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安分守命 > 第9章 再学技艺 婆婆去世
    九十年代初期,本地有个新兴的产业叫影雕。它就是早年的“针黑白”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工艺,相当于把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在一张青石板上。青石板通常只有15厘米厚,用磨石机器打磨得光滑铮亮,把我们要展现的图片轮廓拓在小青石板上,然后靠手工用粗细不一的各种铁錾,沿着轮廓铅点的大小、深浅、粗细、疏密和虚实的有机结合,精心雕琢,相应成像。它不仅充分展现创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且能通过这项独特的艺术风格来刻画各种花鸟虫卉、飞禽走兽、名山大川、名人名作,无不惟妙惟肖,被誉为“中华一绝”。这个手艺无不考验创作者的心灵手巧,大部分由女性从业较多,女性比男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不必多言。

    建安看到这个行业新兴的“奇葩”,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他介绍淑华可以去尝试。可对于年近而立的淑华,从身体条件来说已经过了最佳年纪,但她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就像当年学驾驶手扶拖拉机一样,靠着这股毅力,敢于拼搏,相信自己会闯出一片天地。她每天坐在青石板前,手握铁錾,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手酸了甩几下,腰酸了站起来走几步,眼花了眨几下,手掌上的茧越来越厚了,她舍不得休息一天,她知道这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家子未来生活下去的希望。

    以练习一幅直径40厘米圆形作品,一凿一刻“点数”以几十万次计算,这道程序花费一周时间,一件作品才能呈现出来。这项看似不足轻重的工作,其实很考验的是人的耐性和均匀的腕力,每天晚上淑华都是腰酸背痛,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

    缱绻岁月,随着自己对这项技术的娴熟,淑华越发自信了,再也不用看王大强的脸色了。由于丈夫在狱中的积极表现,又获得半年的减刑,想着丈夫即将出来了,小叔子也即将迎来高考。小叔子能否进入大学是一家子殷切的希望,在县城一中读书,年年获得奖学金,如果不出意外,考个重点大学是没问题。

    想着想着……她觉得这几年的辛苦是值得的,唯有感到不和谐是她觉得这几年大姑子变了,变得似乎有点陌生,出去打工这几年,不见半分钱来为家庭分担,在公公那么病重,家里那么需要钱的情况下,她都没有半分钱意思一下,偶有回家还跟她板着那张臭脸,对她格格不入,淑华有点想不通,究竟是她哪做不好了。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她在上班期间,她的的小灵通突然就想起,是她公公打来的,说婆婆突然昏倒,淑华手里的铁錾不由的滑落下来,飞奔到楼下,边拨打着120边往家赶。

    等到她乘着摩托车赶到家里时,婆婆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据赶到现场的医生说是脑溢血,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

    婆婆这几年是够苦的,先是大儿子崇辉入狱对她打击很大,再接下来是自己的老伴患了尘矽病,再加上淑华的两个孩子一直都是她带着,还要应付家里养着的那几头猪,尽管这几年由于缺乏人手,牛老早就卖掉了。可是一天天的劳心劳肺,营养也没跟上,淑华也忙着自己的事业,疏忽对婆婆的照顾,感到无限的自责,她不知道怎么跟崇辉交代?

    由于婆婆的突然离世,尽管淑华竭尽所能为婆婆办得很风光,希望她老人家一路走好,让崇辉回来好有个交代,她也通知了崇辉的二叔,尽管二叔好几年前经过佩文的回忆和媒体的帮助才使二叔得以相认,由于路途较远,和二叔疏于来往,但每当有重要家事,都互有往来。二叔也尽了最大的礼数,带着一家老小来奔丧,既出钱也出力,一起为淑华帮忙操持着这场丧事,世俗上的讲究该有的都有了,作为长辈的他们都认为淑华已经很尽力了,却丝毫没有减轻大姑子对她的怨恨。

    大姑子崇琴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这个家从哥哥入狱到最近母亲的离世,这一系列重大的变故都是由大嫂淑华造成的,所以她父亲生病入院及后期的治疗她都不愿出一分钱,认为都应该由大嫂埋单。这次的母亲离世她也没拿出一分钱,还在祭灵哭丧时含沙射影,话里话外都是老母亲死得冤,要不是“妲己精”进门,这个家也不至于这样,哥哥入狱,父亲生病,母亲无故离世,在她眼里嫂子淑华就是“扫把星”。

    淑华当然不傻,怎么会听不出其中的端倪,她不想在婆婆入土为安的日子里跟她做计较。她也觉得这几年的确疏忽了对长辈的关心,心头也愧疚不已。

    大姑子崇琴从哥哥入狱后就很少回家,一年到头难得见上一两回,只有重大传统节日的时候才会回来。每次回来都是一次一变样,那头秀发已经变了几十回了,一开始那几年搞了一头卷发像花菜似的,接下来波浪形的披肩发,再后来的像瀑布一样的拉直发,颜色也变了几十遍,红的、紫的、蓝的,反正什么流行就怎么整,怎么开心怎么来。每次逢年过节回家浓妆艳抹引得全村年轻人一阵骚动,邻居的婶姨都说她是个城里人,不应该在农村出生。

    小姑子崇筝倒是听话,对大嫂淑华礼数有加,每个月除了必要的开支,工资都如数上交,有时淑华不肯收,让她自己留着花,她临去上班前,妈妈在的时候,她会把工资寄在妈妈那,让她转交给嫂子,因为她也知道父亲是从来不理家政的,这几年都是嫂子在打理,她认为嫂子有能力又有魄力。尽管姐妹都在县城打工,虽不在同一个厂里,但姐妹也时常联系。姐姐不止一次告诉过她,要她自己私下攒一些钱——“捡私脚”,作为日后自己的嫁妆,因为父亲不当政,哥哥入狱,家里全凭嫂子一人“说了算”,将来要是自己嫁人,要陪一些嫁妆,门都没有,可是小妹子不这么想,反倒有时做姐姐的思想工作,劝她不要这么想,要以大家庭为重,姐妹反而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淑华掰着手指头算计着,丈夫出狱的日子,那种期盼既是愁肠百结,又是望穿秋水……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9_39148/265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