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四合院:我,高级工程师 > 第56章 老物件
    “于老!”

    那个老者的目光,看向于丰年。。

    于丰年皱着眉头:“你这东西是哪来的”

    老者:“年前我娶了一趟山西,在一个老乡的手里见到的,觉得这是个物件,就顺手买了下来,问了许多人,竟然

    没有人能认出这东西的来历,于老,您见多识广,帮我看看究竟是什么”

    “嗯!”

    于丰年点点头,认真的看了起来。

    “你这是鎏金蚕。”

    于丰年确认道。

    鎏金蚕,不是纯金,而是铜的,外面镀了一层金,所以叫鎏金。

    “能看出年代吗”老者问道。

    于丰年点头:“很有年代感,应该是个老物件。”

    “什么年代的”有人问道。

    于丰年苦笑道:“书老夫眼拙,我真看不出来年代。不过,我总感觉这东西不一般。你们看,这鎏金蚕一共九节,大小和真的成年的蚕一模一样,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件东西做工非常精致,可以看得出来,铸造者对这件东西非常的重视,可这既不是马,也不是虎,更不是什么图腾。老朽不理解的是,为何一个小小的虫子,会这么被重视。”

    苏学武接过鎏金蚕,仔细看了几眼,道:“我很赞于老的说法,这种东西这么精致,必然有其要表达的意思。可是用鎏金的方法做一只蚕,的确有些小题大做。”

    “有没有可能,是一个养蚕受好者铸造的”有人这样问道。

    于丰年点点头:“不排除这种可能,不过可能不大,我还是觉得这个蚕背后是有故事的`|。”鎏金蚕的主人再次问道:“真的看不出年份吗”“老朽看不出来……”

    于丰年苦笑着摇头,把鎏金蚕递给杨团结。

    “杨老弟,你来看看………”

    “这是汉朝的物件。”

    杨伟杰瘪了一眼,随意道。

    “什么。”

    “这是汉朝的。”

    “距今两千多年了。”

    “怎么可能吗”

    众人纷纷摇头,都不太认同杨伟杰的说法。

    毕竟,一个小小的金蚕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怎么看都觉得匪夷所思。于丰年:“杨老弟,真是汉朝的”

    “错不了!”杨伟杰点头。

    “你怎么看出来的”

    苏小雨无比的惊奇。

    杨伟杰只看了一眼,就说这事汉朝的物件,在她看来是非常神奇的。杨伟杰笑道:“这个小小的金蚕可是大有来头。”

    苏学武:“先别管他什么来头,你怎么干断定这是汉朝的物件”

    杨伟杰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把金蚕放在桌子上,指了指刚刚扬起的蚕脑袋,说道:“你们看,这蚕的脑袋高高扬起,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吗”

    “不知道……”

    众人纷纷摇头。

    杨伟杰:“金蚕的这个动作,证明它在吐丝。”

    “还真是啊!”

    “确实像是吐丝。”

    “有点意思。”

    几个年轻人纷纷点头。

    大家小时候都养过蚕,对蚕还是比较了解的,杨伟杰一说,提醒了他们。

    的确,鎏金蚕在吐丝。

    杨伟杰继续道:“这只金蚕,对我们国家,乃至对整个世界都有特殊的意义。”

    “这么夸张!”苏小雨杏眼圆睁,无法理解一个小小的金蚕,会这么特殊。

    “什么意义”于丰年急切道。

    杨伟杰笑了:“你们说,在我国的古代,有哪些重大事件,是和蚕吐丝有关联的。”

    “你是说………丝绸之路!”

    于丰年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某种可能。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啊!”

    “一定是丝绸之路,不然谁会铸造鎏金蚕。”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众人焕然大悟。

    丝绸之路,的确在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也只有这个原因,古人才会铸造出金蚕吐丝这个状态。杨伟杰笑道:“古古人的智慧深不可测,当年,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以长安为,途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开辟出了一条丝绸之路,从此,我国的丝绸,源源不断的销往国外,为后世的富饶强大,奠定了坚定基础。”

    “古人用一个吐丝的动作,用这个鎏金蚕比喻丝绸之路,一个吐的动作,形容的惟妙惟肖。”

    “这不仅表示丝绸的输出,还有古老的东方文化的输出,所以我说对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并不为过。”“同时也生动的描绘出,我国的人民对丝绸之路的崇拜。”

    “佩服,佩服!”

    “小友的鉴定方法,简直闻所未闻。”

    “是啊,老夫长见识了。”

    “哈哈,杨老弟,真是厉害啊!”

