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君知澜 > 第122章 (前世)想不出此章 的名字。
    你想要做什么就去做,因为你做的任何决定和进行的任何行动都是你当下最想做的事情。

    不用考虑很多因素,因为因素是考虑不完的,你只需要抓住自己那一刻的心动和那一刻的冲动,那才是释放情绪的最佳法门。

    其实有的时候说放弃就放弃,也是一种很厉害的情绪稳定,叶芝澜觉得她在这个时候因为自己的导师占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发疯,大吵大闹也解决不了太大的问题。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先停下脚步,其实世界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她不可能每一件都做的很好,不过尽力就行。

    她比谁都清楚,只要有更多的权势,更多的钱,然后牺牲掉极大部分的人,她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没有束缚。

    但是有的时候,叶芝澜一想她的辉煌、她的高位却在一片片尸骨里建立起来的,叶芝澜就觉得不胜寒,她宁愿待在下面,也不愿意再往上爬了。

    离开校园的路上,叶芝澜还看见清洁阿姨为了清扫校园里的落叶,开始推着一个大车,扫一块推一块。

    可能是弯腰的时间太久了,阿姨的脊背已经有点儿直不起腰了,只能扶着小车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再继续开始扫。

    可能是共情太强,叶芝澜的眼泪总是止不住的流,她很不想看到别人的苦难,因为她知道她没有办法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了,但是她又见不得别人过的辛苦。

    这种时候麻木最好了,麻木的话就可以轻飘飘的说一句,大家都是这样,都这样过来的。

    但叶芝澜麻木不了,她以为眼泪哭干了,可是她发现情到深处泪珠还是会止不住的涌出来。

    叶芝澜信奉gcd,并不是因为gcd而信奉,而是因为gcd信奉她所信奉的东西,所以她才选择它。

    没有任何职业是高尚的,真正高尚的是人,准确点说是人的精神。

    但现在很少去宣传精神,大多是去宣讲人的故事。

    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故事是精神的载体。

    而且故事比精神有意思多了。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她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家特别有钱,所以一直到现在都很低调,但是上了大学之后,她发现比她还有钱的人大有人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所以对于她来说,越有钱就越要表现出来,因为比自己有钱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直低调虽然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同样也会失去各种投资赚钱的机会。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从商,因为从商赚取的价值更浮于表面一些,而文化知识的价值更深远、影响也更大一些,只是大家等不及也等不了那么久。

    但中国做到了,也愿意花时间等待在九年义务教育下成长的花朵们。

    只是这些花朵大部分的成长环境是矛盾的,是复杂的。

    就比如叶芝澜自己,明明是和叶寒松差不多的生长环境,但她却没有叶寒松那么成熟,她依旧幼稚、不可一世。

    说句实话,虽然大学让叶芝澜看透了很多人生感悟,但她并不喜欢,因为要一遍一遍的摔跟斗,她才能长记性,到后面她已经不愿意再出头了,真的很累。

    她其实早就知道,如果她早点说自己是富商的女儿那么可以省下很多麻烦,因为很多人惹不起自己。

    但是她偏偏要去忍受像展沫沫这样家庭的人无依无靠,在这个社会上会有什么遭遇。

    经历过了之后,叶芝澜觉得如果自己是展沫沫,她不见得会比她过得好。

    她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展沫沫那么痴迷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了,因为连物质都没有被满足过,更何谈精神。

    其实叶芝澜从小到大受到的每一次伤害都不深刻,虽然会让叶芝澜不舒服、怨气冲天,但不至于想死。

    可是一连串的积压多了之后,她就抑郁了。

    她突然很羡慕展沫沫可以那么自私,没有心理负担,可以想借钱就借钱,想不还钱就不还钱。

    可是她如果这样做会良心不安,而且很浓烈。

    有的时候教育得太好也不行,人想要活着就不能太好,不然就消逝得快。

    其实人变坏是很容易的,可是有些人变坏最高程度也只是对他人需要帮助的漠视。

    叶芝澜还记得她第一次变得不好,是因为在一次坐高铁上,她明明知道对面的叔叔需要充电宝充电,不然手机就关机了。

    可是叶芝澜并没有拿出来借他,后面她一直被这件事情所困扰,她觉得她就是从这个地方开始变坏的。

    而有些父母的坏也只是把自己受过的苦强加在自己孩子身上。

    但是叶芝澜又想了想,如果每个人都和这种父母一样,面对孩子的需求视而不见,把自己承受过的东西让别人也受一遍,有意义吗?

    并没有,只会让世界更加冷漠无情。

    自己没有伞,就把别人的伞撕碎,其实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叶芝澜有伞,她只是不想给别人,因为烦,因为不舒服,因为有的时候真的很不值得。

    可是世界上像叶芝澜这样的人也很多呀,她希望以后她的生活里都是与这样的人交往,没有鸡毛蒜皮,没有利益鲜明,这就是gc主义的最高要求。

    所以叶芝澜打算一生都追随他,哪怕他里面也有坏人,那我就更要帮他拔掉蛀虫!

    君翊曾经和叶芝澜说过,整个社会的运行就是一个物物交换的规则,钱、人、权、物……之间的交换,什么都可以换。

    只要有足够多的筹码,想要什么,都会有人以各种方法去满足对方,从而换下一点对方手里的自己想要的东西。

    叶芝澜觉得这样做不对……

    君翊却说,这当然不对,但普通人又有什么办法改变?

