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黄帝内经故事版 > 第71章 六元正纪大论
    黄帝与岐伯的对话继续,深入探讨了五运六气对自然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黄帝问:“关于六化六变,胜复淫治,以及甘、苦、辛、咸、酸、淡等味道在治疗中的先后顺序,我已经有所了解了。然而,五运的变化,有时与天气相符,有时与天气相逆,或者既与天气相符又与地气相逆,或者既与地气相合又与天气相逆,这种相互之间的相得与不相得,我尚不能完全明白。我希望能够深入理解天地之间的规律,顺应自然之理,调和五运,使天地的升降变化都能适宜,五运的宣行都能遵循其规律,从而达到和谐。在食物的选择上,我又应该如何根据五运的变化来调整呢?”

    岐伯深深一拜,回答道:“您问得真是深刻啊!这是关于天地之间最基本的规律和变化的源头,非圣明的帝王,谁能够穷尽其中的道理呢?我虽然不才,但愿意尽力解释这些道理,让这些知识能够流传久远,不被遗忘。”

    黄帝说:“那就请先生按照这些道理,详细讲解一下,从各类事物的次序,到它们所主宰的部门,再到它们各自的主宰者,以及它们的气数和正化过程,我希望能一一了解。”

    岐伯说:“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每年的运气,以了解它所对应的气化规律。金木水火土五行各有其运行的规律,寒暑燥湿风火六种天气各有其影响。了解这些,我们就可以看清天道,调和民气,使阴阳调和,不再困惑。现在,我就逐一为您解释。”

    黄帝问:“那么,太阳司天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呢?”

    岐伯回答:“太阳司天的时候,是在辰年和戌年。太阳司天的时候,根据其不同的组合,会有不同的气化特点。例如,在太角太阴的年份,运气主风,其变化可能导致风声四起,树木摇动,人们可能会因此感到眩晕、头痛等症状。而在太徵太阴的年份,运气主热,其变化可能导致天气极端炎热,人们可能会因此感到热郁。以此类推,还有太宫太阴、太商太阴、太羽太阴等年份,各自有其特定的气化特点和可能导致的疾病。”

    接着,岐伯详细解释了太阳司天期间,一年中各个时段的气化特点和可能导致的疾病,并给出了相应的治疗和饮食建议。他强调,在治疗疾病和选择食物时,应该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来调整,以顺应自然规律,达到和谐统一。

    黄帝听后,深感岐伯的医术之深,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之透彻,不禁赞叹不已。

    黄帝与岐伯继续讨论五运六气中的不同司天对自然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黄帝说:“很好,那么阳明司天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岐伯回答道:“阳明司天发生在卯年和酉年。阳明司天期间,如果配以少角、少阴,那么就会有清热胜复相同的现象,同时商音也会特别明显。比如丁卯年和丁酉年,就是这种情况。这一年,运气主要是风清热,五运的次序是少角(初正)、太徵、少宫、太商、少羽(终)。”

    “而当阳明配以少徵、少阴时,则会有寒雨胜复相同的现象,商音也特别明显。癸卯年和癸酉年就是这种情况。这一年的运气主要是热寒雨,五运的次序是少徵、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

    岐伯继续列举了阳明司天与其他运气组合时,可能出现的气候变化和疾病类型,并解释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黄帝表示赞同后,又问道:“那么少阳司天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岐伯回答:“少阳司天发生在寅年和申年。少阳司天期间,如果配以太角、厥阴,那么就会有风鼓的现象,同时商音也会特别明显。壬寅年和壬申年就是这种情况。这一年,运气主要是风鼓,五运的次序是太角(初正)、少徵、太宫、少商、太羽(终)。”

    “而当少阳配以太徵、厥阴时,则会有暑热的现象,同时商音也特别明显。戊寅年和戊申年就是这种情况。这一年的运气主要是暑,五运的次序是太徵、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岐伯继续列举了少阳司天与其他运气组合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气候变化和疾病类型,并解释了这些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他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

    黄帝和岐伯继续讨论五运六气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黄帝说:“少阳司天的变化我已经了解了,那么太阴司天会如何呢?”

