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安分守命 > 第38章 卫平深造 家乡发展
    崇辉在深入了解卫平的具体家庭情况后,也取得妹妹的支持,卫平还是参加了这难得的提升机会。

    在学院的学习生活中,卫平如同海绵一样吸收着新的知识。他深入研究各种设计理念,学习各种新工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卫平的设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独特且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这些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

    崇辉看到卫平的进步和成绩,心中无比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卫平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开了新的篇章。他期待着卫平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发光发热,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而卫平也没有辜负崇辉的期望。他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设计水平。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巨大的力量。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的设计团队更加壮大起来,成为了业界的佼佼者。

    卫平向崇辉和建安提供一个规划方案,打算利用自己家乡那个香火很旺的龙巡寺为核心,结合区域的石雕产业优势,打造一些人文景观,辅助大棚绿色农业和花卉展览,开辟新农村特色精品线路,采取自驾与农宿相结合的旅游模式,但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资金的筹集一时陷于困境。

    崇煌说:“现在国内有很多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走农村合作社模式,村民按股集资,按股分红,不够部分由我去向银行贷款,成立村民股东大会,让大家投票决定。”

    建安和崇辉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首先,他们召开了村民大会,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这个计划,并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村民们听到这个计划后,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纷纷表示愿意参与进来。

    接着,他们开始组织村民进行集资。在崇煌的积极协调下,村民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同时,崇煌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向银行申请了贷款,为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很快就进入了实施阶段。他们先是对龙巡寺进行了修缮和保护,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然后,他们利用周围的石雕产业优势,打造了一系列人文景观。这些景观与大棚绿色农业相结合,前几年建安疏浚的溪流,现在两岸绿柳成荫,修筑滚水坝抬高的河床,将水引入到几处人工低洼处形成湿地公园,还建了几个“b”型亲水平台,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他们还开辟了新农村特色精品线路,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还可以体验到农家乐的乐趣。

    为了完善这个项目,建安与崇煌用了近四年时间这个项目逐渐取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周末,来到这里游玩观光,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村民们也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四年有收获悲离,也有喜合。崇辉兄弟送走了老父亲,他近八十岁高龄,走得很安详,老父亲有生之年他们尽孝了,不留遗憾。崇筝与俊才的三间瓦房得以翻新,改善了居住条件,是莫大的欢喜。

    最大的宽慰是梅蓉也考上了本省的一所财经大学,她和崇辉有了梅婷的那次刻骨铭心的教训,他们夫妇全凭梅蓉的喜好由她自己做主,报考她心仪的大学与专业。

    梅婷四年的大学时光很快就过去,四年间为了自己的倔犟没用过家里的一分钱,靠着自己的勤工俭学支撑过来,也没回来过一趟,即便是亲爱的爷爷过世了也没回来。寒暑假在学校打工积攒学费。

    她觉得父亲对她的伤害她觉得是无法原谅。大学毕业跟与家里不辞而别跟一位学长一同去了日本。淑华莫大的伤心,她一辈子给别人调解过无数的家庭纠纷和邻里矛盾,就是无法调解自家的矛盾。

    淑华可以忍受岁月对她无情的打击,但终究无法逃过对爱女思念的折磨。思念是一种病,终于把她击垮了,住进了医院。

    淑华俨然成为内外几个家庭要是有“主心骨”,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靠她拿主意,觉得碰到什么事都不是事。可这次“主心骨”垮了,内外几家子都慌了,什么鸡毛蒜皮大的事都觉得是“大事”。还是淑华镇定地告诉大家,她身子没毛病,没有大问题,就是“心病”。心病是什么病?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有的建议说打电话给梅婷,请她回来,有的建议让淑华到日本去看看她。淑华摇了摇头说:“没用的,她也是心病,心病未解不可能回来。我现在只想到一个静谧的地方去静一静,放松一下心情,放下过去的伤痛。你们放心,我会自己调节好的。”淑华话虽坚定,眼神中还是透露出无尽的忧伤。

    其实她还有一个更大的心病,除了崇辉外无人知晓,她也不愿与人多说。她的小不乖已经三年级了,连字都不会写,还调皮捣蛋,整天被老师罚站,三天两头她被老师“请”去配合教育,甚至最近一次语文老师跟她讲:“昨天我检查他作业一个字也不会写,叫他读课文,乱读一通,还把全班同学逗得哄堂大笑,你最好把小不乖送到特殊学校去,他功课根本跟不上。”

    想起幼儿园那三年时光,那阶段淑华没发现儿子有什么不对劲,就是比较爱闹,坐不住。到小学一年级,淑华发现儿子认字能力比较差,“b”“d”不分,“p”“q”不分,经常读错,淑华想了很多办法教他辨别:“伯伯大肚向右是b,爹爹大肚向左d;漂亮大头向右是p,红旗飘扬向左是q。”当然远不止这些小问题,教会了一时,过了几天又通通“还给了”淑华。

    小不乖从就是淑华带的,不管上下学接送,作业辅导都由淑华负责。淑华文化程度虽说初中毕业,由于多年荒废,一二年级可以暂时对付,到了三年级自己也越来越吃不消。崇辉由于业务比较多,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上时间有限,加上对于教育孩子他没什么心得,大女儿二女儿都靠自身聪慧,根本不用他操心。

    因此,对于小儿子的情况,淑华告诉他,起初他没多大在意,以为孩子小,贪玩,后来孩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他和淑华就去请老师来单独辅导,结果把家教老师都吓跑了,根本无法沟通,前脚老师刚走,后脚他就忘得精光。所以夫妻俩最后实在没辙,打算求助医生,看是不是智力有什么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148/265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