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穿越大宋,我给千古谜案作解 > 第19章 生命和酒(壹)
    “关于赵德昭和赵德芳的死,很难拿来证明赵光义弑君。”

    “还有赵廷美的死,他的死是赵光义所为没问题,也就是赵光义得知‘金匮之盟’的存在后逼死了自己的弟弟,但其实这也不能用来反证赵光义弑君一说。”

    道士不知从哪递来一盏茶,宋时来了那么久,确实没有喝过了一杯水,他咕噜咕噜喝下肚,将茶杯砸在桌子上,然而瞬间,杯子里的茶水溢出,溅在他手上。

    宋时又举起一饮而尽,还将其反转过来,确认已经喝完了,轻轻放在桌上。

    清澈的茶水慢慢涌动着波纹,再次浸满杯子。

    “为何呢,请继续。”道士没有在意宋时带着动作,专心书写。

    “因为赵光义的皇位已经稳定,如果真的是他弑君,他已经达到了当上皇帝的目标,要杀这些对他皇位存在威胁的人,应该在他北伐前早下手才对,留着他们多危险。”

    “逼死自己的弟弟和喝斥太祖儿子,要说目的,当然是打破‘金匮之盟’的规矩,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登基,这才是赵光义真实目的。”

    “和弑君,不相干,不相干。”

    宋时摆摆手,喝完一杯茶后坐在长凳上,翘起二郎腿。

    “这和你的第一个「解」矛盾。”

    “是矛盾,但这是合理推测,是在不同假设下的合理推测,不矛盾。为了找到你的三个「解」,当然需要不同的假设啦,谁叫你没有能力让我直接触到真相。”

    道士低头含笑:“倒是怪我,确实,既然已经给赵光义清白,那太祖是如何驾崩的呢?”

    “驾崩”宋时沉吟片刻,脑海里疯狂翻阅之前所看到的《太祖皇帝实录》。

    “猝死。”

    “猝死?”

    “没错。”宋时非常肯定,“既然不是赵光义谋杀,太祖临死前也没有任何发病记录,唯一的解释就是——猝死。”

    “猝死符合当晚的情形,也能解释之后的一系列事情。赵光义对哥哥的突然死亡非常惊讶,对于入宫继位犹豫不决,因为事发突然,也会害怕本来属于自己的皇位被太祖儿子抢走,才会匆忙跟随王继恩入宫。”

    “而这个王继恩,是太祖较为信任的太监,对于太祖想立谁做皇帝他是清楚知道的,所以才敢违背宋皇后,去召赵光义。”

    《宋史》:「开宝八年壬寅,遣中使王继恩领兵数千人赴江南。」

    “一个太监,太祖能让他单独带领几千人的禁军前往江南,信任可见一斑。”

    “因为猝死,赵匡胤生命的最后一刻,谁也没有见到,就算是当时人对太祖突然驾崩都无法知道具体原因,更何况后世的众多旁观者,理所当然的认为和他见了最后一面的赵光义是凶手。间接引发了众多猜测,赵光义的任何行为都会被无限放大,与弑君沾上边。”

    “赵光义的皇位又确实是‘抢夺’而来,是和宋皇后斗法的结果,他本人也讳莫如深,这就更使得太祖死因迷雾重重。”

    道士随口一问:“所以,太祖为何猝死,只有猝死两字,未免太过牵强。”

    宋时说:“这就不得不考虑考虑赵匡胤的性格了。”

    “阅遍《宋史·太祖本纪》,我发现赵匡胤依旧保持着旧五代武将的狠辣和烈性,同时也拥有开国君主的柔和温情,王气胸襟。

    小时候他驯服烈马,不用马鞍,烈马奔上城楼的坡道,使他的头撞到门框的横木,从马上摔下来,围观的任何人都认为他的脑袋必定裂开,不料赵匡胤再次爬起,飞身追赶烈马,一点事也没有。

