍下方;接着通过‘间使’穴,这是经穴,位于两筋之间,三寸之处,气血流动时到达,无流动时则停止;最后流入‘曲泽’穴,这是合穴,位于肘部内侧稍下方的凹陷处,屈肘时更易找到,整条经脉是手少阴经。”

    ……(后续解释依照文中内容继续)

    “最后,这些经络穴位共有二十五处五俞穴,加上六腑的六处合穴,总共是三十一处重要穴位。六腑的经脉都是从足部的三阳经开始,向上与手部的经脉相连。”

    “在人体中,缺盆中央的经脉是任脉,被称为‘天突’。在它的旁边,第一条侧动脉是足阳明经的‘人迎’穴;第二条是手阳明经的‘扶突’穴;第三条是手太阳经的‘天窗’穴;以此类推,直到第六条是足太阳经的‘天柱’穴。第七条是颈部中央的督脉,被称为‘风府’。而在腋窝内的动脉,则是手太阴经的经脉。”

    黄帝听后,对岐伯的解答表示满意,并深感针灸之道的深奥与重要。

    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关于人体经络的详细解释,用白话文对话的形式呈现如下:

    黄帝:“岐伯,关于人体经络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我想深入了解一下。你能为我详细解释胃经和其他一些经络的走向和关键穴位吗?”

    岐伯:“当然可以,黄帝。首先,我们来说说胃经。胃经从足部的‘厉兑’穴开始,它位于第二脚趾和大脚趾之间的末端,这是胃经的起始点,也被称作‘井金’穴。然后,它流经‘内庭’穴,位于第二脚趾和脚掌之间,是胃经的‘荥’穴。接着,它注于‘陷谷’穴,位于足背中间,向上两寸处的凹陷中,这是胃经的‘俞’穴。

    继续向上,经过‘冲阳’穴,它在足背上五寸处的凹陷中,是胃经的‘原’穴,摇动足部就可以找到。然后,它行至‘解溪’穴,位于‘冲阳’穴上方一寸半的凹陷中,这是胃经的‘经’穴。最后,它流入‘下陵’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这是胃经的‘合’穴。

    除了‘足三里’,再向下三寸是‘巨虚上廉’,再向下三寸是‘巨虚下廉’。这些穴位都与胃经紧密相关。大肠的穴位属于胃经的上部,小肠的穴位属于下部,所以大肠和小肠都与胃经有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足阳明胃经。”

    黄帝:“原来如此,我明白了。那接下来,你能讲讲三焦经、小肠经和大肠经的走向和穴位吗?”

    岐伯:“好的。三焦经从手部的‘关冲’穴开始,它位于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的末端,是‘井金’穴。接着,它流经‘液门’穴,位于小指和无名指之间,是‘荥’穴。然后,它注于‘中渚’穴,位于手背关节后的凹陷中,是‘俞’穴。再经过‘阳池’穴,位于手腕上的凹陷中,是‘原’穴。之后,它行至‘支沟’穴,位于手腕上三寸,两骨之间的凹陷中,是‘经’穴。最后,它流入‘天井’穴,位于肘部外侧大骨上的凹陷中,是‘合’穴。

    小肠经从手部的‘少泽’穴开始,它位于小指的末端,是‘井金’穴。之后,它流经一系列穴位,最终到达‘小海’穴,位于肘部内侧大骨外侧,去端半寸的凹陷中,是‘合’穴。

    大肠经从手部的‘商阳’穴开始,它位于食指的末端,是‘井金’穴。同样,它也会流经一系列穴位,最终到达‘曲池’穴,位于肘部外侧的凹陷中,是‘合’穴。”

    黄帝:“这些穴位和经络的知识真是深奥而有趣。那么,你提到的‘五五二十五俞,六六三十六俞’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这是指五脏六腑各有五个关键的穴位,也就是‘五俞’,总共有二十五个穴位。而六腑除了这五个穴位外,还有六个‘合’穴,加起来就是三十一个穴位,但因为大肠和小肠都与胃经有联系,所以也可以算作胃经的穴位,因此总共是三十六个穴位。”

    黄帝:“我明白了。那么,这些经络和穴位在人体中是如何分布的呢?”

    岐伯:“在人体中,这些经络和穴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连接着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例如,在缺盆中央的任脉,被称为‘天突’。而在任脉旁边,有一条足阳明经的动脉,叫做‘人迎’。此外,还有手阳明经的‘扶突’穴、手太阳经的‘天窗’穴等等,它们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黄帝:“这些知识真是宝贵,岐伯。感谢你的详细解释。”

    岐伯:“黄帝客气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黄帝和岐伯继续他们的对话,探讨针灸和经络的知识:

    黄帝:“岐伯,我听说针灸治疗时,对某些穴位的刺法有着特定的要求。你能详细说说吗?”

    岐伯:“当然可以。比如,在刺‘上关’穴时,患者张口后就不能再闭口;刺‘下关’穴时,患者闭口后就不能再张口;刺‘犊鼻’穴时,患者屈腿后就不能伸直;同时刺‘上关’和‘下关’两穴时,患者伸腿后就不能再弯曲。”

    黄帝:“这些刺法的要求真是细致入微。另外,我注意到不同的经脉在人体中的分布位置也有所不同。你能讲讲这些经脉的大致位置吗?”

    岐伯:“没问题。足阳明经,它有一个重要的动脉在喉咙两侧,对应的穴位在胸部中间。手阳明经,它的穴位在足阳明经穴位的外面,距离曲颊大约一寸的位置。手太阳经正好在曲颊上。足少阳经在耳朵下方、曲颊的后面。手少阳经则从耳后出来,上到颞骨上方。足太阳经则位于颈部大筋的中间,靠近发际线。”

    黄帝:“这些经脉的位置确实复杂,需要仔细辨认。另外,我听说五脏六腑与经脉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你能讲讲吗?”

    岐伯:“当然。肺与大肠相合,大肠是传导的腑。心与小肠相合,小肠是受纳的腑。肝与胆相合,胆是藏精的腑。脾与胃相合,胃是容纳五谷的腑。肾与膀胱相合,膀胱是储存津液的腑。少阳经与肾相连,而肾又向上连接肺,因此少阳经与肺、肾两脏都有关联。三焦是中空的腑,是水液代谢的通道,它与膀胱相连,是一个独特的腑。”

    黄帝:“这些脏腑与经脉之间的联系真是神奇。那么,在治疗时,我们如何根据四季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刺法呢?”

    岐伯:“根据四季的变化,我们的刺法也要相应调整。春天时,我们主要选择络脉、荥穴、大经以及分肉之间的穴位进行刺治,病情严重的就深刺,病情轻的就浅刺。夏天时,我们选择俞穴、孙络、肌肉和皮肤上的穴位。秋天时,我们主要选择合穴,其他方法如同春天。到了冬天,我们选择井穴和俞穴的分部进行深刺,并留针。这是根据四时变化,气在人体中的流动和停留位置,以及病情所在脏腑的适宜刺法。”

    黄帝:“那么,对于特定的病症,比如转筋和痿厥,我们又该如何施针呢?”

    岐伯:“对于转筋的患者,我们应该让患者站立起来进行施针,这样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对于痿厥的患者,我们应该让患者张开肢体进行刺治,这样可以迅速减轻痛苦。”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406/282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