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万千化身 > 第22章 常青书院
    老越王姜文功,自幼喜爱诗词歌赋,府中常聚文人雅士,每逢诗会必流传出佳作,成年以后分封南方边陲三郡,依旧喜欢招揽文人墨客,每日探讨诗词。

    但老越王体弱多病,不过而立之年便逝去,嫡长子姜成烨承袭王爵,与他父亲相同,对诗词歌赋尤为喜爱,还在桂阳郡城内设常青书院,培养诸多儒家学子。

    今日恰逢常青书院开设三周年,书院内德高望重的几位夫子都会一起讲学,学子们都会来听讲,不少地方氏族也会携带家眷一起旁听。

    现在的书院院长蒋况曾任户部尚书,年事已高,上书致仕,告老还乡,加封太师,后又被越王请出到常青书院担任院长一职。

    此时,常青书院中的一处广场,蒋荀况正坐在高台上,看着下面认真听讲的学子满是欣慰。

    台上,有两位夫子正在辩驳,开始都还心平气和,之后便面红耳赤,若非今日是重要场合,还有不少人前来观礼,早就骂了起来。

    眼见两位夫子都有些气急败坏,蒋荀况急忙站了出来,劝阻道:“两位所言皆有理,不过今日怕是没有时间让二位继续辩驳下去了,我看不如改日继续。”

    两位还在争吵的夫子见院长出来劝阻,也只好停下。

    蒋荀况看向台下的学子说道:“不知哪位学子有疑问,今日几位夫子都在,有问题尽管问便是。”

    几名学子相继提出疑问,台上夫子皆耐心给出回答。

    这时一名学子起身说道:“先生,前几日李大儒刊发一套《农工全书》,不知几位夫子对此书有何见解。”

    台上一名夫子嗤笑一声,说道:“那《农工全书》不过小道尔,只是教人如何种地,你等学子应当专心钻研经典,不应耗费时间在这种书上。”

    旁边一名夫子则提出不同的看法:“我看何兄此言有些偏颇了,我也看过那书,其中总结了上百年的农桑技术,更多的则是那醉玉居士自己设计的新式农具、种植方式等,此书若是推广开来,必能使我大焱国库殷实。”

    “赵兄未免有些夸大了,此书是有些用处,不过国家是否殷实还要靠圣上英明和百官勤勉,那醉玉居士我看也只是个农户,懂些种田的事情罢了。”

    两位夫子在台上你一言我一语的争锋起来,互不相让。

    台下混在人群中的李清菡听到这有些兴奋:“夏公子,他们在讨论你的书哎。”

    “你兴奋什么,又不是在夸。”夏稷看着李清菡有些无语。

    “可是那赵夫子在夸你呐。”

    “更多人说不定是像那何夫子一样瞧不上那本书。”

    李清菡撇了撇嘴说道:“那是他们不识货才这么说的,我早就说过公子是有大才的。”

    两人说话虽然小声,但还是被旁人听去了,旁边一人回头一看,有些好奇地问道:“阁下便是醉玉居士?”

    这番话被更多人听到了,周围的人都转过头来,想看看被两位夫子讨论的醉玉居士是何许人士。

    台上两位夫子还在讨论,忽然注意到台下有些骚乱,眼睛扫过,只看见一名少年拉着另一位少女想离开此处,不过周围人太多,一时间挤不出去。

    那位何姓夫子有些不悦,起身说道:“那边的是何人,为何在此闹事?”

    还没等夏稷回话,旁边的人则高声说道:“这位便是写出了《农工全书》的醉玉居士!”

    夏稷有些无奈,只得作揖行礼道:“在下只是路过此处,听闻常青书院的夫子们皆学识渊博,在此听了一会,没想到离开之时叨扰夫子讲课,在下这就离去。”

    台上的何夫子听到后,稍显惊讶,竟然这么巧,讨论的对象就在台下,那何夫子见夏稷要走,便连忙说道:“你且等等,你就是那醉玉居士?”

    “正是在下。”

    “呵,我看你也是仪表堂堂,不钻研经世济民的学问,竟然专门研究旁门左道。 ”何夫子有些嘲讽道。

    夏稷见对方如此态度,心中不满,也不再客气:“先生何出此言,历朝历代都重视农桑,为何到了夫子的口中便成了旁门左道。”

    “农桑之事自然有农户去做,又何须我等读书人去做,越俎代庖,不务正业。”

    “呵,读书人读书不就是为了经世济民,我钻研农桑自然可让天下百姓丰衣足食,为何不能研究,怎么,莫不是不能当官的事便不值得去做了吗?”

    “哼!满口胡言,不过几本农书,如何能让百姓丰衣足食?你未免有些太过自大了。”

    “天下之事皆有其理,不明白农桑中的道理,高高在上,如何能丰衣足食。”

    “不过种地而已,有何道理可言,百姓丰衣足食自古以来都是靠的朝廷,又岂是你能做到的。”

    “农户为何春种秋收?为何要给田地浇水?为何施肥便能增加产量?这些不过是种地最基础的事情,先生可知其中原理,怕是一问也答不上来吧。不事农桑却夸夸其谈还想管别人种地,纸上谈兵谁做不得?”

    何夫子气极反笑:“怎么,你便能懂得其中道理?”

    “我如何不懂,我所写的《农工全书》上尽是你不懂的道理。”夏稷有些轻蔑的说道。

    还不等何夫子再次发作,蒋荀况插嘴道:“呵呵,依我之见,夏小友写的书倒是对农桑之事颇有帮助,据说越王爷已经将此书下发下去,令各县将书上内容向百姓讲解,据说反响还算不错。”

    何夫子见院长都这么说了,便不再多言,闷闷的坐了下来。

    “那《农工全书》内容颇杂,农桑手工之事无所不有,夏小友年纪似乎也不大吧,竟然愿意耗费力气去研究这些东西。”蒋荀况对夏稷也有几分好奇,便主动说道。

    “我少时便明白,这天下万物,皆有其理,只拘束于典籍之上所能得到的不过是先人已发现的理,只有深入实践、研究天下万物,才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这便是格物致知之理。”

    稍微一顿,夏稷又接着说道:“我曾想过如何使百姓富足,这《农工全书》虽内容庞杂,但也不过是我所钻研的一部分罢了,不值一提。”

    蒋荀况听到“格物致知”四字眼前一亮,连连拍手叫好,刚要说几句便听到人群中传来鼓掌的声音。

    循声望去,一华服男子不断鼓掌慢慢走上前来,待看清来人面貌,蒋荀况连忙起身躬身行礼道:“拜见越王。”

    周围之人见状纷纷行礼,越王摆摆手说道:“不必多礼,我今日只是恰好有空来看看罢了。”

    又转向夏稷说道:“格物致知,这话说得很好,你写的书我看过,很不错。”

    “王爷谬赞了。”夏稷行礼道。

    “何必如此谦虚,这书虽然有些读书人读不明白,不过我倒是知道这本书的价值,这书传播开之后,百姓们都议论纷纷,都想知道这醉玉居士是什么人,竟然比他们种了几十年地的懂得都多。”

    “我也很想知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的,可有兴趣和我讲一讲?”

    “王爷要听我自然愿意讲。”

    “现在不急。”姜成烨看向蒋荀况说道:“蒋院长,这已经是正午时分了,不如吃完饭再继续讲课吧。”

    “全听王爷的,后面已经准备好了午膳,还请王爷移步。”

    “那就好,夏居士一起去吧。”

    夏稷不好拒绝,只得说道:“多谢王爷。”

    随后,蒋荀况遣散诸位学子,与夏稷等人跟在越王身后离开。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6_36348/214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