    更不用说在后周时代,跟随后周世宗南征北战,身先士卒,战功赫赫,不知道亲手杀了多少敌人,狠辣是一个武人必备的要素。

    成为皇帝之后,这种烈性才稍有收敛,但赵匡胤骨子里的那种烈性使他特别容易冲动上头。

    面对臣下不合时宜地谏言,赵匡胤会毫不犹豫反击,拿起手中柱斧敲掉对方的牙齿,等到事情无可挽回后才开始反省错误,和别人道歉。

    我看见的《太祖皇帝实录》和《宋史》里都记载了一件事:「开宝八年,九月壬申,狩近郊,逐兔,马蹶坠地,因引佩刀刺马杀之。既而悔之,曰:“吾为天下主,轻事畋猎,又何罪马哉!”自是遂不复猎。」

    就连他死的前一年,这种冲动行为依然不曾改变。

    被马蹶坠地,立刻起身杀马,作为旧五代的武将,狠辣作风可见一斑。

    然而赵匡胤懂得反省,反省之后会做出改变,这是他能够脱离五代旧俗的秘密。

    不止如此,对待亡国君主,更是彰显帝王风范。

    他说了那句著名的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然而攻灭南唐后,李煜被押送来到东京城。

    「开宝九年春正月辛未,御明德门,见李煜于楼下,不用献俘仪。」

    对待亡国君主有足够的尊重。

    在对南唐开战前,他也特别嘱咐曹彬,不要伤害李煜。

    自摇身一变成为皇帝后,赵匡胤一刻也没有闲着,十几年的皇帝生涯里,除了挖战池,就是练水军,要不然就是阅兵。

    每时每刻都在为统一作准备,临死前一刻也没有停止。

    《宋史·太祖本纪》里,赵匡胤几乎每个月都要前往战池巡视,观看水兵操练。

    《太祖皇帝实录》里,生命的最后两年,除了遥控江南战场,赵匡胤频繁巡视讲武池,西水硙观习水战,忙的不可开交。

    消灭南唐后,赵匡胤论功行赏,又马不停蹄地巡视西教场,发兵北伐。

    然而就在赵匡胤着手一统天下时,他却忽然驾崩,一切戛然而止。

    他的生命停止在了五十岁,他的雄心壮志也破碎在了开宝九年的冬天。

    赵匡胤最喜欢去的地方,无疑是东京南城外的玉津园。

    每次视察工作结束,赵匡胤都会前往玉津园,射箭、宴饮。

    《宋史》和《太祖皇帝实录》里,‘上幸玉津园’的记载屡见不鲜,估摸着是他在史书上干的最多的事情,只要他走出皇宫,百分之九十会前往玉津园。

    玉津园就是后来的所谓的青城,也就是在靖康二年宋钦宗被金人软禁随后被迫开始“北狩”的地方。

    赵匡胤怎么也没想到,他最喜欢的花园,竟然是北宋的最后一抹余晖。

    玉津园内一定有很多的鲜花,而且风景独特,还有一座巨大的宫殿。

    赵匡胤时常在那里宴请大臣和自己的好友,甚至还在里面进行射箭比赛。

    在开宝末期,玉津园里还种起了庄稼。

    生命的最后一年,赵匡胤看见了玉津园庄稼的丰收,也仿佛看到了大宋的繁荣昌盛。

    消灭南唐后,赵匡胤还特意前去西京洛阳巡视,顺便到自己父亲的陵寝拜谒。

    然而他在父亲的灵前,不是满脸红润,意气风发,而是痛哭流涕。

    统一了江南,结束了混乱的五代征伐,然而并未一统。

    臣子想给他上尊号:一统太平。

    赵匡胤不许,他说:“燕、晋未复,遽可谓一统太平乎?”

    燕地和晋土!

    这是他一生的梦魇。

    只有在父亲面前,这个狠辣勇猛魁梧的皇帝,才流露出脆弱的一面。

    赵匡胤很悲观。

    统一江南用了十六年,幽云十六州又得用多长时间呢?

    不知道,谁也不知道。

    就在这一刻,天下初定的这一刻,赵匡胤竟然想起自己的身后事了。

    他奋力朝西北的天空射出一箭,告诉所有人:“我死后,就把我葬在那。”

    箭头落地的地方,后来确实成为了赵匡胤的长眠之地。”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6_36862/223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