    岐伯回答道:“太阴司天发生在丑年和未年。在这些年份里,根据五运六气的不同组合,会有不同的气候和疾病表现。”

    “例如,在太阴少角、太阳组合的年份,如丁丑和丁未年,运气主要是风清热。此时的气候变化可能会表现为大风和温暖,草木也会提前繁荣。但由于气候的不稳定,人们可能会受到温病的影响,如血溢、目赤、咳嗽等症状。”

    “而在太阴少徵、太阳组合的年份,如癸丑和癸未年,运气主要是热寒雨。此时的气候可能表现为热天中夹杂着寒雨,人们可能会因为气候变化而患上一些热郁和寒湿的病症。”

    岐伯继续解释,在不同的太阴司天年份里,气候变化和疾病表现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太阴司天期间,阴气占据主导地位,阳气相对较弱。这会导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容易出现大风、寒雨等自然现象。

    “在太阴司天期间,由于阴气的强盛,人们容易患上寒湿类的疾病,如腹满、身体沉重、水肿、痞逆、寒厥等症状。”岐伯说,“因此,在饮食和治疗上,我们需要根据气候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食用温热的食物,避免寒凉,同时注重身体的保暖和湿气的排除。”

    黄帝听后表示赞同,并询问如何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来调整生活和饮食。岐伯回答说,要根据气候的寒热、湿燥来选择合适的饮食和治疗方法,如使用咸、辛、酸等味道的食物来调和体内的阴阳平衡,同时根据气候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和生活方式,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岐伯还强调,要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谷物和食物,以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消耗体内的阳气和阴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

    黄帝与岐伯的对话继续,讨论五运六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黄帝问:“关于少阴司天的情况,您如何看呢?”

    岐伯回答说:“少阴司天发生在子年和午年。在不同的年份里,由于五运六气的不同组合,会导致不同的气候和疾病。”

    “例如,在少阴太角、阳明组合的年份,如壬子年和壬午年,风气盛行,可能会出现气候多变,导致疾病如胸闷、满胀等。太角作为初运,接下来的运气依次为少徵、太宫、少商、太羽。”

    “而在少阴太徵、阳明组合的年份,如戊子年和戊午年,天气炎热,可能会导致上热、血溢等病状。太徵作为初运,接下来的运气为少宫、太商、少羽、少角。”

    岐伯继续解释,不同的年份会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疾病表现,但总体来说,少阴司天期间,天气和地气相互作用,导致气候多变,人体容易受到影响。

    黄帝问:“那么,在少阴司天期间,我们应该如何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呢?”

    岐伯回答说:“在少阴司天期间,我们要注意抑制运气中的不利因素,增强岁气中的有利因素,以调和体内的阴阳平衡。在饮食上,要食用岁谷来保全真气,食用间谷来避免虚邪的侵袭。在治疗方法上,要根据气候的寒热、湿燥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如使用苦味药物来燥湿、温化,或者使用酸味药物来收敛等。”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与当前气候相反的药物或食物,如用热药时避免在热天使用,用寒药时避免在寒天使用等。总之,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和人体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饮食和治疗方法。”

    黄帝听后表示赞同,并感叹说:“这些关于五运六气的知识真是深奥而重要啊!它们不仅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还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岐伯也表示同意,并强调说:“是的,了解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保持健康。”

    黄帝与岐伯的对话继续,他们正在探讨关于五运六气中厥阴司天的特性和影响。

    黄帝说:“很好,那么关于厥阴司天的情况,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岐伯回答说:“厥阴司天发生在巳年和亥年。在这些年份里,由于五运六气的不同组合,会有不同的气候和疾病表现。”

    “比如,在厥阴少角、少阳组合的年份,如风清和热这两种气候特征会同时出现,丁巳和丁亥年都是如此。此时的气候变化可能会表现为风多和温暖,而少角作为初运,接下来的运气依次为太徵、少宫、太商、少羽。”

    岐伯继续解释,其他不同年份的运气和疾病特点。他说:“在厥阴司天期间,天气多变,地气相对稳定。风从高远之地吹来,热气随之而来。云聚于雨府,湿气开始流行。风与火相互作用,与天上的岁星和荧惑星相对应。”

    “具体地说,初之气时,天气开始变得寒冷,肃杀之气渐起,人们容易在身体右侧感受到寒冷。二之气时,寒气不散,雪花飘落,冰霜降临,人们容易在中焦感到热。三之气时,风气盛行,人们可能会出现流泪、耳鸣、肢体动摇、眩晕等症状。”

    “四之气时,湿热交织,人们容易患上黄疸和水肿。五之气时,燥湿交替,寒气侵袭人体,风雨频繁。终之气时,热气盛行,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生发,草木生长,人们感到舒适,但也可能出现温病。”

    黄帝问:“那么,在厥阴司天期间,我们应该如何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呢?”

