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隆庆中兴 > 第139章 党同伐异事不休(二)
    赵文华所言备倭七事,其实核心只有两件事情,就是首先提出来的以祭海神为言,请遣官望祭于江阴、常熟。这是为他出镇东南寻找借口,同时也是迎合嘉靖信奉鬼神的这一喜好。

    第二件事就是,苏、松、常、镇民田,一夫过百亩者,重科其赋,且预征官田税三年。募富人输财力自效,事宁论功。赵文华很清楚,东南抗倭绝非数月可平,所需的钱粮也是千万之数,而且他是做工部侍郎的,知道嘉靖这么多年的营建开支之大,修显陵,整修七陵,重修三大殿,以及在西苑的工程。

    这些工程都是需要大量的钱财,而现在东南的倭寇肯定会影响大明的赋税,嘉靖这些浩大的工程都需要海量的钱财来支持,赵文华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的从东南榨取钱财,不光要供应军需,还要供嘉靖使用,自己也要上下其手,捞到好处才是。

    对于赵文华的方略,严世蕃有些拿不定主意,东南的这帮士绅,岂是好对付的,从他们口袋里掏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何况东南的士绅在朝廷为官的数量很多,徐阶、吕本还有六部的尚书、侍郎虽然现在严党势大,可是一下子和东南的士绅们翻脸,面对千夫所指,严世蕃还是有些惴惴。

    严世蕃想了一会说道:“兹事体大,还需先告诉父亲再说。”

    严世蕃回到西苑,将赵文华的奏疏交给严嵩,说道:“父亲,元质此疏,恐怕有些不妥,这东南士绅,绝不会坐视的,到时候群起攻之,恐怕祸及父亲。且元质是否有其他心思,尚且不知。”

    赵文华可是有前科的,当年赵文华为了讨好嘉靖,向嘉靖进献百花仙酒,声称:“臣师嵩服之而寿!”嘉靖饮用之后,感觉不错,有觉得严嵩有这么好的东西不进献给自己,是不是不忠诚,于是下手诏切责严嵩,严嵩惶恐上奏称:“臣生平不近药饵,犬马之寿诚不知何以然。”才把此事揭过去。

    虽然后来赵文华通过严嵩之妻欧阳夫人又再次获得严嵩的信任,但是严世蕃还是对赵文华心存疑虑,怕他又搞什么事情。

    严嵩看了赵文华的奏疏,倒是没说什么,只是说道:“既然文华有心,那就成全他。”

    严世蕃说道:“父亲,东南的士绅,可是不好搞的,一旦在东南惹出事端来,恐怕不好收场。”

    严嵩笑着说道:“惹出什么事端?圣明在上,岂容宵小作乱?”

    严世蕃试探着说道:“父亲,莫不是陛下对东南有意?”

    严嵩闭着眼睛说道:“张经在东南,威福自专,似有藩镇之意,陛下需遣人查看虚实,以备不测。且东南财赋重地,陛下岂能不重视,遣赵文华去也是应当的,老夫这就将文华的奏疏转奏陛下,至于陛下怎么决断,非人臣所能预也。”

    最近在京师的江浙官员们也在纷纷议论,听说嘉靖要遣重臣前去东南视师,这个差遣的权力可不小,再加上最近倭寇袭扰东南,这些官员们在家乡的产业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故而大家都比较关注此事。

    徐阶府上,聂豹、李春芳等人正在商量此事,徐阶问道:“子实,南野公病情如何。”

    李春芳说道:“师相,恐怕不乐观,师相还得早做准备。”

    徐阶有些无奈的说道:“奈何天不助我!”欧阳德此时病重,对于徐阶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欧阳德虽然多次顶撞嘉靖,但是嘉靖对欧阳德反而十分优容,若不是他病重,恐怕此刻已经入阁办事,即便如何,嘉靖都没有同意欧阳德致仕,还派遣太医诊视,没有任何要替换欧阳德的意思。

    同时欧阳德在王学中的地位也颇高,就拿李春芳来说,虽然是他徐阶的门生,但是李春芳一直以欧阳德门下自居,对徐阶无甚亲近,今日来徐阶府上,也是代表欧阳德。

    徐阶说道:“现在严嵩举荐赵文华视师东南,仆举荐严讷,不过现在看来,严讷恐怕不能去了。”

    李春芳心里冷笑,你徐阶压根没想过让严讷去,大家现在都知道嘉靖对张经已经不满了,这次去视师的钦差大臣很有可能就是接替张经的人选,要想接替张经的职务,必须和张经的职务差不多才行,赵文华现任工部侍郎,勉强和张经差不多,同时赵文华历任刑部主事、知州、通政使等职务,也算经验丰富了。

    反观严讷,现在仅仅是翰林侍读学士,虽然清贵,也受嘉靖圣宠,但是毕竟品级太低,而且也没有在地方州县任职的经历,就算是去视师,也无法替代张经,徐阶推出严讷来,只是为了堵悠悠之口罢了,毕竟现在很多人都说他与严嵩沆瀣一气,和吕本没什么区别,他必须证明自己和严嵩还是不一样的。

    同时还不能真的和严嵩唱反调,所以才推出了严讷,徐阶怎么会不清楚严讷根本不是干这个事情的合适人选呢?他只是不愿与严嵩对立罢了。

    李春芳对徐阶的想法洞若观火,根本不愿和他多说,倒是聂豹说道:“赵文华去东南,并不是什么坏事,眼下张经到底在东南干了什么,内阁、兵部并不知晓,赵文华去东南,起码能看看东南现状。”

    徐阶点点头,他作为松江人,方廉又是他亲自安排在松江府的,别人不知道东南情况,他怎么会不知道。他已经知道倭寇不好剿灭,大军进剿需要海量的钱财,朝廷自然是没有这么多钱的,只能在东南加派,或者在富户上搜刮,无论怎么做,都必将狠狠得罪东南的士绅阶级。

    倭寇平息之时,就是功臣下狱之日,让他们损失了这么多钱财,他们怎么会善罢甘休,谁去做这个总督东南,都绝没有好下场的,不急剿倭寇,嘉靖必然降罪,大军进剿,搜刮钱财,必然得罪士绅,他们在朝堂上众口铄金,颠倒黑白,就算你立下了再大的功劳,也是无济于事。

    徐阶看得很清楚,这个总督东南,就算个天坑,谁去都是死,那他为什么要去和严嵩争?他要把自己干儿子送上死路,与我徐阶何干?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7_37183/252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