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徐守敬和严子方送走后,贺妙仪还是有些激动。

    真是没想到,这辈子能亲眼见到前世风靡全京城的大儒。

    贺妙仪是很激动,但书局管事的面色那是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他刚刚都快把脸挤烂了,贺妙仪愣是没看见。

    “东家,您真的打算要将这书印上一万册在店里售卖?”

    贺妙仪点头,“当然了。”

    “您没开玩笑吧?这种书谁会买啊?别说一万册了,您就是印上一百册估计都卖不出去,您这样做生意是在倒贴啊。”

    管事的说的苦口婆心,“我知道东家您是好心,看那老人家日子艰难,这才答应的。可这做生意,可不能光有好心。”

    “您之前没来过店里,不知道情况,那老头在这条街上来了少说都有十来回了,日日挨家书局推他的书,可谁都没要。”

    “不是大家没有同理心,而是他那书根本就不会有人买。”

    “咱们的书局是开在京城的,京城里都是有钱人家,大家喜欢茶余饭后看点话本子做消遣。东家您看看现在京中销售的最好的像这种‘霸道郡主俏书生’、‘总有反派想抢我师尊’。”

    “他那书叫什么江山社稷录,光听名字就沉闷无趣,一看内容就打瞌睡,谁会花那钱去买。”

    但贺妙仪却很坚持,“就按我说的去做,若是赔了算我的。”

    因为根本就不会赔。

    管事的听她这么说,便也没说什么了。

    从书局出来后,外面的天已经快要黑了,贺妙仪上了马车便往侯府去了。

    在马车上沁心也跟着劝道:“少夫人,我觉得那管事说的有道理,您若是心疼那位老人,那已经给出去一百两银子了,也够他好一阵开销了,这还有必要印上一万册书吗?”

    “这纸张、印刷的人工、石墨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到时候书卖不出去,这些银子不就都打水漂了吗?”

    “京中少说也有四五万人,您要是想要挣钱,多加印一些话本子,那还能挣上不少呢。”

    “而且奴婢觉得那老人家的话也不能全信,谁没事会花费大半辈子去写一本书啊,还是本没什么用处的书。”

    沁心的话说到一半,发现贺妙仪忽然盯着她直勾勾的看,看的她有点不知所措。

    “你刚说什么?”

    “我……我说让您把印那书的银子用去加印话本子还能挣不少。”

    “不是?你说京中有多少人口?”

    “应该有四万多到五万人吧。”

    贺妙仪脸上笑容越发深了,“去告诉书局管事的,再印上三万册,缺银子了就来找我。”

    沁心不可置信的看着贺妙仪,只觉得她这是要疯了。

    纸张、印刷用的墨都不便宜。

    “你快去,咱们马上就能大赚一笔了。”

    沁心他们不知道,可贺妙仪却是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本书将会何等畅销和值钱。

    话本子看完也就看个乐呵就扔掉了,可徐守敬的这本书不同。

    徐守敬并没有夸张,山河社稷录几乎花费了他大半辈子,为了编纂这本书,他走访各地,至今仍旧孤身一人,一生未娶妻生子。

    而山河社稷录里面记载了许多,民生、地物、医疗,以及对自然灾害的判断、预防、以及处理,其中包含洪涝、干旱来临前的判断,还有灾后会产生的疫病提前预防与处理。

    小到民生,如何修建房子更加牢靠坚固,如何种植农作物产量更高,里面甚至还有描写如何给小动物接生。

    贺妙仪记得前世不光是读书人和富贵人家,就连普通人家会读书识字的都争抢着要买一本来看看,究竟如何能让地里的庄稼增产。

    而这本书意外畅销的契机还是因为,工部有位大人意外看过了这本书,然后刚好遇上皇帝让其修建宫院。

    这位大人便根据徐守敬这本书中所提及的,将屋顶修建的坡度加大一些陡一些。

    结果房子修好没多久刚好就遇上了大暴雨,宫中有一部分房屋都被雨水冲倒了,就那新修的房子完好无损。

    这位大人意外获得了圣上嘉奖。

    后来皇帝问起,这位大人便将此书拿了出来,圣上连夜看完此书,直呼此书为神书,第二日早朝更是在百官面前传阅。

    此书得以面世,朝中文武百官争相购买。

    同僚相见聊的最多的也都是:你看了吗?看到哪里了?我觉得哪里写的好,十分受用之类的。

    在朝为官的以没看山河社稷录为耻,要是谁落了后,都跟朝中大人说不上话。

    而后同年各州县的秋闱考试中便出现了山河社稷录相关的考题。

    各大书院、州县待考考生更是争相购买此书。

    山河社稷录一书就此大火,徐守敬的名字也在同一时间而家喻户晓。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贺妙仪仔细算了下,现在时间是在四月中旬,而要等到这本书被皇帝看见时间大概得到六月,中间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印刷四万册的书,时间上是足够了。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7_37750/240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