    岐伯说:“要调和体内的阴阳平衡,必须抑制不利的气候因素,增强有利的气候因素。在饮食上,要用辛味来调和上焦,用咸味来调和下焦。要避免在热气盛行的时候过度活动,以免耗伤体内的阳气。同时,要根据气候的寒热变化来选择合适的饮食和药物,避免使用与当前气候相反的食物或药物。”

    黄帝又问:“那么,如何判断胜复之气和灾害的到来呢?”

    岐伯回答说:“胜复之气是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而灾害则是由于非正常的气候变化引起的。要判断胜复之气和灾害的到来,可以通过观察天象和气候变化来预测。同时,也要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来预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黄帝听后表示赞同,并感叹说:“您的解释真是详尽而深刻啊!通过了解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和疾病的发生。”

    黄帝与岐伯的对话继续,他们正在探讨天地之数的终始以及五运六气的运行规律。

    黄帝问:“关于天地的运行规律,其终始是如何的呢?”

    岐伯回答说:“您问得真详细啊!这是关于天地运行之道的根本。数的起始,是从上而下,一年之中,上半年主要由天气主宰,下半年主要由地气主宰,上下交互,气交则主宰全年,这便是年岁的终始了。所以,通过明确天地的位置与气运的月份,我们就可以知晓天地的运行规律。”

    黄帝又问:“我按照这些规律去行事,但有时却与这些规律不相符,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解释说:“五运六气的运用有多有少,变化有盛有衰,无论是旺盛还是衰微,都与它们各自的运化相符。”

    黄帝好奇地问:“请告诉我这些运化的同化现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风温是春天的同化现象,热曛昏火是夏天的同化现象,胜与复也是相同的,燥清烟露是秋天的同化现象,云雨昏暝埃是长夏的同化现象,寒气霜雪冰是冬天的同化现象。这就是天地五运六气变化的常规。”

    黄帝又问:“五运与天化相同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天符,这个我了解了。但同地化的情况又是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五运太过而与天化相同的有三种情况,不及而与天化相同的也有三种情况;太过而与地化相同的有三种情况,不及而与地化相同的也有三种情况。这些加起来共有二十四种年份。”

    黄帝追问道:“能否具体解释一下这二十四种情况?”

    岐伯列举说:“例如,甲辰年和甲戌年,太宫运,与太阴司天相同;壬寅年和壬申年,太角运,与厥阴司天相同;庚子年和庚午年,太商运,与阳明司天相同,这些都是太过而与天化相同的情况。癸巳年和癸亥年,少徵运,与少阳司天相同;辛丑年和辛未年,少羽运,与太阳司天相同;癸卯年和癸酉年,少徵运,与少阴司天相同,这些都是不及而与天化相同的情况。另外,还有太过或不及与地化相同的情况,总共有二十四种。除了这二十四种情况,其他年份则没有特定的加或临现象。”

    黄帝接着问:“那么‘加’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解释说:“太过而加的是与天化相同的天符,不及而加的是与天化相同的岁会。”

    黄帝又问:“‘临’又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说:“无论是太过还是不及,只要与天化相同,都称为天符。但变化的程度有所不同,疾病的轻重也有差异,生死的时间也有早晚。这就是临的含义。”

    黄帝接着问:“您之前提到‘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我还不太明白,请您解释一下‘远’是什么意思?”

    岐伯回答说:“用热药时避免在热天使用,用寒药时避免在寒天使用。顺应气候则身体和谐,违背气候则容易生病。我们必须敬畏并远离这些相反的气候条件,这就是所谓的‘时兴六位’。”

    黄帝又问:“那么温凉的药物应该如何使用呢?”

    岐伯解释说:“当气候炎热时,用热药需慎重;当气候寒冷时,用寒药需慎重;当气候温和时,用温药需慎重;当气候凉爽时,用凉药需慎重。如果间气与主气相同,则用药无犯;如果间气与主气不同,则用药需小心。这就是所谓的‘四畏’,我们必须谨慎观察。”

    黄帝问:“如果违反了这些原则会怎样呢?”