    “富人”的游戏,当然只能由“富人”来叫停,解铃还须系铃人。

    说起君翊,叶芝澜确实已经好久没有联系他了。

    最后一次的聊天记录还停留在君翊发的,[芝芝,漏点破绽吧,让我知道你也在想我。]

    叶芝澜只觉得很油,但是又很上头,所以综合感官就是头上很油。

    ……随便转转吧。

    叶芝澜将行李放回家之后,感觉自己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核心动源了。

    她可以花很长的时间去思考自己到底要干什么,自己想做什么,可是最后还是想不出来,荒废了一天又一天。

    但她可以明确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她不想再回去,回到那个对她来说很不公平的地方。

    技术壁垒就好像是一座挡在大家面前的大山,大家的祖祖辈辈用毕生的精力去努力打破屏障,哪怕是愚公移山,叶芝澜也坚定不移。

    这个时候半途而废,就相当于前辈们的目标在他们这里断开了!叶芝澜决不允许!

    发生了这种事情,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去怪罪导师,但是叶芝澜却是主动得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为什么导师会利用信息差拿走她的创新?

    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她没有去了解相关的事宜,也没有做好未来的规划,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相信别人了,所以才会这样。

    就像以前在大学点外卖一样,在外卖被偷之前,叶芝澜每次始终都是不紧不慢的去拿自己的外卖,直到有一天找不到了,问了很多人都找不到,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外卖已经被偷了!

    那种感觉就好像一直以来的信任突然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日期被背叛了一样。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了。

    叶芝澜的紧惕心,在被骗的那一刻达到了顶峰。

    好像平常的时候大家都相安无事,但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情,各种情绪就随之而来了。

    叶芝澜要离开那种环境,是让她感觉到很不舒服的环境,无论多么困难、多么可惜,她都要努力离开。

    她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剖析自己,剖析自己要做些什么,就像当初决心考研一样。

    其实决定做很早的时候会容易放弃,但下的决心刚刚好的时候就很容易成功。

    父母其实什么都想让她成功,叶芝澜是知道的。

    叶芝澜考上研的那一瞬间,最高兴的其实不是她,而是对她翘首以盼的家人。

    用心学习,差的只是一个环境,这一点,叶芝澜深有体会。

    就像上班有上班的环境,学习也有学习的环境。

    叶芝澜属于那种可以听话,但不能一直听话的类型。

    她虽然和哥哥一样,看起来很理智,实际上也是个疯批,会为感情,为理想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妥协一切。

    因为叶芝澜更注重精神价值,物质价值她已经有了,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也不需要再上一个档次,只需要保持这个水平就可以了。

    不然当初叶芝澜也不会仁慈的把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市场让国外来的楚家分一杯羹。

    叶芝澜想要的是良性竞争,是相互促进,而不是逼死这个,再逼死那个,实现市场的垄断,资源的把握。

    可是只有手段越狠,才越有人不会也不敢,触碰你的逆鳞。

    叶芝澜想起以前初中的时候,自己的班主任就是那种强制性的,不过她也不知道这么多年了,那个班主任有没有因为他的这种教学方法而受到制裁。

    不过事实上是,他们班在这种强制的教育下,确实很听话,也没有掀起很大的反抗波浪。

    叶芝澜觉得很可笑,以暴制动虽然是个管理效果不错的方法,但同样也让人的心灵受到了不少的创伤。

    大家只注重浮于表面的效果,可实实在在的伤害却是无形胜有形的。

    就像砍伐树木,破坏环境,促进经济,最后享福的只有那一代,管理的效果,也只有那一代。

    大家都说要抓住社会的红利,有的时候并不是抓不抓住的原因,就个社会的规则就是这样,触发流量就在一瞬之间而已。

    更多的人真正需要做到的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当下应该做的事情,制定最近期的目标,越远大的目标只能先放一放,要完成就近目标,要活在当下。

    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内核,才是心情浮躁的人最需要的。

    叶芝澜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情绪很稳定的人,她也不能创造很大的价值,可人活着总是有它自己独特的意义。

    别人的伤害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是有意的,但如果你在意了,那它就是致命的。

    叶芝澜最初的时候还很在意自己辛辛苦苦研究的技术,为别人做了嫁衣,后面释怀了之后,就发现无论是谁赢得这个荣耀,都无所谓,至少这个东西是做出来了。

    心虚的人会愧疚一辈子,而心灵坦荡的人所向披靡。

    叶芝澜最佩服的就是那种理直气壮的人,真的很会让人生气破防。

    明明自己做错了事情,却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这就跟每个人的观念挂钩。

    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灌输的观念是——只要自己取得了东西,无论取得的过程是怎样的不堪,只要最后结果是有利的,那就是正确的,这种令人震撼的观念,其实出现在很多人身上。

    小的时候叶芝澜也会有这种想法,就比如抄作业等等,但她现在长大了,她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光明正大、光明磊落。

    叶芝澜也知道并不是自己想出来的答案,那么成绩也并不是属于自己,并不是自己做出来的作业,那么优秀的分数也并不属于自己。

    她不想像阴沟的老鼠一样,担惊受怕的去获得自己要的东西。

    现在叶芝澜再对于别人以不择手段的方式取得东西之后的想法,就不会再特别愤恨了,因为她要想的是解决方法,而不是对问题的指责。

    所有人都可以对问题进行指责,但只有想出解决方法的那个人才是对这件事情最有帮助的。

    所以有的时候带着答案问问题也并不是错的。

    所以适配度很重要。

    一个真理,在这个方面可能并不合适,但在另一方面可能非常贴适。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7_37826/242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