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全能工程师 > 第20章 新任务
    刘千风不仅学到了干货知识,还了解了一些电子科的内幕。

    他们所谓的科长王工,其实是毛都不懂的关系户,靠着总经理的关系坐上了这个位置,耍耍嘴皮子甩甩锅还行,涉及到技术问题全都是靠下面的人撑着。

    当科长也有些年头了,没被撤掉但也怎么都再难进一步了,合情也合理。

    一个电子科科长,就连基本的yout(电路布线)都做不来,上面的人也不敢给他委以重任,管管人员就行了。

    了解了这个关键信息,刘千风也清楚了日后该如何和这位科长相处了。

    至于为什么刘千风要和汤十之做这么一个“交易”,他有自己的打算,他的目标可不只是安定在结构设计这一亩三分地。

    要想走到更高处,看到更多东西,格局得打开,项目涉及到的各方面知识,他都要去了解。

    日后作为一个成熟的工程师,才能把控全局,运筹帷幄,从电子入手只是一个开端。

    这一天,产品部那边传来了消息,是好消息,上次用刘千风的方案修改的那个支架零件,已经上模打出产品了,丁峰示意刘千风去模具车间现场看看产品。

    二话不说,刘千风拎了一顶安全帽就直奔模具生产车间了。

    “小刘啊,你上次的方案打出来的产品效果不错,出乎意料啊!

    就连模具部的部长都没想到这是一个实习生做的设变方案,他们修模也简单,注塑起来也没啥问题,果然是后生可畏啊!”

    来到模具车间,刘千风碰见了设计部周部长。

    “部长过誉了,也是一时开了脑洞,我还要多学习。”

    刘千风不好意思的回答道,同时拿了热乎的支架零件端详着。

    周部欣慰的点点头,小伙子不骄不躁,能力出众,看来设计部要出人才了。

    刘千风拿了一把卡尺测量了零件各个关键尺寸,修模后的尺寸都很到位,误差都只在一到两个丝之内。

    刘千风也暗暗赞叹模具部的能力,他是看过修模车间的环境的,在那种环境下,能把模具精度修到这个程度,刘千风不得不打心底佩服。

    “我能拿几个零件回去装在产品上看看效果吗?”刘千风提出。

    “当然,我们已经装配过了,效果很好,你亲自组装看看吧!”周部长回答道。

    刘千风回来亲自组装了成品,之前的产品故障被完美解决,而且支架这次强度很高,没有变形,运动也顺畅。

    第一次经过自己的设计修改在实际产品上得到良好体现,刘千风还是有点小成就感的。

    经过这次的小风波,丁峰以及部门的同事领导,已经不再把刘千风当做一个新来的实习生,而是真真正正的把他当做一个设计工程师看待了。

    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地位能够改观的如此迅速,这批大学生里面,刘千风算是第一人了。

    后面的实习时光里,刘千风被安排的工作也没有多大的挑战性。

    无非就是改改图纸,帮师兄们顺带做做项目里的小数据,再就是产品部那边提出来的零件设变。

    凭刘千风的工作效率,这些工作对于他来说,都不算有什么强度,以至于刘千风没事就往汤十之那边跑。

    丁峰也是实在没有多的工作给刘千风安排,但是看刘千风这样闲的没事也不是个办法。

    于是丁峰一拍板决定把那个沉寂了两个月的困难课题给刘千风。

    那个课题让全公司上下的人都束手无策,由于没办法攻克,这个课题被搁置了好久。

    他想让刘千风试一试,看这个年轻人有没有不一样的脑洞,丁峰对这件事的结果没抱多大指望,不过他知道这个课题够刘千风头疼一阵子了。

    “刘工,给你一个新任务!”

    丁峰把刘千风唤到跟前。

    “是这样的,我这里有一个课题,两个月以来,没有人能找出症结所在,你看看能不能找出不一样的地方。”

    还没说事儿,丁峰先给了刘千风压力。

    “哦?是什么课题?”

    刘千风来了兴趣。

    “小田的一个项目,是一个汽车出风口,收到了日本那边的一些客户投诉。

    这个出风口我们出货的时候是经过百分两百检的,都没有问题,能正常工作。

    但是到了客户那边,有部分装车出现了问题,说是出风口叶片运行卡滞。

    前期产品投产上市的时候,我们也去广南装过车,没有出现这种问题。

    我把产品给你,你研究一下,看能不能发现新问题。”

    说着丁峰拿起办公桌上的一个产品,递给了刘千风。

    “好的,我下去研究一下。”

    刘千风接过产品,立马开始回座位研究起来。

    如果说是一个问题复现的产品,那倒还好研究。

    可是这个产品是好的,完全符合上市标准的那种,拿着一个没有故障的产品去研究故障,这确实是让人无从下手。

    “卡滞?这也运行的挺顺滑啊。”

    刘千风不断的拨弄着手中的出风口,开始头疼起来。

    “既然没有头绪,那就全部排查一遍。”

    刘千风有了对策,既然无从下手,那就搞地毯式搜索。

    他将产品各个部位一个个拆下来,将关键配合部位的尺寸挨个用卡尺测量了一遍,结果发现尺寸都在误差范围内。

    他怀疑是自己的手工测量有误差,便去找了丁峰询问公司是否有三坐标测量室。

    丁峰看他有这个劲头,便告诉他隔壁办公室有一个单独的三坐标测量室,给他申请使用。

    但是没有人员给他配置,需要他自己操作自己测量。

    刘千风表示没问题,上学的时候他就学习过三坐标测量理论,但是没有实操过,他正好想去学习一下。

    拿着零零碎碎零件,刘千风来到三坐标测量室,经过一番操作学习,很快他就熟练的掌握了三坐标测量仪的使用。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刘千风基本上都扎在三坐标测量室,一个一个的尺寸挨个排查。

    要知道仪器测量不比手工测量的效率,一般要用到仪器,那必然是追求精度而不是速度。

    像刘千风这样大批量的尺寸用三坐标去测量,旁人看来他这种行为要么是想摸鱼,要么是脑子不好使。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338/2686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