    岐伯说:“如果天气反常,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气候情况来决定用药。但如果用药超过了需要,即胜过主气,则可以犯禁。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平衡,而不是过度。这就是邪气反胜时的情况。因此,我们要遵循天地的规律,不违背气候的适宜性,不助长邪气,也不助长其复发。这就是至高的治疗原则。”

    黄帝听后表示赞同,并继续问:“五运的气行,主宰着每年的纪时,它们有固定的常数吗?”

    岐伯回答说:“请允许我为您详细解释。”

    黄帝和岐伯的对话持续进行,他们正在讨论不同年份下的天地五运六气变化及其对应的药食调理方法。

    黄帝说:“请为我详细解释一下甲子、甲午年这样的年份中,五运六气是如何变化的?”

    岐伯回答:“甲子、甲午年,上为少阴火司天,中运为太宫土,下为阳明金在泉。这一年热化表现为二,雨化表现为五,燥化表现为四。这些变化是自然的、正常的,我们称之为‘正化日’。在药物和食物的选择上,上应使用咸寒的药物和食物,中应使用苦热的药物和食物,下应使用酸热的药物和食物,这样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黄帝又问:“那么乙丑、乙未年呢?”

    岐伯回答:“乙丑、乙未年,上为太阴土司天,中运为少商金,下为太阳水在泉。这一年热化和寒化交替出现,形成胜复之势,我们称之为‘邪气化日’。这一年可能会有灾害发生在七宫。湿化表现为五,清化表现为四,寒化表现为六,这些是正常的变化。在药物和食物的选择上,上应使用苦热的药物和食物,中应使用酸和的药物和食物,下应使用甘热的药物和食物。”

    随后,岐伯继续解释了丙寅、丙申年,丁卯、丁酉年,戊辰、戊戌年等不同年份的五运六气变化和药食调理方法。

    黄帝认真聆听,不断提问,岐伯则耐心解释,详细说明了每一年份中天地五运六气的变化,以及对应的药物和食物调理方法。

    例如,在庚午、庚子年,上为少阴火司天,中运为太商金,下为阳明金在泉。这一年热化表现为七,清化表现为九,燥化表现为九,为正常变化。在药物和食物的选择上,上应使用咸寒的药物和食物,中应使用辛温和酸温的药物和食物。

    又如,在癸未、癸丑年,上为太阴土司天,中运为少徵火,下为太阳水在泉。这一年寒化和雨化交替出现,形成胜复之势,为邪气变化。可能会有灾害发生在九宫。在药物和食物的选择上,上应使用苦温的药物和食物,中应使用咸温的药物和食物,下应使用甘热的药物和食物。

    通过这样的对话,黄帝对天地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应的药食调理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

    黄帝和岐伯继续讨论关于不同年份下天地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药食调理方法。

    黄帝问:“请为我解释甲申、甲寅年的情况。”

    岐伯回答:“甲申、甲寅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运为太宫土,下为厥阴木在泉。这一年火化表现为二,雨化表现为五,风化表现为八,这是正常的变化。在药物和食物的选择上,上应使用咸寒的药物和食物,中应使用咸和的药物和食物,下应使用辛凉的药物和食物,这样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黄帝又问:“乙酉和乙卯年呢?”

    岐伯回答:“乙酉(太一天符)和乙卯岁(天符),上为阳明金司天,中运为少商金,下为少阴火在泉。这一年热化和寒化交替出现,为邪气变化。灾害可能发生在七宫。燥化表现为四,清化表现为四,热化表现为二,这是正常的变化。在药物和食物的选择上,上应使用苦小温的药物和食物,中应使用苦和的药物和食物,下应使用咸寒的药物和食物。”

    黄帝继续询问其他年份的情况,岐伯逐一详细解释,如丙戌、丙辰年的太阳水司天与太羽水运,丁亥、丁巳年的厥阴木司天与少角木运等。

    岐伯最后总结道:“这些年份的定期之纪,胜复正化,都有固定的规律,我们必须仔细观察。知道这些规律的人,可以一言以蔽之;不知道的人,则会感到困惑无穷。这就是天地五运六气变化的奥秘所在。”

    黄帝听后深以为然,对岐伯的博学与智慧表示敬佩。

    黄帝和岐伯再次深入讨论五运之气的变化,黄帝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黄帝问:“很好。五运之气也会在特定的年份中复发吗?”

