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昭和 > 第105章 营建东都
    这日,沈南之一行人来到扬州城西城门,准备西去进京。

    城内,不论贫富,不分阶级,送行队伍乌央乌央的挤满了扬州城西城门口,送别刺史大人,连长史刘麟的小团体也才前来送别,依依不舍。自从一年前,各级官员不单收到了欠缺许久的俸禄,还收到了额外的分红,刺史大人称之为年终奖。

    此时大人就任扬州刺史不足两年,但是扬州城的变革大家都看在眼里。尤其是西区,以前百废待兴,如今富庶繁华,西区百姓安居乐业,再也没有屋漏偏逢连阴雨的忧虑了。

    沈南之回望这座城池,自己满打满算在此待了两年八个月,任职一年八个月后,这座城池因自己而焕然一新,看着送别的队伍,沈南之十分满足。自己接手时候的扬州城要啥没啥,自己离任,扬州城已经有了艳压周边的实力,至于沈南之离去之后,扬州城会发展成什么样,就不是沈南之能考虑的了,反正沈南之已经尽力了。

    沈南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告别乡亲百姓,正式离任赴京。关上车帘,示意李队长出发吧。

    就这样六个护卫,加上沈南之王慧兰共计八人,四匹马两架马车一路向西而去。

    一路紧赶慢赶,耗时一个月便来到了洛阳城。沈南之本想洛阳歇脚,毕竟在此也有些美好的回忆,只是刚到洛阳城,便看到洛阳城大兴土木,沈南之有些诧异,走下马车,向着一旁路过的老丈打听何故大兴土木。

    老丈看到马车下来的贵人拦住自己,当即陪着笑脸知无不言道:“公子有所不知,皇帝陛下要迁都洛阳嘞。”

    沈南之听完也是一惊,想来是自己离任之后的事,而且此刻正在扩建,还未正式迁都,不曾在各地下发公告,所以自己才并无耳闻。

    不过迁都一事,沈南之并不意外。

    长安,历代王朝的首都。

    龙脉所在,深受帝王青睐。

    自西汉开始,长安就是帝国的政治中心,虽然经历了许多的辉煌,却改变不了几个事实:古代建筑都是木质,很容易腐烂。宫廷政变和无数次战火的蔓延,都城屡次被火焚烧。而且由于建筑古旧,建设理念落后,城市的排污系统,空间布局已然不可补救。

    尤其是到了我朝,长安城早已破败不堪,道路泥泞,水源污染,几乎没法住人。先帝登基以后,仔细视察了长安城,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花时间和金钱来改造这座旧城,还不如新建一座都城。

    经过考察和风水占卜,新都城的地址定在了龙首原的南坡。

    相传,秦朝时期有一条黑龙从秦岭来到渭河饮水,它经过的地方形成了一条形状如龙的土山,地势高出其他地方许多。而关中人一般称呼地势偏高的平地为“原”,便有了龙首原的说法。

    原汉代长安城便是建在了北坡,我朝弃用,在南坡新修了一座都城,面积841平方公里,是原汉长安城的两倍要多。

    新都城修好后,建筑专家宇文恺向先帝询问,新城的名字叫什么好呢?要沿用长安么?

    先帝因为年轻时候曾受封大兴公,便给都城命名:大兴城。

    原本新都城的排水设施,建筑专家宇文恺做好了规划,但先帝初期国库空虚,为了省钱,最终只修建了一条排水沟。只要天降大雨,生活污水和自然污水肆意横流。再加大兴城地势偏低,到了夏天酷热难耐,秋冬之际又非常寒冷,与冬暖夏凉的建设理念背道而驰。

    所以景泰十三年,又在岐州重新选址,修建了一座仁寿宫。

    只是沈南之进入洛阳才发现,密密麻麻都是劳役,人影铺天盖地,找到一名管事使了些好处才得知为了此次兴建东都,陛下征召了二百万劳役。

    沈南之为之侧目,有必要这么着急么?怪不得越靠近洛阳,所见人丁越是稀少。

    得知在此监工的是杨素,沈南之又是心意难平,这杨素是有前科的。

    当初新建仁寿宫,杨素便是负责人,为了讨好先帝,杨素平山填谷,以构筑宫殿,使之“高台累榭,婉转相连”。在营建过程中,杨素督役严急,造成大量服役丁夫死亡。很多人疲惫不堪,倒地而死,尸体被填入坑中,筑成平地,死亡者数以万计。

    先帝不喜反怒:“杨素耗尽民力来装饰离宫,使朕与天下结怨。”

    太子殿下新登大位,怎么想的,让杨素监造新都?

    暗自腹诽一番后,沈南之实在看不下去了,只得招呼李队长不再留宿洛阳,星夜赶路。沈南之宁愿露宿荒野,也不愿意看着洛阳城如此景象。

    此刻只想着早点进京,早点就任。下次陛下再有什么决断,还能尽己所能,周旋一下。若是自己一直在京城,势必要阻止杨素监造洛阳。

    正常月余的路程,沈南之仅用了十多天便赶到了京城。

    刚回到京城,沈南之先回到侯府,看望母亲。

    沈夫人见到沈南之回来,喜极而泣。沈南之连忙上前安慰,心中也有些疑惑,上次自己一别三年归来,母亲也不曾这般,莫不是还有什么事情

    在沈南之的安慰下,沈夫人慢慢稳住了情绪,果然还有其他事情。宁远侯又被外任,迁福州刺史。

    这下更远了,虽然是同级转任,但靠近岭南,与发配何异?

    沈南之此刻才后知后觉,越王殿下新丧,自己老爹宁远侯作为越王旧部便被远调?随后沈南之又向母亲打听起洵阳郡公,得知洵阳郡公也被调任交州刺史,这是正儿八经的发配岭南了。

    沈南之安慰母亲,父亲不在,还有自己呢。自己如今已经正儿八经入朝,待自己建功立业,定求陛下调父亲回来。

    沈夫人缓过劲来,谈及元家后向沈南之询问道:“前不久,洵阳郡公夫人找到为娘,如此多事之秋,希望你和元瑾尽快完婚。”

    “啊?元瑾知道么?”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5_35859/201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