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黄帝内经故事版 > 第46章 病能论
    黄帝: 岐伯,如果有人患了胃脘痈,应该如何诊断呢?

    岐伯: 诊断胃脘痈,应当观察胃脉。胃脉应该是沉细的。脉象沉细,说明气机上逆。气机上逆,人迎脉就会很盛,脉象盛则代表有热。人迎脉是胃脉的别称,如果胃脉上逆而且脉象盛,就会导致热邪聚集在胃脘部位,无法排出,因此就会形成胃脘痈。

    黄帝: 说得好!有些人躺下后觉得不安稳,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 这是因为脏腑受到了损伤,或者精气没有归于它应在的地方。脏腑精气安定,人才会觉得安稳,所以人不能忽视自身的病痛。

    黄帝: 有些病人不能躺着睡觉,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 肺是脏腑的盖子,肺气旺盛,脉就会大,脉大的人就无法躺着睡觉。这个道理在《奇恒阴阳》篇中有所论述。

    黄帝: 有个病人患了厥证,诊脉时发现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如果不是这样,病根在哪里呢?

    岐伯: 如果是冬天诊脉,右脉沉紧是正常的,这符合四时的变化规律。而左脉浮而迟,则违背了四时的规律。如果左脉出现这种情况,病根应该在肾,并且很可能与肺有关,还可能伴随腰痛。

    黄帝: 为什么这么说呢?

    岐伯: 少阴经脉贯穿肾,并且与肺相连。现在出现了肺脉的异常,说明是肾出现了问题,而肾是腰痛的病根。

    黄帝: 说得好!有些病人得了颈痈,有人用石头治疗,有人用针灸治疗,结果都能痊愈,真正的病因在哪里呢?

    岐伯: 这就叫做同名异等。痈疽之气已经消散的,应该用针刺的方法打开痈疽,排出脓血。如果气盛血瘀的,应该用石头来进行放血治疗。这就是所谓的“同病异治”。

    黄帝: 有些病人患了狂怒之症,这种病是从哪里来的呢?

    岐伯: 这种病来自于阳气。

    黄帝: 阳气为什么会使人发狂呢?

    岐伯: 阳气是由于突然受到阻滞而难以疏通,所以容易使人发怒,这种病叫做阳厥。

    黄帝: 怎么知道是阳厥呢?

    岐伯: 阳明经脉是经常活动的,而太阳经脉和少阳经脉是不动的。如果本来不动的经脉突然活动起来,就会发生重病,这就是判断的依据。

    黄帝: 应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 减少病人的饮食就可以了。因为食物进入体内后,会滋养阴气,助长阳气,所以减少饮食就可以消除病症。可以让病人服用生铁洛作为饮料。生铁洛可以快速地降气。

    黄帝: 说得好!有些病人身体发热,然后又突然缓解,出汗像洗浴一样,怕风,气短,这是什么病呢?

    岐伯: 这种病叫做酒风。

    黄帝: 应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 用泽泻、白术各十份,麋衔五份,混合在一起,每次用三根手指捏取一些,作为饭后服用。

    岐伯: 所谓“深之细”,是指医者的手指要像针一样,仔细地触摸和切诊脉象。“聚”是指坚硬,“博”是指广大。《上经》讲的是气与天的关系,《下经》讲的是疾病的变化。《金匮》是判断生死存亡的依据。《揆度》是用来衡量判断的。《奇恒》是讲奇特疾病的。所谓“奇”,是指通过治疗,使奇特的疾病不会因为四时的变化而导致死亡;“恒”,是指按照四时的变化规律,病人会正常死亡。所谓“揆”,是指仔细地探求,指的是仔细探求脉理。“度”,是指了解病变的部位,并根据四时变化的规律来推断病情。

    黄帝: 今天真是受益匪浅,感谢岐伯的教诲!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406/269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