    岐伯回答:“是的,当五运之气郁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等待适当的时机发作。”

    黄帝进一步询问:“请您详细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解释说:“五常之气,也就是五运之气,如果过度或不足,其发作的表现会有所不同。太过时发作迅猛,不及时则发作缓慢。迅猛的发作会导致病情严重,而缓慢的发作则会使病情持续。”

    黄帝说:“那么,太过和不及,它们各自的数值表现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太过时,它的数值会达到完成的状态,即‘其数成’。而不及的时候,它的数值则表现为生长的状态,即‘其数生’。而土运之气,常常表现为生长的状态。”

    黄帝继续问:“这些五运之气的发作有什么特点吗?”

    岐伯详细描述了各种五运之气郁积发作的情况:

    “土运之气郁积时,岩石和山谷会震动,雷声隆隆,尘埃弥漫,颜色由黄黑转为白色。随后会有暴雨和洪水,田地受淹,牲畜死亡。但土运之气发作后,也会带来及时的雨水,有利于万物的生长。人们则可能出现心腹胀满、肠鸣腹泻、心痛等症状。”

    “金运之气郁积时,天气清朗,风大且干燥,草木枯萎,金属会发出声音。人们可能出现咳嗽、胸痛、咽干等症状。”

    “水运之气郁积时,阳气被抑制,寒气盛行,霜雪凝结。人们可能出现寒痛、腰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木运之气郁积时,天空昏暗,大风呼啸,房屋倒塌,树木折断。人们可能出现胃痛、胁痛、咽喉堵塞等症状。”

    “火运之气郁积时,天空昏暗,大火蔓延,天气炎热。人们可能出现疮疡、肿胀、疼痛、呕吐等症状。”

    岐伯总结道:“这些五运之气的发作,都有其特定的征兆和表现。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防治相应的疾病。”

    黄帝听后深感认同,对岐伯的医学知识表示敬佩。

    黄帝和岐伯继续讨论五运六气及其应见现象。

    黄帝问:“五运六气郁积到一定程度后会有反应,然后才会显现出来吗?并且,它们都是在到达极端状态后才会发作吗?”

    岐伯回答说:“是的,当五运六气郁积到一定程度,它们会先产生一些预兆,随后才会全面发作。比如木郁之气可能随时发作,而水郁之气则常常伴随火郁之气而发作。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它们发作的时机,这样我们就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如果错过了时机或者与季节相违背,五气的正常运行就会受到影响,生化收藏的过程也会变得没有规律。”

    黄帝又问:“水郁之气发作时会带来雹雪,土郁之气发作时会有暴雨,木郁之气会导致毁折,金郁之气则带来清明,火郁之气使天空昏暗。这些都是什么气候条件造成的呢?”

    岐伯解释说:“气候的强弱不同,五运六气的发作也会有轻微或严重的区别。轻微时,只会影响到当季的气候;严重时,还会影响到下一个季节的气候。通过观察下一个季节的气候变化,我们就可以知道当前季节的气候是否异常。”

    黄帝进一步问:“五运六气的发作如果不在正常的位置上,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五运六气的运行出现了偏差。”

    黄帝问:“这种偏差有规律可循吗?”

    岐伯说:“一般来说,五运六气的偏差都会在三十度左右。”

    黄帝又问:“为什么有时气候会提前或推迟到达呢?”

    岐伯解释说:“如果五运之气太过,那么气候就会提前到达;如果五运之气不足,那么气候就会推迟到达。这是正常的现象。”

    黄帝继续问:“那么,气候正好在应到的季节到达,又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五运之气既不过度也不不足,所以气候能够按时到达。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异常情况了。”

    黄帝再问:“有时候气候会在非正常的季节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

    岐伯解释说:“这是因为五运之气的太过或不足导致的。太过时,气候会在应到的季节提前发生变化;不足时,气候会回到它所克制的气候中去。”

    黄帝接着问:“四季的气候有时会有早晚、高低、左右的差异,它们的预兆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气候的运行有顺有逆,到达的时间有快有慢。所以太过时,气候会提前发生变化;不足时,气候会推迟发生变化。至于四季气候的具体运行规律,春天的气息从西方开始,夏天的气息从北方开始,秋天的气息从东方开始,冬天的气息从南方开始。春天的气息从下往上,秋天的气息从上往下,夏天的气息从中间开始,冬天的气息从外围开始。这些都是四时正化的常规。因此,在极高的地方,冬天的气息会常在;在极低的地方,春天的气息会常在。我们必须仔细观察这些现象。”

    黄帝听后表示赞同,并问:“那么,五运六气的应见现象、六化的正常规律以及六变的记录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六气的正常规律包括变化、胜负、作用以及可能引发的疾病等不同的表现。您想要了解哪一方面呢?”