    众人纷纷夸奖。

    杨伟杰给这个鎏金蚕的解释,确实让他们心服口服。

    看了一眼众人,杨伟杰(吗钱赵)继续道:“这是从历史文化方面分析这是鎏金蚕,仅凭这一点就说是汉朝的物件,当然经不起推敲。”

    “鎏金之术起源于大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非常的成熟了。当然了,根据丝绸之路的时间点可以推出,鎏金蚕肯定是在秦国之后。”

    “到了汉朝,鎏金之术炉火纯青,汉朝的鎏金有个鲜明的特点,鎏金层及其薄,与原胎器物贴合紧密,还有用的手段,也是汉代出名的火镀金,所以我才敢断定,这是一件汉朝的物件字。”

    “还有一个证据,这东西是从陕西弄来的,多半是出土于古长安,长安是西汉的古都,那么这件文物的铸造时间。必然是公元前204年到24年,西汉在历史中一共就这么一百八十年。”

    听完杨伟杰的话,现场已经鸦雀无声

    毋庸置疑。

    杨伟杰给出的鉴定结果,彻底征服了现场的所有人。

    他从历史文化,做工,出土的地方三个方面,对鎏金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这样的鉴定方法,即便是于丰年也是绝对想不到的。

    “好好好!小友不愧是鉴定天才。”

    “小友的鉴定术,的确如老于所言,老朽佩服。”“小友年纪轻轻,有如此的学识,令吾等汗颜。”

    “是啊,太厉害了,当今鉴定界第一人,杨老弟是当仁不让。”

    一众老者们,纷纷开口称赞。。

    “他是怎么做到的”

    苏小雨满脸的惊奇。

    从相识到现在,这个和她年纪相当的年轻人,给了他太多的震撼。他会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画图纸。

    改装大型机械。

    唱歌。

    书法。

    书画。

    鉴定。

    这些领域,随便拿出来一样,都足以笑傲世人。恐怖的是,无论在任何领域,他都做到了极致。这简直超出了正常人类的范畴。

    苏小雨是优秀550的日报记者,同时还是年轻一辈赫赫有名的书画家。本身已经足够优秀,可是和杨伟杰一比,却显得微不足道。鎏金蚕的主人大喜过望,笑着道:“看样子,我这次是捡了大漏了,呵呵。”

    “是啊,是啊,恭喜恭喜!”

    “可喜可贺……”

    苏小雨问道:“杨伟杰同志,这物件的收藏价值打大不大”

    权衡了一翻,杨伟杰笑道:“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鎏金蚕的主人问道:“这怎么说”

    杨伟杰:“丝绸之路已经永远的消失于历史长河中,那段辉煌的历史,也逐渐暗淡,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当然,如果是崇尚丝绸之路的人,倒是可以收藏。”

    “这……”

    听了这话,鎏金蚕的主人有些失望。

    杨伟杰说的不错,丝绸之路早就消失了,后世的人,也不可能对此有太大精神寄托,总体而言,收藏价值还是不算大。

    当然。

    他不知道的是,杨伟杰这样讲,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

    他比谁都清楚。

    若干年后,重启丝绸之路,鎏金蚕这个微不足道的小物件,会被定义为国宝。

    到那个时候,才算真正的有价值。杨伟杰有意贬低它的价值,当然是想买。

    他试探的问道:“这位前辈,当初您收购刘金蝉的时候,花了多少钱”“一块五毛钱!”鎏金蚕的主人说道。

    杨伟杰略微沉思道:“我挺喜欢这个小物件的,如果你愿意出手,我可以给你一个高价。”

    “额………”

    鎏金蚕的主人陷入了沉默,良久之后,他说道:“我比较喜欢兰亭序的碑帖,要是小友能给我临摹一篇,我这东西

    送你了。”

    他是个书法爱好者,见识了杨伟杰的字体之后,想让杨伟杰给临摹兰亭序。“没问题,现在就能写。”

    杨伟杰大手一挥。

    爽快的答应。

    兰亭序通篇不过三百多字,一盏茶的功夫就能写出来。

    换一个鎏金蚕太划算了,要知道,后世的鎏金蚕怎么也得价值上亿。“我来磨墨!”铺开了纸张,苏小雨帮着磨墨。

    杨伟杰执笔,随意泼墨。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辛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一个个潇洒飘逸的字体跃然纸上。

    书法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丝毫凌乱的感觉。所写的内容与笔风,心境融为一体。

    除此之外,字与字之间没有相连的比划。前(bbbc)后呼应紧密,整篇书法宛如一个整体。笔画顺势舒展,行与行之间顾盼生姿,堪比大家之手。

    “好好好,完美,这是我见过最完美的临摹版的兰亭序,没有之一。”“这,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议,我见过真迹,像,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一盏茶后,杨伟杰顿笔,一众老者纷纷点头。

    “美,太美了,精美绝伦!”

    苏小雨眼睛都看直了。

    杨伟杰的字,每一个字都是单独的个体,每一个字都无可挑剔。每一个字都如世间珍宝一般。

    合在一起,行与行之间,排与排之间,也都天衣无缝。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6_36959/226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