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113章 房景春父子死节、杨嗣昌代熊文灿、志异
    房景春父子死节

    房景春,字和满,江苏扬州府江都县人,万历壬子年(公元1602年)考中举人,崇祯辛未年(公元1631年)赴任盐城任职,后来离职回到家乡,改任黄州府照磨一职,并暂时代理黄安县政务。刚刚接任两天,贼寇突然来袭。房景春立下誓言,决心与城池共存亡,带领军民坚守抵抗长达八昼夜,最终成功迫使贼寇撤退。戊寅年(公元1638年),房景春升任房县知县。

    此时,熊文灿正试图招抚九大贼军营寨,大量的贼寇活动在郧阳地区,其中罗汝才、白贵、黑云祥三大营的部分兵力分头侵入房县,占据了西关。房景春深知局势危急,便与主簿朱邦闻、游击将军杨道选共同部署,一方面加强城内的防守设施,另一方面与外部力量联合起来,力求暂时稳定局面,度过危机。己卯年()五月,张献忠突然率部攻入房县。此前,张献忠已经攻破了谷城,县令阮之钿英勇牺牲,张献忠趁胜势一路向西挺进,而新归降的三个营寨也纷纷响应,一同进攻房县。面对城中兵力薄弱、粮饷匮乏的困境,房景春写下血书,派人冒着危险缒城出城求援,但救援迟迟未至。

    张献忠再度逼近并猛攻房县,房景春坚定地说:“我可以牺牲生命,但决不会献城投降。”贼军加大攻势,房景春指挥发射火炮,杀死不少敌人,但贼军用棺材作为盾牌,四面包围县城,并利用守门指挥使张三锡作内应,导致房县城池最终陷落。杨道选在街巷中奋力抵抗直至战死,房景春被捕后,面对劝降坚决不从,最终被拖出斩首。房景春的儿子生员房鸣鸾抱着父亲的遗体痛哭怒骂,也被贼寇杀害,家仆陈宜也一同罹难。朱邦闻及其全家成员均表现出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此事传开后,朝廷追赠房景春为太仆寺卿,房鸣鸾和陈宜一同列入祠堂供奉祭祀。

    房景春等人为忠孝而死的精神光照日月,他们的节操和壮烈事迹令人敬仰。至于杨道选和朱邦闻,他们宁愿与知县同一天慷慨赴死,也不愿与叛逆者苟活,这难道不是一心为国、矢志不渝的忠诚臣子吗!(可能作者在此质疑当时朝廷为何没有追赠)

    杨嗣昌代熊文灿

    起初,熊文灿与大学士杨嗣昌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杨嗣昌希望熊文灿能在平叛中取得成功,从而巩固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然而熊文灿的军事行动失败后,杨嗣昌内心不安,主动请缨亲自率军南下征讨贼寇。八月十七日壬戌,皇帝下令由杨嗣昌督师讨伐贼寇,赐予他尚方宝剑和督师辅臣银印,拨给军费四万两银子,赏功牌一千五百块,以及大量蟒皮纻丝和绯色绢帛。九月初五日丁卯,杨嗣昌在皇宫平台后殿举行告别仪式,皇帝亲自为其饯行,赐酒金杯,并赐诗一首,该诗被刻在文庙中,皇帝还亲自创作了两首铙歌赠给他,并要求集结十万兵力,提供本折色银两共计二万两作为军资,杨嗣昌出征的规格之高,前所未见。

    御史张肯堂建议应当制定法令,对主张招抚政策的人进行严惩,凡是有提议招抚的平民百姓,按勾结贼军论处;如有官吏或乡绅提出此议,则视作通敌论处;若是督抚或镇帅提议招抚,也要按误国论处。这份奏疏呈上后,杨嗣昌对此并不满意。

    杨嗣昌首先提出了增加剿饷的建议,增加了三百万两,又增练饷七百三十多万两,加上原有的赋税,每年总共增收二千三百多万两,这导致民间经济困顿,盗贼四起。由此,杨嗣昌力图承担消灭贼寇的重任。

    冬季十月,杨嗣昌抵达襄阳,接手熊文灿的军队,皇帝下诏将熊文灿逮捕押回京城,并判处死刑,在西市执行。杨嗣昌提拔左良玉为平贼将军,因其部下有很多投降过来的将领,杨嗣昌认为可以通过左良玉识别贼寇,于是向皇帝推荐他,因此左良玉得到了这一任命。最初,贼寇听说杨嗣昌领军出征,心中颇为恐惧,但等到杨嗣昌真正上任后,他却沿用了熊文灿的招抚策略,计划将郧阳地区的事务交给郧阳巡抚袁继咸处理,湖北的事务则交给湖北巡抚宋一鹤负责。宋一鹤为人贪婪胆小、狡猾谄媚,因为杨嗣昌的父亲名为鹤,他在投送名帖拜会时故意将自己的名字写成“一鸟”,此举引来湖北民众的嘲笑。

    杨嗣昌任职一年多,却未能拿出有效的平叛策略,甚至放弃了战略要地白虎山,使得贼寇得以顺利进入四川,贼寇势力愈发壮大,局势变得难以控制。杨嗣昌轻信了杨卓然的说法,认为对付张献忠十分困难,而革左五部贼寇容易招抚,于是便弃难事从易事,改变了原有计划,令左良玉转向安徽,声称四川的贼寇不足挂齿,不需要大军介入。军中将士都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左良玉识破了这一意图,竟然率军自行离开,即使杨嗣昌连续发出十九次紧急军令也无法召回他。失去制约的贼寇再次猖獗,无人能阻挡其锋芒。贼寇由西北方向陆路奔向襄阳,而杨嗣昌则由西南方向沿着水路奔赴夷陵,双方在岔路上相互避开,杨嗣昌甚至还借口鞭长莫及掩饰自己的失误。甚至在地方失陷的情况下,杨嗣昌隐瞒不报,还虚构战功,谎称贼寇威胁不大。例如,贼寇攻陷滤州,知州苏琼等官员殉职,杨嗣昌却砍下他们的头颅上报作为战功,这使得贼寇越发无所畏惧。这段时间内,湖北巡抚职位频繁更替。崇祯十一年戊寅六月,湖北巡抚余应桂被逮捕,由方孔昭接任。到了崇祯十三年正月,方孔昭又被逮捕,由宋一鹤接任。崇祯十二年四月初一日戊子,郧阳巡抚戴东闵被免职,由王鳌永接任。到了十三年,王鳌永又被罢免,由袁继咸接任。这种频繁的官员更替始终未能带来平叛的成功,反而成为狡猾贼寇的笑柄。

    杨嗣昌上任以后直到崇祯十三年的经历,在文中都有所提及,通过阅读有关湖北巡抚职务的变动就能对其有所了解。

    志异

    七月二十五那天,我的家乡出现了大量的飞蝗,遮天蔽日,它们聚集的地方,庄稼和豆类瞬间就被吃得精光。当时的官员想出了办法,鼓励百姓捕捉蝗虫,实行以一斗蝗虫换取一斗米的政策,以便尽可能减少蝗灾造成的损失,普通百姓争相参与捕捉。交换之后的蝗虫,有的焚烧,有的深埋地下。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6_36802/223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