    黄帝说:“我希望能够全面地了解。”

    于是,岐伯开始详细地解释五运六气的应见现象、六化的正常规律以及六变的记录。

    黄帝和岐伯继续深入讨论五运六气及其在不同时节的特性与影响。

    黄帝问:“请您详细解释一下五运六气在不同时节的具体表现。”

    岐伯回答说:“好的,让我为您逐一解释。当厥阴之气到来时,天气平和,风调雨顺;少阴之气到来时,天气温暖;太阴之气到来时,天气潮湿闷热;少阳之气到来时,天气炎热;阳明之气到来时,天气清爽劲爽;太阳之气到来时,天气寒冷。这些都是时令变化的常态。”

    “接下来,我为您解释五运六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厥阴之气到来时,主导风的变化,开启新的季节;少阴之气到来时,如同火一般,使万物繁荣;太阴之气到来时,掌管雨水,使大地圆满;少阳之气到来时,带来热量,推动万物生长;阳明之气到来时,主管肃杀,使万物成熟;太阳之气到来时,则是寒冷收藏的开始。这是五运六气在自然界中司化的常态。”

    “再来看五运六气在生物生长中的影响。厥阴之气到来时,万物开始生长,风吹草动;少阴之气到来时,万物繁荣,形态显现;太阴之气到来时,万物变化,云雨滋润;少阳之气到来时,万物生长茂盛,生机勃勃;阳明之气到来时,万物开始收获,雾露降下;太阳之气到来时,万物开始收藏,周密细致。这是五运六气在生物生长中气化的常态。”

    “关于五运六气对生物特性的影响,厥阴之气使毛发茂盛;少阴之气使鸟类羽毛丰满;太阴之气使生物裸露;少阳之气使动物羽毛生长;阳明之气使动物甲壳坚硬;太阳之气使动物鳞片完整。这是五运六气在生物特性上德化的常态。”

    “五运六气在自然界中的布政也各有特点。厥阴之气使万物生长;少阴之气使万物繁荣;太阴之气滋润万物;少阳之气使万物茂盛;阳明之气使万物坚固;太阳之气使万物收藏。这是五运六气在布政上的常态。”

    “至于五运六气引起的气候变化,厥阴之气带来大风和凉爽;少阴之气带来温暖与寒冷交替;太阴之气带来雷雨与狂风;少阳之气带来炎热与湿润;阳明之气带来清爽与凉意;太阳之气带来严寒与冰雪。这是五运六气在气候变化上的常态。”

    “在令行方面,厥阴之气使万物动荡不安;少阴之气带来明亮与昏暗;太阴之气带来阴沉与昏暗;少阳之气带来光明与温暖;阳明之气带来烟雾、霜冻与寒风;太阳之气带来坚固与刚硬。这是五运六气在令行上的常态。”

    “至于五运六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厥阴之气可能导致腹部不适;少阴之气可能导致溃疡和发热;太阴之气可能导致体内积水与阻塞;少阳之气可能导致喷嚏、呕吐和疮疡;阳明之气可能导致身体虚浮;太阳之气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这些都是五运六气在人体疾病中的常态。”

    岐伯接着说:“总之,这十二种变化都遵循着五运六气的规律。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然和人类。比如,风的力量使物体移动,热的力量使物体肿胀,燥的力量使物体干燥,寒的力量使物体浮起,湿的力量则可能导致泄泻,甚至水肿。这些变化都是随着五运六气的到来而发生的。”

    黄帝听后说:“我明白了,请您再讲讲五运六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黄帝和岐伯继续讨论五运六气在自然界和人类健康中的应用。

    岐伯说:“六气的运用,各自归于其克制之气而产生变化。比如,太阴的湿润之气会作用于太阳,产生寒冷的变化;太阳的寒冷之气会作用于少阴,产生热的变化;少阴的热气会作用于阳明,产生干燥的变化;阳明的干燥之气会作用于厥阴,产生风的变化;厥阴的风气会作用于太阴,产生雨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来确定它们各自所处的位置。”

    黄帝问:“那么,如果六气各自处于其正确的位置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岐伯回答:“当六气各自处于正确的位置时,它们会带来正常的变化。”

    黄帝说:“我想知道这些变化具体会在哪些地方发生。”

    岐伯解释说:“通过确定六气所处的位置,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们会在哪些方位和月份产生影响。”

    黄帝又问:“那么,六气之间的盈虚状态是如何的呢?”

