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大圆种田忙 > 第154章 秋收
    随着季国人力的大量涌入,各项基建工程迅速崛起。那条灰白色的水泥路终于铺到了云阳县,与当初规划好的路线紧密相连。

    水泥路向前延伸,人们也由起初的新奇感,逐渐被习惯所取代,如今的他们对这条路已经熟视无睹。

    路修好了,车辆也如潮水般涌现。马车、牛车、驴车、独轮车、架子车等各式车辆,沿着规划出来的车道川流不息。

    秋收时节将至,大河村外挤满了闻风而来的种子商人。他们手持喇叭,声嘶力竭地吆喝着:“收玉米啦!收玉米啦!五十文一斤!”

    有村民按捺不住,悄悄前去打听。那些商人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保证:“五十文一斤,童叟无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多少收多少!”

    五十文一斤啊!这简直是祖坟冒青烟都难以企及的高价!一亩地卖出一千斤,就能得到五十两银子,这可是泼天的大富贵!

    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奔走相告,然后都满怀期待地等着苏力下达命令。

    “村民们的玉米不能当种子卖,这样高价卖出去,受坑害的是老百姓,我们不能挣这种昧良心的钱。”

    苏大圆清楚地记得星源说过,第一茬种子只能种两年,她种了一年,村民们种了一年,已经到了极限,再种下去,毫无意义。

    阿大沉思片刻,疑惑地问:“苏小大人为何这样说?我看那些玉米和种子园的玉米并没有什么区别。”

    苏大圆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这件事只有魏百川知道,对于其他人,她实在不知该从何说起。

    “这是白玉京的事,说了你也不懂。”她含糊不清的应了一句。

    “原来如此。”阿大看了苏大圆一眼,便不再追问。

    “那就张贴告示吧,村民的玉米不得外销,违者逐出大河村。”苏大圆思考片刻后说道。

    然而,当告示张贴出来后,她看到的内容却让人瞠目结舌:严禁售卖玉米,大河村玉米将由朝廷统一收购,九文钱一斤,如有违者抄家灭门!斩!斩!斩!

    三个鲜红欲滴的“斩”字占据了大半个布告,仿佛三把血淋淋的屠刀,散发着凛冽的杀气,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那些心思活络的村民们见状,纷纷缩了缩脖子,打消了偷卖玉米的念头。

    村外的大树上也贴出了告示:凡收购大河村玉米的商人,诛灭九族!

    这告示简单而粗暴,却像一把利剑,直刺要害。

    兵士更加频繁地在外面巡逻,他们扫视着那些聚在一起的商人,充满了杀意。

    上京城那血流成河的惨状仍历历在目,这些商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深知当今圣上的脾性,说一不二,谁敢去触碰这逆鳞?

    第一批玉米还未采摘,那些商人便已落荒而逃。

    村外重新张贴的是招工告示,招收秋收工人,五十文一亩地,还包吃住,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能干活就行。

    很快,村口便聚集了大批十几岁的娃娃、二三十岁的女子和四五十岁的老人。

    这些群体平日里很难挣到这么多钱,主要是修路的活儿不要他们,工厂招工也只要身强力壮的男青年。

    周边村庄的玉米,一亩地也就产个一百来斤,一个强壮的青年一天就能把家里的玉米全部扛回家。

    里正迅速搬来桌椅,为进村务工的人进行登记和摸底,最终成功招募了三十位强壮的农妇和十五个半大的小子。

    “掰一亩地玉米只需五十文钱,只是单把玉米掰下来吗?”苏大圆好奇地打听道。

    “没错,只需把玉米掰下来即可,砍玉米杆也是五十文一亩,这个价格非常合理了。”

    阿大思考片刻后说道,“九文钱一斤,一亩地最低也能卖出一千斤,那就是九千文钱,拿出一百文钱作为人工费实在算不得什么。”

    苏大圆也觉得这人工真是便宜,看来玉米的价格还得往下打,一亩地玉米卖十几两银子,这要是搁现代就相当于一亩地的玉米能卖六七千块钱。

    种地竟然成为了暴利行业,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粮食暴利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一般人可能会认为粮食暴利,农民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一旦粮食出现暴利,商人们就会如蝗虫过境般疯狂地涌向农田。

    他们会不择手段,通过官商勾结、威逼利诱等手段,将农民逐渐变成他们的廉价长工,只能赚取微薄的工时费。

    秋高气爽,玉米棒子外面的苞叶终于晒成了黄白色,玉米粒也变成了金黄色。

    秋收开始了,村民们全体出动,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还能动弹,都纷纷涌向田间地头。

    苏大圆一家仍然是清闲之人,她们家只负责种植,不负责收获,秋收这种事情根本无需她亲自出手。

    楚娘子便带着家中的女娃们制作了许多冰棒,然后让守在家中的暗卫将一筐筐冰棒送往田间地头,为辛勤劳作的农人解暑消渴。

    村里的牲口开始集中管理,一头不落地牵到了地头。

    分配下来,基本上每家都能分到一头,这极大地提高了秋收的效率。否则,一筐筐地往场地搬运,恐怕腿都要跑断了。

    人们终究还是低估了十倍产量所需要付出的力气。一些原本信心满满、认为自家玉米一定能够收完的农户,在辛苦劳作了一天之后,纷纷前往里正家预定第二天的劳工。

    随着劳工们的加入,秋收的速度愈发迅疾,各家各户的场地上都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让人看得心跳加速,心中满是激动。

    经过四五日的忙碌,大河村的玉米终于全部收割完成。那一穗穗个顶个的玉米棒子,在地头的临时场地上曝晒,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

    外村的人初次见到这样的玉米棒子,个个惊得目瞪口呆,纷纷好奇地打听能否卖点种子给他们,或者用玉米来抵扣工钱。

    村民们纷纷摇头,只推说自家粮食是皇上要亲自收购的,自己也不敢做主,让他们去问大人们。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34_34943/1823274.html