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黄帝内经故事版 > 第5章 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与岐伯的白话对话

    黄帝说:“阴阳,这是天地之间的规律,万物的纲纪,变化的根源,生命与消亡的起始,精神之所在。治病,必须要探求阴阳变化的本质。”

    岐伯回答道:“阳气累积成为天空,阴气累积形成大地。阴气宁静,阳气躁动;阳气促进生长,阴气促进成熟;阳气导致消亡,阴气导致收藏;阳气化为气,阴气形成形。寒冷到了极点会转为热,热到了极点会转为寒。寒气产生浑浊,热气产生清朗。清朗之气如果停留在下部,就会导致飧泄(完谷不化的泄泻);浑浊之气如果停留在上部,就会导致腹胀。这些都是阴阳相反相成,疾病由此产生或缓解。”

    黄帝继续问:“那么,阴阳在人体中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清朗的阳气上升为天,浑浊的阴气下沉为地。地气上升变为云,天气下降成为雨;雨从地气中来,云从天气中来。所以,清朗的阳气从上部孔窍排出,浑浊的阴气从下部孔窍排出;清朗的阳气发散到肌肤腠理,浑浊的阴气则进入五脏;清朗的阳气充实四肢,浑浊的阴气则归于六腑。”

    黄帝点头,又问道:“水与火,阴与阳,它们在人体中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岐伯解释说:“水为阴,火为阳。阳是气,阴是味。味滋养形体,形体产生气,气又生成精,精再化为气。精依赖气来滋养,形体依赖味来滋养,气和精的相互作用使生命得以维持。然而,过重的味会损伤形体,过盛的气会损伤精。当精转化为气时,气又会受到味的伤害。”

    黄帝进一步问:“那么,阴阳失衡时,人体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岐伯说:“阴气过盛会导致阳气受损,出现寒症;阳气过盛则会导致阴气受损,出现热症。寒气会伤害形体,热气会伤害气。气受损会导致疼痛,形体受损会导致肿胀。如果先感到疼痛后肿胀,那就是气受损影响到了形体;如果先肿胀后感到疼痛,那就是形体受损影响到了气。”

    黄帝又问:“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说:“天有四时五行,对应着生长收藏的规律,产生寒暑燥湿风等变化。人体有五脏,化生出五气,对应着喜怒悲忧恐五种情绪。过度的喜怒会损伤气,过度的寒暑会损伤形体。冬季如果受寒,春季就可能出现温病;春季如果受风,夏季就可能出现飧泄;夏季如果受热,秋季就可能出现痎疟;秋季如果受湿,冬季就可能出现咳嗽。”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的圣人,对人体结构有深入的理解,能区分脏腑,了解经络,明白气血流通的规律。那么,这些理论是否真的可靠呢?”

    岐伯回答:“当然。例如,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滋养肝,肝滋养筋,筋又滋养心。肝开窍于目,主怒。怒会伤肝,但悲伤能克制怒。同样地,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滋养心,心生血,血滋养脾。心开窍于舌,主喜。喜会伤心,但恐惧能克制喜。如此类推,五行与五脏、五气、五味、五志等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黄帝又问:“那么,我们如何根据阴阳理论来指导治疗呢?”

    岐伯说:“当阳气过盛时,身体会出现发热、腠理紧闭、喘息等症状,这样的人往往能耐受冬季但不能耐受夏季。当阴气过盛时,身体会出现寒冷、出汗、颤抖等症状,这样的人往往能耐受夏季但不能耐受冬季。这些都是阴阳失衡导致的疾病表现,治疗时要根据阴阳的盛衰来调整。”

    黄帝问:“如何调和阴阳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能了解七损八益(指人体阴阳气血的盈亏和补充之道),那么阴阳就可以调和了。如果不知道这些,就会提前衰老。比如人到了四十岁,阴气就减少了一半,起居行动也开始衰退;到了五十岁,身体就会变得沉重,耳目也不再那么灵敏;到了六十岁,阴气更加衰弱,气也大大衰退,身体的九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后二阴)都不再那么顺畅,下体虚弱而上体充实,鼻涕眼泪都会不自觉地流出来。所以说,知道这些道理的人身体会强健,不知道的人则会衰老。”

    黄帝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岐伯解释说:“东方属阳,阳气的精华都集中在上部,所以上面明亮而下面空虚,使得耳目聪明但手足不灵活。西方属阴,阴气的精华都集中在下部,所以下面充实而上面空虚,使得耳目不聪明但手足灵活。因此,当人体受到邪气的侵袭时,如果邪气在上部,右边的症状就会更严重;如果在下部,左边的症状就会更严重。这是天地阴阳不能完全平衡所致,邪气便乘虚而入。”

    黄帝又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天地的阴阳来调和人体的阴阳呢?”

    岐伯说:“天有精气,地有形体,天有八节(指四时八节之气),地有五理(指五行之理)。这些都是万物的父母。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气沉降为地。天地的运动和静止,都由神明来主宰和调节。因此,万物能够生长、收藏,周而复始。贤明的人会根据天地的阴阳来调和身体的阴阳,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喉,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如河流,肠胃如大海,九窍如注水的气口。人体的阴阳也要与天地相应,阳气之汗如同天地的雨水,阳气之气如同天地的疾风。如果治疗不遵循天地的规律,就会导致灾害。”

    黄帝问:“那么当人体受到邪气侵袭时,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当邪风刚刚侵袭人体时,要迅速治疗皮毛;如果邪气已经深入肌肤,就要治疗肌肤;如果邪气已经进入筋脉,就要治疗筋脉;如果邪气已经进入六腑,就要治疗六腑;如果邪气已经进入五脏,治疗起来就十分困难了,病人可能只有半条命了。因此,天地的邪气会伤害人的五脏,饮食的寒热会伤害人的六腑,地面的湿气会伤害人的皮肉筋脉。”

    岐伯继续说:“善于用针治疗的人,会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用右边治疗左边,用左边治疗右边。他们会通过观察病人的外部表现来推断内部的病变,通过审查病人的阴阳、清浊来判断病变的部位。他们会观察病人的喘息、听声音来判断病人的痛苦所在;观察病人的气色、脉象来判断病变的主要部位;通过按脉来观察脉象的浮沉滑涩来判断病变的原因。只要按照这些方法来诊断和治疗,就不会有过错。”

    黄帝又问:“那么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岐伯说:“在疾病刚开始时,可以通过针灸来治疗;当疾病达到高潮时,可以等待其衰退后再治疗。因此,要根据病情的轻重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轻的可以用发散的方法来治疗,重的可以用减少的方法来治疗,衰退的可以用增强的方法来治疗。形体不足的可以用气来温暖;精气不足的可以用味道来滋补。病位高的可以用升提的方法来治疗;病位低的可以用引导的方法来治疗;中焦胀满的可以从内部泻出;有邪气的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在皮肤表面的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病情慓悍的可以用按压的方法来治疗;病情严重的可以用消散和泻下的方法来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审查病人的阴阳,以区别病情的柔刚。阳病要治阴,阴病要治阳。确定气血的虚实,各自守住自己的位置。血实的可以用放血的方法来治疗,气虚的可以用掣引的方法来治疗。”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406/269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