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万金油下山记 > 第52章 碎尸案!
    上海一家高档的酒店里,董子良点了满满的一桌子菜,都是陈不欺从来没见过的美味佳肴。陈不欺怀里的三拾不停的流着哈喇子,陈不欺也是双眼冒着精光看着桌上的菜品。

    “董大哥,太破费了吧”。陈不欺看了看包厢里只有董子良、老毕和自己三人。

    “陈兄弟你这就见外了,放开了吃,不够再点”。董子良豪爽的亲自打开茅台。

    “够了,够了,这也太浪费了”。陈不欺连忙摆摆手。

    酒桌上,三人交杯换盏好不热闹,三拾蹲在桌子地下大口吃着给他准备的美食。

    “毕哥,过完年我就去重庆了”。陈不欺突然提道。

    “啊?怎么了不欺,遇见什么困难了吗”?老毕立马一惊。

    “不是、不是。我下山就是各处游历的,上海我快待了一年了,该去别的城市走走了”。陈不欺连忙回道。

    “哦,这样啊”。老毕有点落寞的点点头。

    “毕哥,现在这么方便,有事情打个电话就好了,弟弟我还能不认你不成”。陈不欺笑嘻嘻的拍了拍老毕。

    “也是、也是,哥哥失态了。我敬你一杯,到山城有事情直接给我电话”。老毕笑呵呵端起酒杯。

    “陈兄弟,重庆那边我还是挺熟悉的,有事情招呼一声就好”。一旁的董子良端起酒杯说道。

    “好的,先谢过了董大哥”!陈不欺举起酒杯和二人碰了碰。

    晚宴结束后,董子良掏出一个手提箱递给陈不欺,陈不欺微笑的摆摆手。

    “董大哥,这钱我不能收,你的事情是我和毕哥打赌输掉的,要谢你就谢毕哥吧。但是你要真过意不去,这桌子的菜我看还有好多没动,可否让我打包回去给街坊邻居也尝一尝”。陈不欺笑吟吟的指着桌面。

    董子良就是一愣,立马看向老毕,老毕点点头。

    “陈兄弟大义,哥哥我这些年好日子过惯了,都忘记以前饿肚子的事情了”。董子良感慨不已。

    晚上九点半,陈不欺坐着老毕的车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街道口,笑嘻嘻的和老毕提着大包小包往街边的夜宵摊走去。

    “哟,不欺、老毕来了。带了什么呢?大包小包的”?夜宵摊的胖子笑哈哈的问道。

    “不欺给你们带了一些大酒店的菜式,招呼大家一起过来吃一口吧”。老毕笑哈哈的把袋子放到一个圆桌前。

    “那感情好啊,我也尝一尝,看看自己和大酒店的那群厨师差在哪里”!胖子笑哈哈的走上前帮忙。

    不一会,在陈不欺和老毕的吆喝下,在家的街坊邻居纷纷前来凑起热闹,看着快餐盒里精美的食物,都是大快朵颐起来。

    就在这群人开心的吃饭的时候,一处省道进上海路段,两辆车迎面相撞,白色的越野车骨架要硬一些,只是车头撞凹进去一大块,另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就没那么幸运了,车头扁了一半,连带车门都被挤压变形,挡风玻璃碎得七零八落,像残破的蜘蛛网。

    第一批到达现场的两名交警查看了现场,发现两辆车里都没人,接着打开带着血迹的轿车后备箱,立马发现不对劲,连忙呼叫总部。

    不一会现场警戒带已经拉了起来,路边停着九辆警车,红蓝色的警灯闪个不停,现场却异常安静,只有公安走动的脚步声和相机快门的喀嚓声。

    一名老法医深吸一口气,从轿车的后备箱捧出一个黑色塑料袋,袋子表面有些尘土,里面的东西大小介于篮球和排球之间,分量很沉,有经验的法医一摸就知道是什么。

    老法医轻轻把塑料袋放在空地上,现场公安都聚拢过来,围得密不透风。

    在提取了塑料袋表面的痕迹物证后,法医打开了塑料袋,一股血腥味扑鼻而来。

    “还是新鲜的”。从破案的角度来说,相对于腐臭味,法医还是更喜欢血腥味,案发时间短,会留给他们更多的线索。

    映入眼帘的是凌乱的头发,很像是一个假发模特。可这是一颗货真价实的头颅,血淋淋的,背对着这群围观的公安。老法医把它转过来,那张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一股凉意顺着法医的双手往上蔓延。

