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在春秋当楚王 > 第74 章 荆山之民内附
    楚国第一次尝试性科举考试彻底落下了帷幕,过程虽然有些波折,但结果还是让熊章满意。

    三百个有学识的士子都已经全部在分配好的岗位上就任。

    而他们到任之后马上就要迎来对他们人生之中至关重要的考验,那就是荆山野人的安置问题。

    就在科举考试落幕后的第三天,代表楚王熊章出使荆山的景园回来了,跟他一起回来的是来自荆山之中一共一百零八个部族。

    其中小部落一共是一百零一个,中等部落包括雄鹰部落在内,一共是七个,总人口是十七万余人。

    当然跟随景园一起到达郢都的都是这些部落的首领,那些部落的人口都被熊章安排到了四个领地安置,分别是在建的荆门县、巢县、乌县、刘县。

    熊章最终决定将七个中等部落一共五万人都安置在荆门县,所以新建的荆门县规模很大,比起郢都都小不了多少,只是城墙要低上许多。

    将这七个中等部落全部安置在一起自然是景园向楚王熊章提议的,景园表示,这七个中等部落虽然都依附了楚王,但他们部落之间还是有不小的矛盾。

    荆山里面耕地和渔猎的地方有限,这七个部落之间相隔距离不是很大,长期相处之下,自然就会因为物资问题而产生矛盾,这些矛盾虽然不至于不死不休,但最起码这七个部落确实已经难以联合到一起,对抗以后的荆门县令。

    “荆山野民拜见大王”,楚国朝堂之上,一百多个部落首领齐聚在大殿之内,正式向楚王熊章表示臣服。

    “诸位都是楚国在野的贤士,今日能够率部众走出荆山,归服王化,寡人十分高兴,所谓有功要赏,有德要彰,令尹,还请向诸位宣读寡人诏命”

    熊章先是对于诸位荆山部落首领愿意依附王室表示赞赏,之后就让令尹子西在朝堂之上宣读楚王对这些人的一众封赏。

    令尹接过寺人手中的诏命,对这一百零八个部落首领宣读起来。

    楚王熊章的诏命简单明了,就是对这些人赐爵,赐姓,以彰显楚王对他们的重视。

    姓氏对于这些即将成为贵族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姓一般来自显赫的先祖,这些野人出身的人群自然没有先祖可以传承姓氏,所以,楚王熊章就赐予他们姓氏,楚王赐姓对他们来说就是荣耀。

    例如,拥有首附之功的雄鹰部落的族长枭,被熊章封爵中大夫,食邑八百户,赐姓荆。

    除了雄鹰部落之外的其他六个中等部落都有赐姓,也都被封为下大夫爵位,食邑五百户。

    其余那些一百零一个小部落首领同样被楚王熊章赐姓,也给封为上士的爵位,但没有食邑,虽然待遇比那些中等部落要差了不少,但他们却格外满足。

    有了爵位,就代表着自己这些族人可以生活在阳光下,可以参军立功,可以种地,以后有楚王的庇护,其他贵族再也不能随意攻击他们都的族地,将他们抓捕之后当做奴隶。

    这些都是他们一直不敢想象的。

    “臣等拜谢大王,愿为大王效死”,这一百多个人的异口同声,声音雄厚,气势如虹,震的如丰城君这些人心神一颤。

    “清华学宫政务学院院长景园大夫出使荆山,成效斐然,功绩显著,加封食邑五百户”,在宣布完荆山部落首领的封赏之后,熊章也当众宣布了对景园的奖励。

    景园出使虽然最开始是借助了熊章搭建的云梯,但之后在与其他中等部落的博弈中也是出了不小的力气,且最后成效斐然,所以景园是立了大功的,有功自然要赏。

    看到自己儿子因功受赏,景氏家主景崔此刻已经是眉开眼笑,没有丝毫的收敛,看得旁人一阵腻歪。

    既然十七万荆山之民已经走出了荆山,熊章就要负责安置好这些人,在各地接纳地建设好城邑和房屋之前,熊章需要向这四个安置地拨付不菲的钱粮。

    索幸现在秋收已过,正式进入了农闲的时候,熊章允许荆山县、巢县、刘县、乌县四地的主官可以适当大规模的征发青壮劳役,进行筑城和开荒,但都需要向他们支付一定的钱粮。

    当然,那些分别被安置在四县的荆山之民,他们也会跟那些当地劳役一起劳动,共创家园,这不仅可以增加做事的劳动力,还能帮助这些荆山之民更好的融入到当地。

    为了杜绝有人不惜民力,中饱私囊,熊章还特地让谏议大夫屈虞巡视这四县,若有忤逆楚王诏命者,一律拿下,予以严惩不怠。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7_37071/228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