    岐伯回答:“这取决于它们是太过还是不及。如果是太过,它们的到来会比较缓慢但持续;如果是不及,它们的到来会突然但短暂。”

    黄帝进一步问:“那么,天地之间的气盈虚又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当天气不足时,地气会随之不足;当地气不足时,天气也会受到影响。五运六气处于中间,通常先行变化。如果一方受到另一方的克制,它会归向与其性质相同的一方,并随着五运六气的变化而产生疾病。因此,如果天气过于强盛,地气就会下降;如果地气过于强盛,天气就会上升。盈虚的程度会有所不同,轻微的差异会带来较小的变化,严重的差异会带来较大的变化,甚至可能导致气候的完全转变,从而引发大的疾病。”

    黄帝说:“很好。有一种说法是‘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但我想在治疗时既不远离寒冷也不远离炎热,该怎么做呢?”

    岐伯赞赏地说:“您问得真到位!在治疗时,如果是治疗表症,就不要远离热药;如果是治疗里症,就不要远离寒药。”

    黄帝又问:“如果不使用发表或攻里的方法,却违背了寒热的性质,会怎么样呢?”

    岐伯说:“如果寒热在体内相互冲突,病情就会更加严重。”

    黄帝继续问:“对于那些没有病的人,他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岐伯说:“没有病的人,如果使用了与体质不符的药物,会导致疾病产生;而对于已经患病的人,则可能使病情加剧。”

    黄帝问:“那没有病的人使用这些药物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疾病呢?”

    岐伯说:“如果使用了与体质不符的热药,就可能导致热病,如身体发热、呕吐、腹泻、霍乱、痈疽、疮疡、昏迷、注下(泄泻)、抽搐、肿胀、呕吐、鼻塞、鼻出血、头痛、骨节变形、肌肉疼痛、血溢(出血)、血泄(便血)、淋闭(排尿困难)等疾病。如果使用了与体质不符的寒药,就可能导致寒病,如腹部坚硬、否隔(阻塞)、腹痛、腹泻等疾病。”

    黄帝问:“那对于这些疾病,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在治疗时,必须顺应六气的变化规律,如果违反了这一规律,就需要用克制的方法来治疗。”

    黄帝询问岐伯说:“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生病,需要使用毒药来治疗,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孕妇的病情确实需要使用毒药来治疗,并且治疗得当,那么她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胎儿也不会受到影响。”

    黄帝进一步问:“请告诉我这个‘确实需要使用毒药’的‘故’是指什么?”

    岐伯解释说:“当孕妇体内出现严重的大积大聚(指严重的疾病或病理状态),这时可以使用毒药来治疗,但治疗时要注意控制药量,当病情减轻大半时就应该停止用药,过量用药可能会导致孕妇死亡。”

    黄帝又问:“对于那些病情严重、体内郁结很深的患者,应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根据五行理论,不同的郁结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木郁需要通调肝气来疏解,火郁需要发散心火来解郁,土郁需要健脾消食来减轻,金郁需要宣肺降气来疏泄,水郁需要温阳利水来调和。总之,要根据病情调整气机,过度郁结时要使用相应的药物来克制它,这就是所谓的‘泻’法。”

    黄帝再问:“如果病情是假的,不是真的郁结,又该如何处理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病情是假的,是由于主气(指人体自身的正气)不足,导致客气(指外来的邪气)乘虚而入,这时治疗就没有禁忌了。因为主气不足,所以需要补充正气,同时排除外来的邪气。”

    黄帝感叹道:“这真是圣人之道啊!天地间的自然变化、运行的规律、阴阳的交替、寒暑的更迭,如果不是您这样的智者,又有谁能真正明白呢?请允许我将这些宝贵的知识收藏在灵兰之室中,并命名为《六元正纪》,非经过斋戒仪式,我绝不轻易展示给他人,一定要慎重传授。”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406/281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