    “别踩我!”不知谁往后退了一步,踩到了后面同事的脚。很快,警戒带内就只剩下法医和助手,还有痕检技术员三个人了……

    案子做了简单交接,移交刑警队主办,交警留下清障车在路旁待命。

    交警根据车牌号码找到了越野车车主,说正在医院做检查。轿车是外地车牌,交警查到那是辆套牌车,然后根据车架号和发动机号查到那辆车早在半年前就被登记为被盗抢车辆。

    轿车是顺行,越野车是逆行,估计很可能是酒驾。酒驾出了事故,车留下,人先撤,这是惯用伎俩。

    由于这事件比较恶劣,老法医第一时间带着七八个黑色塑料袋赶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解剖室里温暖明亮,隐约有一股腐败的气味。五个黑色塑料袋并排放在解剖台的中间,堆成了一座小山,在无影灯下反射着暗光。

    其中一个袋子已经被打开,里面是那颗头颅。另外几个塑料袋表面绷得很紧,从外观上能大致分辨出尸块的样子。所有塑料袋表面都有尘土,像垃圾堆里翻出来的一样。

    逐一对塑料袋进行检验后,痕检技术员摇了摇头:“按理说这么脏的袋子应该能提到指纹才对,可一个指纹都没找到,凶手应该是戴了手套。”

    老法医给塑料袋编了号,分别贴了标签。1号塑料袋装了头,2号塑料袋装着躯干,3号塑料袋装着双上肢,4号塑料袋装着左下肢,5号塑料袋装着右下肢。

    袋子全部打开,往外一倒,解剖台上散布着七零八落的尸块,尸块数量不多,分得不是很细碎。

    老法医很快就拼起一具女尸,零部件一样不少。这是一个年轻的女孩,长发圆脸,细眉微弯,眼角没有丝毫皱纹,牙齿磨损程度轻。尸长163,皮肤白净,身材匀称。

    只是,死者面部肿得厉害,局部还有些青紫,身上兼具失血和窒息的征象,一时看不出明显的死因。

    法医盯住死者胸前,伸出手轻抚胸部正中剑突位置,然后把手套凑到鼻子前闻了闻:“烧烫伤!”

    死者剑突位置有一个等边三角形伤痕,皮肤少了一块,露出粉红色的真皮层,周围起了泡,生活反应不是很明显,应该是濒死期或者死后形成的损伤。

    “这不是古代烙铁酷刑么?”法医的助手吃惊的问道。

    老法医点了点头:“凶手很残暴,你看她身上这么多伤,一定是多种工具造成的。”

    女孩身上布满了凌乱的条形伤痕,四肢有许多类圆形孔洞,给人一种千疮百孔的感觉。这些损伤都具备生前伤的特征,不难想象,死者经历了怎样的虐待。

    死者角膜轻度浑浊,尸斑位于躯干背部,指压稍微褪色,初步判断死亡时间距检验时间12小时左右。另外,尸斑在背部,说明死亡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尸体都是呈仰卧位的。

    法医看了看墙上的钟,断定死亡时间就是今天早上9:30左右。

    尸体很新鲜,面部特征很明显,而且尸块还很全,对于寻找尸源、确定死者身份是十分有利的。可经验老道的老法医盯着尸体端详,立马就发现不对劲了:躯干部的尸块,除了颈部以外,四肢的断端都有缝合线。

    碎尸案老法医见过很多,可是把尸体切割后又缝上,他还是第一次见,心里不免有些狐疑。

    按常理推测,谁会做这么画蛇添足的事?而且这种缝合线并不常见,一般只有外科医生才会用到。

    此外,老法医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四肢居然出现了轻度腐败。这说明死亡时间应该更长,与根据躯干和头部得出的死亡时间不一致。

    老法医心下一惊,这指向两种可能:一是被害者在生前就被砍去了四肢,二是躯干和头颅并不是一个人的。

    压制住内心的惊骇,老法医按照检验流程逐项检验。

    这时候那名老公安王警官跌跌撞撞的闯了进来,门外的警察都是对着里面的工作人员摇摇头,老法医先是一愣,接着皱起眉头。

    老公安哆哆嗦嗦的走到尸体前,看清楚女孩的面容后,直接两眼一黑栽倒在地。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5_35435/284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